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战术是一个军事术语,拼音为qí bīng zhàn shù,英文名Cavalry tactics,骑兵会被特别地划分为三支队伍或三个部分,然后一队接一队衔命作战。第一波的攻击会突破或冲散敌军,接着第二或第三波的攻击就能加以制服。敌军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杀戮或俘虏。

中文名

骑兵战术

外文名

Cavalry tactics

适用于

骑兵

类型

战术

经典战役

克里斯战役

战术介绍

事实上,骑士如果采取个人行动,对任何指挥官的计划都是很大的伤害。骑士最关心的是忠诚、光荣和骑乘在一流队伍的第一行列位置。为争取个人光荣,在战场上获得全面的胜利反而沦为其次。在战场上开始作战之后,不用多久骑士就会攻击他们所看到的敌人,如此一来便破坏了整体作战计划。

指挥官在必要时把麾下骑士自马上卸下,是控制他们的最佳手段。这是小型军队普遍采用的方式,因为这些骑士很少会期望在作战中表现。卸阵下来的骑士可以适时加强战斗力量,并提振一般徒步军队的士气。这些骑士和其余徒步士兵,会被用在减缓敌骑冲锋的标桩、或其他战地工事的后方作战。

古代在亚洲的一些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以轻骑为主,个人能力加团队的配合,个人能力比如:马上射箭、马上砍杀。由于先天性的生活优势,他们对马匹的掌握非常熟练,在与敌人交战时,将骑兵队伍网状拉开,犹如层层渔网,在骑兵一次、二次的强力连续冲击下,没有敌人能经得起这样的持续打击,即使在指挥官指挥错误的时候,骑兵部队也能迅速回缩,重新集合发动下一波攻击。

古代蒙古军队则更加“专业”他们在远处进攻时就会先进行一轮弓箭的攻击以打乱敌人的阵型,在发动冲锋时,还有狼狗冲在前面打击敌人的先锋部队,如果未能冲破敌阵就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迂回到敌人后方,直接攻击敌帅,假如敌人还是巍然不动,那么骑兵部队将会将对手围于一个圈内,四周不停的向内射箭,成吉思汗说他的骑兵:“千骑分张可裹万众”绝非虚言。在日本善于用骑兵的上杉谦信发明的“车悬阵”很有可能就类似于这样的将对手切割、吃掉的战术,

骑兵的最大特点就是攻击迅猛,而且极其不易被步兵包围,中国历史上每个强盛的王朝都拥有着自己强大的骑兵队伍,但拥有骑兵所需要的开支浩大,绝非一个农业国家的经济所能支持加之种种政治因素的考虑,中原王朝的骑兵往往无法同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相抗衡。

骑兵的优点明显,但弱点一样突出,受地理的影响很大,同时如果敌人手中的远程火力太过强大、都无疑是骑兵的噩梦。

经典战役

1346年的克里斯战役,是骑士不遵守纪律行为的一个例子。当时法国的军队在数量上超过英国的军队(四万对一万),并且拥有非常多的骑士。英国人把长弓兵分成三个队伍,在标桩的防护下投入战场。在这三个队伍之间的,是两队卸下马的骑士,而第三队卸下马的骑士则被保留作预备军。法国国王亦将麾下骑士组编为三个部份,并且指派热那诺斯的雇佣弓兵去射击英国的骑士,但因弓弩被弄湿而起不了作用。此外,法国骑士又忽视法王在组织上的努力,在开战不久后,一见敌军就立刻狂怒不已,张口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杀啊!杀啊!」由于法国国王忍受不了热那诺斯人一再箭上失准,便命令骑士前进,并击倒在他们前面的热那诺斯弩兵。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后由英国的骑士和长弓兵(他们保持了其弓弦的干燥)打败了那些骑着马匹但作战时毫无纪律、乱成一团的法国骑士。

淡出历史

到了中古时代末期,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价值不如以往,几与投射部队和徒步军队无异。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了解何以审慎部署的攻击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训练步兵的重要。作战的规则改变了,标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的攻击。如果骑兵对大批各个等级的长枪兵和弓兵(或枪炮手)作出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骑士会被迫徒步作战,或等待适当的攻击时机。只有敌军在移动、混乱、或从临时的战地防御工事中走出来的情况下,毁灭性的攻击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