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汉语词汇,拼音为yǎn yuán,是指专职演出,或在表演艺术中扮演某个角色的人物。演员也是指参加戏曲、戏剧、电视剧、电影、舞蹈、曲艺、等表演的人员。在创作风格上,一般可分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两种。

中文名

演员

外文名

actor/actress、performer、player

注音

ㄧㄢˇㄩㄢˊ

华人代表人物

张曼玉、巩俐、萧芳芳、叶德娴、咏梅、葛优、夏雨、梁朝伟、廖凡、王景春等

拼音

yǎn yuán

分类介绍

行业:影视演员、话剧演员、戏曲演员、小品演员、歌唱演员、相声演员、舞蹈演员、杂技演员等

风格:本色演员、性格演员

其他:群众演员、跟组演员、特约演员、特型演员、特技演员、武行

词语解释

(1)在舞台剧、电影、电视剧、普法栏目剧、广播、话剧等中表演的人员。

(2)表现得似乎在扮演一个角色的人。

(3)从事表演类的表演人员。

演员,是指专职演出,或在表演艺术中扮演某个角色的人物。经常用在电影、电视、戏剧、杂技、广告中,有时也用在街头艺人的身上。通常演员可借由舞蹈、歌唱,或只是在广播中做声音演出戏剧角色。在创作风格上,一般可分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两种。

示例:丁玲《韦护》第三章六:“她爱许多漂亮的明星,她爱那些能表现出热的和迷人的一些演员。[1]

社会地位

古代

演员在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多数地区还沿袭着戏剧演员死后牌位不能进宗庙祠堂的规矩。中国早期多称演员为优伶,后又有戏子的称呼,这些称呼多带有贬义,表现了传统中国演员地位的低落。到了晚清、民国以来,一些名演员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且经常成为一个戏班的实际经营者,因此他们常被尊称为先生或老板。如知名的京剧演员程长庚,就常被称为“程老板”,时代的变迁,明显提升了演员的社会地位,他们中那些成就卓著者,已经渐次获得了社会承认。尤其是1950年代以后,他们终于在整体上获得了与其他行业的人平起平坐的资格。马连良、荀慧生、盖叫天、裘盛戎、周信芳等优秀的戏剧演员,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尊敬和拥戴。

在传统中国,女演员的称呼有女优、女伶、坤伶、坤角等称号,在现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则多指戏曲女演员,或引申至其他国家传统戏剧的女演员。至今日本仍然把女演员称为女优。

现代

演员是再现历史场景、为观众提供艺术品的工作者,在当今社会,我国的文化体制完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民艺术家,遍布各个艺术门类,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力派演员。社会地位也从以前旧社会的下九流“戏子”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大部分在观众中有知名度的演员都来自全国各大文艺院团比如: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国家京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爱乐乐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还有一部分是部队编制的:总政歌舞团、话剧团、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也有他们的身影(界别:文艺界)。

发展渠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演员的行列当中。对于演员发展渠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签约经纪公司

一般签约经纪公司的演员外貌条件普遍都比较好或者有名气,通过经纪公司包装经营获得更多演出机会与名气。

第二种:自我推荐

相对签约演员比较辛苦的方式,向剧组、活动方提交个人履历获取机会,往往成功率也比较低。

第三种:选秀

比较流行,曝光率、话题性都比较高,但每一场大型选秀获得成功的演员也在少数。

演员阶层

群众演员(临时性质)--最基层的表演爱好者,为了理想而努力的人群,很多著名演员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跟组演员--跟随剧组的演员,随时为剧组提供缺乏的演员要求!

特约演员--在某个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只有几面之缘的演员,偶尔说上几句台词出现几张面孔!

角色演员--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承担一个人物的演员!

华人代表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亦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是国际A类电影节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三个电影节。

华人演员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演员奖共计10人11次,是华人演员在国际影坛上的最高成就。

华人演员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获奖记录华人演员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获奖记录华人演员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获奖记录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
1994:葛优《活着》2000:梁朝伟《花样年华》2004:张曼玉《清洁(法语)》1992:张曼玉《阮玲玉》1995:萧芳芳《女人,四十》2014:廖凡《白日焰火》2019:王景春《地久天长》2019:咏梅《地久天长》1992:巩俐《秋菊打官司》1994: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2011:叶德娴《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