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蛇是热带雨林爬虫,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由于它们多栖息在濒河的树木上,因此环境的湿度非常高,可以达到75-100%。在人工环境中饲养,湿度控制就成为最重要的关键。饲养得当可活15~20年之久。

中文名

双嵴冠蜥

外文名

Green Basilisk

别名

双冠蜥

体长

约70~90厘米

适温

摄氏24-35度

双冠蜥属

亚纲

双孔亚纲

亚目

鬣蜥亚目

有鳞目

动物界

爬行纲

栖息环境

热带雨林区

拉丁学名

Basiliscus plumifrons

海帆蜥科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脊索动物门

双嵴冠蜥

分布区域

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科属分类

怪蛇-图片资料

Basiliscus basiliscus -- 普通双冠蜥

Basiliscus galeritus -- 红头双冠蜥/西部双冠蜥

Basiliscus plumifrons – 绿双冠蜥

Basiliscus vittatus -- 棕双冠蜥(台译红双冠)/芒腹冠蜥/条纹双冠

简介

怪蛇是标准的热带雨林爬虫,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由于它们多栖息在濒河的树木上,因此环境的湿度非常高,可以达到75-100%。可进行人工饲养,在人工环境中饲养,湿度控制就成为最重要的关键。双冠蜥共有四个亚种:最常见的就是棕怪蛇(Basiliscus basiliscus),其次是条纹怪蛇也叫红怪蛇(Basiliscus vittatus)和西部怪蛇(Basiliscusgaleritus),最后是绿怪蛇(Basiliscus plumifrons)。严格来说,只有绿怪蛇头冠分为两片,是明符其实的怪蛇,其他三种都是单片的.由头冠的形状就可以分辨各个亚种。当然,头冠和背上的鳍都是只有雄性个体才有。西部双冠蜥因为数量很少,市面上很难见到。人工繁殖的,个体通常头冠和鳍部都比野生的小,体色也比较黯淡一点。

选购

怪蛇

现时市面上的怪蛇主要来自美国或加拿大的养殖场,棕怪蛇很大一部分来自野外捕捉。无论是CB还是WC,怪蛇依然是神经质的蜥蜴。极少有被完美驯化的个体。所以怪蛇并不能跟主人很好的互动这点在饲养前必须先考虑。 1. 眼睛是否清澈有神。怪蛇的视力非常优秀,健康个体一定是瞪着牛眼,甚少有半闭状态,这是挑选幼体的最首要条件。绿怪蛇的眼眸为亮橙色、条纹怪蛇为茶色或中绿色、普通怪蛇为金色、西部怪蛇为茶金色或橄榄绿色。

2. 是否全品,断尾、断趾、破唇等现象是长途运输后经常出现的。除了破唇要非常注意治疗外,其他均不危及生命。

3. 是否瘦弱脱水,一般也避免挑选这样的个体,如在不能有过多选择的条件下,挑选反抗较激烈者。不过怪蛇的调理不难,瘦弱情况比较容易康复。

4. 幼体难以分辨雌雄,但全长为20cm的雄性头顶偏后已经略有怪蛇状突起,雌性头顶一定是平伏的。理想的饲养群落为一雄一雌或一雄多雌,两只雄性在同一饲养箱里必定会打斗导致怪蛇状物缺损。

饲养

空间与布局:

一只成体的怪蛇至少需要1米宽,45厘米深的箱子。至于高度则是根据你的条件,不小于50厘米便可。很多人以为怪蛇跟绿鬣蜥一样喜欢往高处爬,其实不 然。怪蛇大多数时间是在地面上,只有入夜(或被惊吓)才到树顶躲藏起来,因此箱子的高度并不是十分重要。

爬箱的必要布置:

水池:怪蛇生性喜水,饲养的湿度也是关键因素。所以水池要有足够深度让怪蛇可以嬉戏并且浮起来游泳,由此你也可以投放活鱼以供怪蛇猎食。同时你也应该时常换水以保持水源清洁。

垫材:为了营造高湿度的环境,可以用雨林垫材混合水苔。虽然潮湿的垫材容易滋生小飞虫,但怪蛇会觅食这些小虫。根据垫材的污染程度,(如没有活体植物吸收的)一个月便需更换一次垫材。

攀木:选择蔓藤或树干作为歇息躲藏之用,切莫过多,一两条就好了,使用率很低下。而且由于怪蛇很神经质,容易受惊吓而乱窜,太多障碍物会划破它的怪蛇和鳍,造成可惜的后果。

活体植物:饲养怪蛇应该像饲养变色龙一样栽种活体茂密的活体植物,怪蛇并不会去破坏这些植物,相反它会很喜欢并以这些植物作为掩护。一来提高了湿度,二来 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怪蛇神经质的乱窜时可以作为有效的缓冲护垫以免撞伤吻部。而夜间怪蛇也会选择在植物丛中睡觉。推荐主要植物:蕨类、兰花、阔叶榕等,避 忌植物:有毒植物(天南星科),有刺植物(例如凤梨科的,其叶缘的棘会把怪蛇的头怪蛇和鳍划破)。

采光和供暖:

双怪蛇属是日行性蜥蜴。在温度方面,白天需维持在 24℃~ 35℃ 左右,晚上则降低到 21℃~24℃左右,冬天可以利用陶瓷发热器来调整温度,此外,它们也很需要 UVB 的补充,否则极易会出现MBD病。若不能提供自然的日照,玻璃箱饲养通常会隔绝90%的UVB,便需要设置UVB8.0或10.0,配搭60W的白炽灯或UVA做成曝晒位。笼子内应有足够 空间和遮蔽位形成温差。注意灯泡跟蜥蜴要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太接近或给它们触碰到,否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烧伤。每天光照12~14个小时。

喷雾:

怪蛇需要很高的湿度,干燥的环境会损伤它的肾脏和皮肤,导致终日颜色灰暗,严重时头怪蛇和背鳍会开裂。经常喷雾以便维持湿度在75%~100%。

喂食:

怪蛇是虫食性蜥蜴。可以投喂蟋蟀、面包虫、蚱蜢、大麦虫、杜比亚蟑螂或其他无毒、富含营养的昆虫,肉类上佐以乳鼠、活的小鱼或小虾等,大概一两个星期补钙一次,最好用含有维他命D3的钙粉。不时补充一些植物蛋白例如马铃薯、南瓜、木瓜、橙、燕麦和各种菜叶以便让你的怪蛇得到一个均衡的营养。把这些植物 佐料切碎跟虫子放在一起,它就会一并吃下了。

交配与繁殖

一个饲养箱内最佳的配对是一只雄性,两到三只雌性。母怪蛇发情的时候,体色会有明显的变红现象,这时,如果周围有性成熟的公怪蛇,交配就很容易进行,雄性对雌性若有兴趣就会反复以点头示意并且慢慢靠近它心仪的 对象。这时,雌性会以低头、翘起尾巴的姿态来表示它的许可态度。雄性得到暗示后,交尾时间一般在10分钟。怪蛇的交尾成功率很高,交配后一个月-一个半月 左右,母怪蛇就会产卵。像多数蜥蜴一样,临产的母怪蛇会先选择湿度和温度适宜的产卵地点,然后就地挖坑,继而产卵,产卵后的母怪蛇会守在卵旁边一段时间,然后再 用周围的土壤将卵覆盖,而且会盖的很厚,甚至形成冢形,此时的母怪蛇并不会离开,而依然守在蛋的旁边,产卵后的母怪蛇身体会变得虚弱,体色也变黯淡,需要精心 调养一下,并且应该单独饲养,以免公怪蛇骚扰。

褐怪蛇平均能产12个蛋,通常是在8-18个。红怪蛇一般产5-7个蛋,最多的纪录是12个。绿怪蛇能产15-17个蛋。通常,下蛋的数量取决于年龄、体型、雌性的健康状况。

取出蛋前,用笔在蛋的顶上方做记号,以便确保它最初的摆放方向。蛋需要放在一个空气流通的孵化器内,里面可放入1:1的水和蛭石。蛋沉没大约2/3,顶部 露出。一层薄的泥炭藓搁在上方可保持湿度。温度要保持在27.8-30摄氏度,尤其在初期的4周尤其要保持相对高的湿度。幼体孵化会在8-10周后的破蛋而出,它们仍需要在孵化器内生活,直到把卵黄囊吸收进去。之后再将它们移进饲养箱,注意里面的水盆应放在阴凉处,假如宝宝踩进热水里,会导致死亡。宝宝的环境需设置晒点。在水中溶进维他命D供其饮用可防止MBD。

疾病与治疗

吻部破损:

这是怪蛇的常见病患,也是一等一的致命伤。由于它生性胆小,只要稍加惊扰就会在箱子里乱飙,通常会重重的撞到玻璃上或攀木、石头上,撞破嘴唇的几率很大。由于很难控制蜥蜴自己不去抓不去弄脏,或再撞伤,通常就会引起反复感染最终致死。

预防:因为一旦破唇即使治愈也无法恢复到全品状态,只能终其一生带着兔唇。所以,除了不要经常去惊扰,处理箱子和投喂的时候不要太粗鲁;在箱子内栽种茂密的植物以减低缓冲,提纲隐蔽场所。攀木不宜太多太复杂,最好大块的沉木上面是铺满苔藓的。

治疗:破唇后的怪蛇应该从原来爬箱移出单独调理,先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切勿洗太久太多遍,否则伤口渗水到里面的组织会 引起更大面积的枯竭和掉落,也就无可救药了。清洗好的伤口轻涂上云南白药。然后放置在一个四周已经用海绵铺垫的60公分宽的整理箱中(不一定是整理箱,意 思就是别的容器加缓冲),底面铺上报纸系排泄物以保持清洁。然后保持灯照和温度,放到不再有人惊扰的地方。每天上两次云南白药(它会用舌头舔掉伤口的药,所以每天都要重新上药),饮食方面只给面包虫和一小碟加了多元维生素和电解质的饮用水。不要喷雾以便让伤口结痂。如此坚持三天后伤口基本结痂,坚持一个星 期后基本痊愈可以放回饲养箱正常饲养。注意每天跟踪病情,如发现感染严重切忌自行用碘酒清洗吻部,会引起整个吻部干枯脱落,应该转而注射喂量抗生素。要是拒食就隔天灌食,注意把它夹紧。

2MBD:

没有适当的紫外线照射的个体很容易发生的骨骼畸变、硬化,最终导致瘫痪残废。这在怪蛇来说是多见的。但怪蛇的骨骼症多发在头部,缺钙引起的骨质增生,令其头颅肿胀。MBD症状也出现在四肢。

预防:食物中要注意补钙和维他命D3(常吃乳鼠、鱼虾的个体能得到足够的钙,不过还是需要D3帮助吸收),注意不要补过量,钙和D3过量也会导致骨质肿胀增 生,生长停滞,结石和怪蛇、鳍不发育的恶性后果。不时沐浴阳光。没有条件晒到阳光的话,你的UVB灯要确保是真货,并保证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照射。

治疗:除了晒太阳没什么特效药。

口腔炎:

怪蛇拒食,检查其口腔不为粉红色,有肿胀,或有乳酪状或海绵状粘液,就是口腔炎的症状。一般喷服桂林西瓜霜能治好。若是未知细菌感染,久治不愈应以庆大霉素少量溶解于饮用水中拱其饮用或灌喂。平时补充维C,喂鸡蛋清也可辅助。

外寄生虫:

野生个体或不注意环境卫生会被扁虱或蜱螨寄生,虽然很少见怪蛇会被感染,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全面清洁爬箱,换所有垫材。蜥蜴每天浸泡高锰酸钾溶 液或者Betadine(优碘)溶液1~2小时(注意药量不要太多,剂量为1:1000)。可见寄生虫用镊子夹走。

内寄生虫:

观察生物体,如果食欲不振、瘦弱、再观察其排便成半透明琼胶状或有寄生虫爬出,就是感染了体内寄生虫。但注意打虫风险很大,很可能会毒死蜥蜴或令其肠胃一段时间不能恢复。万不得已才考虑打虫,药量一定要小,不可心急。幼体可用1/8片肠虫清药片,成体1/6片,塞到剪开的蟋蟀肚子或大麦虫肚子来灌食,能有效避免它吐出来。隔天喂,最多三次,体内寄生虫基本能打清。之后要喂以Nutri BAC 肠道调理药,重建爬虫肠道菌落。否则你的怪蛇可能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拒食和衰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