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晶渗碳体属于一次渗碳体,也是液析形式。共晶渗碳体是由液态铁碳合金中直接结晶出来的,是莱氏体(含碳量4.3%)中的渗碳体;由于液体原子活动能力强,故共晶渗碳体常以树枝状形态生长,而且比较粗大;由于形成共晶渗碳体的液态合金碳含量较高(4.3%)故合金中共晶渗碳体的量大。

中文名

共晶渗碳体

外文名

Eutectic cementite

晶体

渗碳体

颜色

白色

光泽

金属光泽

形式

液析形式

学科

冶金工程

领域

冶炼

范围

一次渗碳体

区别

共晶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区别

其区别是渗碳体的析出时,和奥氏体产生共同结晶,所以叫共晶渗碳体。而共析渗碳体是在固态下,同时析出的两种固相,而形成的珠光体。其中的渗碳体相就叫,共析渗碳体。

计算

如含碳量3%的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渗碳体的量的计算,用杠杆定律计算:

1、莱氏体中共晶渗碳体量=(4.30-2.11)/(6.69-2.11)=2.19/4.58=0.478=47.8%

2、3%的铁碳合金中的莱氏体量=(3.0-2.11)/(4.30-2.11)=0.89/2.19=0.4064=40.64%

3、3%的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渗碳体量=0.478x0.4064=0.194=19.4%

即共晶渗碳体量为19.4%。

上式可以简化(3.0-2.11)/(6.69-3.0)=0.89/4.85=0.194=19.4%。

也可以得出共晶渗碳体量。

影响

硅对可锻铸铁共晶渗碳体显微结构的影响

硅在铸铁合金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特别是它对铸铁石墨化和力学性能的显著影响,这对于可锻铸铁生产工艺的影响尤为显著。提高可锻铸铁中的含硅量,可显著缩短传统的两阶段石墨化退火周期,使白口坯件在AC1温度以下一阶段保温获得铁素体基体可锻铸铁的低温石墨化新工艺成为可能。硅对固态石墨化的影响机理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对各种添加元素对铸铁固态石墨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引入Huckel分子轨道模型来阐述元素对Fe-C-Si合金中渗碳体稳定性及石墨化的影响。但是,涉及硅的行为研究较少。

硅对固态石墨化的作用机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退火前硅对可锻铸铁白口组织显微结构及渗碳体稳定性的影响;二是硅在石墨化退火过程中的行为。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着重研究了上述第一方面的问题,即硅对白口组织中渗碳体点阵参数、晶胞体积及晶体缺陷的影响,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讨论了硅对渗碳体石墨化的影响,以加深和拓展硅在固态石墨化作用中机理的认识。

总结

1.可锻铸铁白口组织中,随含硅量的增加,强制固溶于共晶渗碳体中的硅量增加,使共晶渗碳体的晶格参数、晶胞体积增加、位错密度增加。

2.可锻铸铁白口组织中,硅在珠光体和共晶渗碳体界面处富集,少量硅进入共晶渗碳体中。

3.硅削弱了渗碳体中键的结合强度,降低了渗碳体的稳定性,显著改善了石墨化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