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诚,男,著名胡琴演奏家。[1]

1988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刘明源教授读研究生,曾随广东音乐名家甘尚时,京胡演奏家张素英学习高胡、京胡,并随黄晓飞教授研读中国器乐作曲技法。1990年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板胡专业硕士。

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中文名

沈诚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毕业院校

中国音乐学院

职业

胡琴演奏家

职位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全国广东音乐比赛演奏二等奖

职务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学术代表作

《中国板面拉弦乐器》《板胡的地方风格与技巧》《板胡流变论》

老师

刘明源

人物经历

曾与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青岛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陕西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合作。

应邀参加堪培拉艺术节、布里斯班艺术节、香港艺术节、中国音乐节、世界华乐节、台北传统音乐季、香港胡琴节等国内外音乐节。

曾赴泰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朝鲜及非洲等地访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与赞誉。并创作了胡琴独奏及协奏曲数十首,录制出版了《莽原情》沈诚胡琴音乐集、《中国民族器乐大全》、《板胡名家名曲》、独奏专辑《桑梓》、协奏曲《杨贵妃》、京胡《夜深沉》、高胡《步步高》广东音乐专辑等唱片及大量的音乐、音像作品。

现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

2021年9月,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1]

任免信息

2021年9月26日至27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举行:沈诚当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1]

主要成就

撰写发表了《中国板面拉弦乐器》、《板胡流变论》、《板胡的地方风格与技巧》、《板胡艺术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历久弥新的经典名曲—谈演奏板胡独奏曲《秦腔曲牌》的文化依托和艺术创造》等学术论文。主持编撰了《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教材》、《拨与弹—中国弹拨乐队训练指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数字化系列教材》三部国家文化部“21世纪艺术教育大系”(中专卷)示范教材,并参与撰写了多部教材。

获得荣誉

1987年获首届全国广东音乐比赛演奏二等奖。

1995年获“富利通”杯中国乐器国际独奏大赛板胡专业金奖。

1995年获文化部“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并记功一次。

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骨干称号。

2001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音乐教育成果奖”。  

2019年获“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