是清末新政特设的科举制科。为选拔“洞达中外时务”人员的科目。该科本是戊戌变法时,由贵州学政严修为破格求才仿乾隆年间的博学鸿词科而设的。变法失败,此科没来得及施行就被宣布废除了。但随着清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1901年,由慈禧太后下诏举行,令各部、院长官及各省督、抚、学政保荐。

基本介绍

新政中有一条就是宣布恢复被她废除了的经济特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保和殿进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是正场,正场被录取后参加第二场考试,好复试。两场考试论一篇、策一道,参加这次考试的有186人。这次考试录取的人数为27人,比乾隆年间的博学鸿词科为多,但都是些庸梁之士。负责批卷的都是当时朝廷重臣,其中有著名的湖广总督兼政务大臣张之洞。

军机大臣瞿鸿禨对慈禧太后说:“初试的一等第一名叫梁士诒,是广东梁启超的兄弟,其名字最后一字又与康有为相同(康有为原名康祖诒),梁头康足,其人品可知。”考试中成绩优异的梁士诒被慈禧太后太后怀疑与梁启超同族,杨度因是湖南师范生被怀疑他与唐才常同党,所以都取消了录取资格,一等前五名,仅录取了一人。考试的目的,在于以新政欺骗人民,昭然若揭。不过,从其设立源起看,则反映了变法维新的一种改良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