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是依照《骑白马》的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

2019年,该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中文名

东方红

演唱者

李有源

作词者

李有源

所属专辑

《激扬的革命歌曲》

语言

国语

曲长

4分1秒

发行时间

1943年

类别

陕北民歌

编曲

李涣之

原曲

《骑白马》

简介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文革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国歌只在迎接外宾时用。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

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一手促成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举办的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是以此歌为开篇曲。如今,《东方红》已经成了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歌曲,“东方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了中国精神的另一种代称。

创作背景

曲调来源

一种说法《东方红》曲调源自土生土长的陕北民歌《你叫妹妹不放心》,歌词是“蓝格茵茵的天,飘来一疙瘩云,刮风下雨响雷声,三哥哥今要出远门,呼儿嗨哟,你叫妹妹不放心”。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奋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将此曲改编成抗日歌曲:“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咱顾不上”,这就是常说的《白马调》。

另一种说法认为原曲并非陕北民歌,而是一首名叫《芝麻油》的晋西北民歌,原词为:“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哼儿咳哟,哎呀,我的三哥哥”,是一首典型的情歌小调。抗战时期,这首晋西北民歌先由安波等人重新填词,演变成了一首反映抗日内容的民歌《骑白马》:“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黑哟,打日本就顾不上”。随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李绵绮,再次填词将其改成《移民歌》,由移民模范李有源唱了出来,李有源是这首歌的重要传唱人。

歌曲鉴赏

《东方红》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该曲不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走进新时代,这首诞生于黄土高原民间音乐沃土,表达人民朴素心声的歌,又通过民歌新唱等形式被演绎为多种版本。《东方红》唱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是一首穿越时空,成为经典的作品。

获得荣誉

时间评选荣誉方结果
2019年6月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东方红》入选

重要演出

演出时间地点主题表演者
2019年10月1日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军乐团

发展过程

东方红[陕北民歌]

1942年,陕北葭县(原佳县)遭旱灾,政府组织70多位贫困农民向南移民开发荒山,李增正是副队长,路上有的移民想家,平时擅编秧歌的李增正说:“咱们在路 上红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咱就编个《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即《移民歌》)的歌来唱吧”。

1943年冬,李有源(1903-1955)依照原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

《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

1944年,时任《解放日报》的记者陈伯林将歌曲的9段歌词和所用《骑白马·挂洋枪》的曲谱(即《白马调》)于当年3月11日,全部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后来收进公木(署名张松如)与何其芳共同编注的《陕北民歌选》一书。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

1952年,陕西省委与绥德专区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李有源在会上作了“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随之成为新闻人物。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为《东方红》的当然词作者。

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今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歌曲歌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

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那里人民得解放

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那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大救星

社会影响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庄严时刻,奏响的背景音乐就是《东方红》。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放由编钟演奏的《东方红》。随着广播,该曲响彻在中国大地上传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该曲伴随着卫星升入太空。

《东方红》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2010年1月31日,由中视国艺(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联袂演出的“陕北民歌维也纳新春音乐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激情上演。《东方红》站在西方的舞台上为世人引吭高歌,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也向世人展示中国愿于世界各国人民交好的愿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进入全世界人民的视线。

流传范围

在文革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原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只在迎接外宾时奏曲,不唱歌词。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

在“文革”时期的四大至尊歌曲(分别是《东方红》、《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中,《东方红》领头的地位不容置疑,“文革”时期出版的歌曲集,第一首必是《东方红》,第二首才是《国际歌》。当时电视尚未普及,最权威、最主流、最有影响、覆盖面最广的传媒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广播电台每天早上的开始曲是《东方红》,每天夜间则以《国际歌》结束。

此外,很多悬挂大钟表的建筑物(比如北京站、天津站、长沙站、太原站、惠州站、杭州站、郑州二七纪念塔、上海海关大楼等)会在整点的时候奏响《东方红》以报时。

发行信息

发行时间1943年
归属专辑《激扬的革命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