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取景,即SLR(Single Lens Reflex),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因此,可以准确地看见胶片即将“看见”的相同影像。该系统的心脏是一块活动的反光镜(如图浅蓝色部分),它呈45°角安放在胶片平面的前面。进入镜头的光线(如图红色光路)由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一块毛玻璃上。

中文名

单反镜头

外文名

Single Lens Reflex

别名

SLR

应用

大多数35mm照相机

优势

从取景器中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概念介绍

早期的SLR照相机必须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机并俯视毛玻璃取景。毛玻璃上的影像虽然是正立的,但左右是颠倒的。为了校正这个缺陷,眼平式SLR照相机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装了一个五棱镜。这种棱镜将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其影像送至目镜,这时的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取景时,进入照相机的大部分光线都被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五棱镜,几乎所有SLR照相机的快门都直接位于胶片的前面(由于这种快门位于胶片平面,因而称作焦平面快门),取景时,快门闭合,没有光线到达胶片。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镜迅速向上翻起让开光路,同时快门打开,于是光线到达胶片,完成拍摄。然后,大多数照相机中的反光镜会立即复位。

基本知识

最简单的摄影不需要镜头,针孔就可以,它的光圈一般是f/128或更小。

单镜片镜头在早期的相机使用,成像可以比针孔锐利,光圈也更大,基本可以手持拍摄。工作光圈大概在f/12左右。由于当时使用大底片,效果可以接受。

从双镜片再到三镜片,镜头的光圈更大,成像也相当锐利,Cooke Triplet是目前已知的最好设计。如果是四片镜片,成像已经相当好,比如Zeiss Tessar(天塞),四片三组结构,其中两片粘在一起形成一组。四片结构的天塞镜头唯一的问题是光圈不能做得太大,不然像质会下降。对于35毫米相机,天塞结构的顶限是f/2.8,即使使用当前最好的光学玻璃。要光圈更大,就要更多镜片。

速度(即最大光圈)不是唯一的问题。视角越大,需要的镜片越多。一支低速小视角镜头,例如Leitz 560mm f/6.8 Telyt,只用了两片镜片。50mm f/1.4一般需要6或7片,21mm f/4.5 Zeiss Biogon使用了8片。更多的镜片使镜头更大更重也更贵。

到此为止,大家只是考虑了制造一个锐利、快速或广角的镜头需要的镜片数目,但还有另一个问题要担心,就是镜头的实际尺寸。上面560mm Telyt镜头中的两片镜片当聚焦在无限远时,必须距离胶片560mm,因此镜头有60厘米长!相反的,21mm Biogon全长为45毫米,当聚焦无限远时,镜头的光心必须距离胶片21毫米,这21毫米基本被镜片占据,使最后一片镜片离胶片只有5毫米。这就是为什么Biogon不能用于单反相机,因为没有给反光镜的空间!

远摄和倒置远摄结构

(Telephoto and Reverse-Telephoto)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惊人的相似。为了缩短长焦镜头的长度,一组新的镜片--称为“远摄组”--被放在主镜组的后面。这就是一个远摄镜头(telephoto)和一个长焦镜头(long-focus)的区别。

另一方面,为了使广角镜头后面有足够空间,一组新镜片加在了主镜组的前面,被称为“倒置远摄”组,因为产生的效果和远摄镜头刚好相反。

新加入的镜片组只是改变后组与胶片的距离,并不能提高镜头的锐度,甚至会产生负作用。一支普通长焦镜头可以比远摄镜头更锐利,一支普通广角镜头也可能比“倒置远摄”结构的镜头更锐利。因此有些长焦和广角镜头仍在生产,而广角镜头用在单反机身上时必须锁起反光镜,对焦要靠另外的取景器。有些成像质量相当好,比如Zeiss和Nikon的21mm,以及Canon的19mm。不过远摄镜头和“倒置远摄”镜头的方便性是毋庸置疑的。

变焦镜头

上面讨论的都是定焦镜头。如果镜头使用的透镜数目够多,透镜的相对位置又可以移动,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焦距,也就是变焦镜头。到了这一步,透镜总数通常都是 10多片,但并不是所有透镜都为了提高镜头的锐度。细心的设计,使用高级光学玻璃,可以使变焦镜头的成像相当好,但他们仍比不上最好的定焦镜头。

为达到一定水平的锐度,变焦范围越大,需要的透镜越多。对变焦范围的衡量,通常使用变焦比。一般焦距越长,变焦比可以越大;而广角端焦距越短,就越难提供大变焦比。

大光圈需要更多,广角需要更多透镜,变焦需要更多透镜,应此变焦镜头通常光圈较小并不奇怪。大部分变焦镜头在f/4左右,可能有些较大到f/3.5左右,有些较小只有f/4.5左右,不过f/4是一个较好的平均值。大光圈变焦头不成比例的巨大、沉重,且更昂贵:从f/4到f/2.8只有一档,但你可能要多花三倍的钱。问题不在广角端,而在于长焦端。一支200mm f/2.8已经很大很贵,而一支70-210mm f/2.8将更大更贵。

另一条路是选择变光圈变焦镜头。这种镜头的结构比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简单,但长焦端的光圈会比较小,而且中间焦段的实际光圈不容易确定,不过使用通镜测光的话问题不大。

镜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现代的镜头更优秀,即使便宜的变焦头效果也可以接受。使用计算机,设计、测试和修改可以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完成,而以前需要几星期甚至几个月。

然而,CAD并不总是为了制造可能的最锐利的镜头。比如较便宜的镜头,通常在锐度和成本之间进行折中。聪明的程序仅使用廉价的光学玻璃、小曲率的曲面和球面透镜就可以设计出不错的镜头。但为了得到最佳成像,必须使用特殊玻璃、大曲率和非球面等更昂贵的技术。

3.1、特殊玻璃

由最昂贵的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象纯金一样,是按照重量计价的。设计师寻找的通常是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色散使不同颜色(频率)的光线聚于不同的焦平面,这显然影响了锐度。将所有颜色的光线聚在同一焦平面,就是镜头光学设计设计中的“色差校正”。能做到这样的镜头被称为“achromats”或“achromatics”,意为“无色”。

实际上,“无色”镜头只是把红光和蓝光聚于同一平面,还有很大的校正空间。而“apochromat”(“away from colour”)可以把红、绿、蓝光聚于同一焦点,是成像锐度显著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镜头广告在宣传“Apo”。由于对于摄影镜头的消色差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很难不怀疑有些镜头的消色差比其他更好。类似的,尼康的“ED”(极低色散)显然是指ED镜头中使用的特殊玻璃。但玻璃怎样才变得特殊呢?

很少镜头使用玻璃以外的材料。实际上,萤石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质被使用。然而,萤石镜片非常贵,也非常脆弱,一些极短的冲击就能令它破碎,并且如果不与空气隔绝的话,它会逐渐分解。如今,萤石已被特殊玻璃取代(除了在不计费用的军用镜头中)。

树脂不适于制造高级镜头,通常用于廉价镜头。但是Tamron曾推出的将树脂覆盖在玻璃上的“混和非球面”镜头却很特别。

3.2、大曲率

镜片的曲率越大,制造成本越高。大曲率的优势在于,与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配合时,可以代替两或三片普通透镜。对于一些超广角镜头和变焦头,曲率非常大的曲面是最好的设计。

3.3、非球面

绝大多数镜头使用的只是“普通”球面的透镜。虽然研磨非球面也是可能的,如抛物面或双曲面,但更昂贵。非球面的使用也可以减少透镜的总数:一个非球面透镜可以达到两个球面透镜的效果,或多个非球面镜可以达到球面镜不能达到的效果。

任何时候,非球面镜头都是屈指可数的,他们通常是同样的球面镜头价格的两到三倍。通常只有大光圈镜头使用非球面镜,并且通常只有一个镜片使用非球面。

随着镜头设计和玻璃制造的提高,非球面变的越来越不必要。然而,Tamron的“混和非球面”镜头提供了很好的校正,又避免了树脂的缺点,也许是非球面在为了存在的唯一方式。

3.4、反差和透镜数量

你现在可能认为,使用足够的透镜,正确的种类和正确的形状,就可以制造几乎任何镜头。大体上来说,就是这样。但一个不能逃避的事实是,更多的透镜,意味着更低的反差。虽然多层镀膜可以大幅度减小镜片表面的反光,但还无法完全消除,这些反射的杂光降低了反差。

早期无镀膜镜头在每个镜片表面可以反射百分之五到十的光线,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减少镜片空气接触面的数量。比如,Zeiss 50mm f/1.5 Sonnar只有六个镜片空气接触面,而Leitz 50mm f/1.5 Summarit有十个。Summarit分辨率更高;但Sonnar的反差更大,以至看起来更锐利。

如今镜片表面的反光率只有大概百分之1.5到0.01。廉价镜头的镀膜效果也较差,而昂贵镜头虽然有较多镜片,但镀膜质量也更高,使得反差更高。

镀膜使用了光的“干涉”原理,镀膜的厚度必须是光波长的四分之一。显然,一层镀膜只能减弱一种波长(颜色)光线的反射。多层镀膜可以减弱多种波长光线的反射。不管其他厂商怎么说,Leitz看起来应该是最早使用多层镀膜的厂家,在五十年代晚期。

镀膜和多层镀膜似乎使遮光罩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但有些情况下好的遮光罩仍然可以产生惊人的效果。理想的遮光罩应该适于底片的长宽比,并且可调长度。这在大中幅设备中很普遍,但在35毫米系统中几乎没有。有些人把中幅机的遮光罩用在35毫米镜头上。

3.5、制造工艺

无论你的镜头设计的多么好,理论上能到达多么高的水平,如果制造不当,一起都前功尽弃。精确的镜头到胶片距离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还有,镜头的组装必须达到不可想象的精确;所有镜片的轴心都必须完全吻合;每一个镜片都必须精确的固定在镜桶上。固定必须非常牢固,不然镜头掉落或受到碰撞时就会改变结构。一支昂贵的镜头将得到非常精密的组装,以及在每一步的测试和试验。一支廉价镜头可能轴线没有完全对齐;或者虽然对齐了,但在日常使用中的碰撞就可能倒置镜片位移。

对焦机构必须精确和顺畅,并且耐用。光圈和叶片,以及相连接的机构也必须顺滑。所有螺丝和压环必须拧紧,并且保持不变。廉价镜头比昂贵的镜头更容易松动,虽然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怎样保养镜头。比如说,骑摩托长途旅行,肯定对镜头不利。

3.6、材料

与使用方式比起来,镜头卡口使用的材质并不太重要。即使塑料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那毕竟不是轴承表面,并且如果它的强度足够应付日常的积压和拉伸。轻金属合金可以替代黄铜,如果它们做得当的表面处理(通常是电镀),但钢(除了不锈钢)应该谨慎使用,如果有腐蚀的可能。对于接触面,特别是卡口,较硬的材质如不锈钢或厚镀层的黄铜,显然要比裸露的黄铜或轻金属合金更合适。

一个常识是,耐用意味着重量,虽然有很多中方法可以不使用黄铜制造耐用的镜头。一个真正优质的镜头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上几十年,即使是专业人士的粗暴使用。一个廉价镜头,虽然刚开始还不错,但无法保持那么久。

3.7、分辨率

分辨率,即一个镜头可以表现的细节的多少,显然非常重要,并且基于平均的视力和图片尺寸,很容易设定锐度的标准。正常视力的人可以分辨约一分的弧度,或大约相当于在3米的距离看到白背景上的黑头发。使用传统摄影术语来讲,约等于在25厘米的距离观看照片上的8线对/毫米。因此,从扩印照片时的放大率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底片上需要多大的分辨率,也就是用放大率乘以8 lp/mm(线对/毫米)。比如4x6英寸照片是4倍放大率,所以在底片上需要4x8=32 lp/mm的分辨率;6倍放大率(即8x10英寸或20x25厘米照片)就需要48 lp/mm。

在实际中,大家需要底片上的分辨率比上面的计算结果要稍微高一点,因为放大过程中要损失一些锐度;并且放大率越大,需要的“多余”的分辨率就越多。因此,如果理论计算需要32 lp/mm,那么实际上有35-40 lp/mm就应该可以;但如果理论上需要底片上有64 lp/mm,实际上可能需要80 lp/mm。很大程度取决于放大镜头,以及放大时对焦的精确;而对于扫描底片,扫描仪类似于一个完美的放大机,因此在过程中损失的分辨率较少。胶片本身也很重要,慢速、细颗粒的胶片比高速、粗颗粒胶片的分辨能力更强。

然而,分辨率在理论上还受到绝对的制约。撇开深奥的理论不说,一个明显的定律就是,衍射对分辨率的限制,以lp/mm为单位,在百分之五十的反差,分辨率的顶限是1000/n,这里n是光圈值。因此,在f/2衍射限制的分辨率是500 lp/mm;在f/4为250 lp/mm;而f/8就限制在125 lp/mm。实际上,100 lp/mm或稍微高一点,是普通用途胶片可以记录的最高分辨率,即使是用来获得最高的锐度。1000/n定律也解释了为什么35毫米相机的镜头很少用小于 f/16的光圈,因为在f/16分辨率已经限制在62.5 lp/mm。在f/22时,降低到45 lp/mm;而f/32时只有31 lp/mm。

另一方面,大家可能太注重这些数据了。其实45 lp/mm已经给予6x9英寸照片可以接受的效果,虽然再小的分辨率就可以看出差别。并且1000/n从理论上来讲可能被认为太苛刻,即使1500/n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刚刚合适的标准。

为了制作一张16x20英寸(40x50厘米)的照片,一张35毫米底片需要放大约16倍,但128 lp/mm在底片上却是不可能的。然而,通常大家不会在25厘米的距离观看这么大的一张照片,很可能是在至少两倍的距离上观看。这使得分辨率的标准随着观看距离而改变,因此两倍的观看距离将使需要的分辨率减少一半,即64 lp/mm。这里很容易看出,为什么35毫米相机可以如此流行,因为它在各种情景下都刚好适应了这个“真实世界”的需求。

仍然使用上面16x20英寸的例子,如果底片是6x7厘米,只需放大约7倍。即使大家仍坚持照片上8 lp/mm的标准,底片上也只需要56 lp/mm而已;而且如果大家可以接受照片上的4 lp/mm,那么底片上只需要28 lp/mm的分辨率。如果大家使用4x5英寸的底片,放大率只有4倍,那么底片上只需32 lp/mm(严格标准)或16 lp/mm。这不只演示的大幅底片的显著优势,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大幅机的镜头可以收缩到比35毫米镜头更小的光圈。如果4x5底片上需要16 lp/mm的分辨率,那么用f/64才使衍射的限制刚刚达到。这也解释了另外一件事,就是一些镜头是怎样同时适用于35毫米和中幅相机的:当装在35毫米相机上时,使用的只是镜头像场的中央部分,也就是分辨率最高的部分;而当装在中幅相机上时,像场边缘的分辨率虽不高,但已经够用。

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对分辨率图表加深理解,但分辨率不应被单独考虑。

3.8、反差

想象两支镜头同样拍摄64 lp/mm的标板,但反差不同。反差高的镜头成像是白和黑,而反差低的镜头成像是淡灰色和深灰色。高反差镜头的成像看起来更锐利。

这没有什么吃惊。令人吃惊的是,虽然高反差镜头的成像看起来更锐利,但低反差镜头可以到达更高的分辨率,比如80 lp/mm。前文提到过,在30年代,Leica镜头偏重于分辨率,而Contax镜头倾向于高反差,这就导致的双方支持者的论战。双方都说自己的镜头更“锐利”,当然,他们说得都对,或者说,都错。

这主要取决于镀膜,但也与新型玻璃或者新的光学设计有关。现代的镜头比早期镜头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反差。但即使如此,分辨率和反差仍然需要折衷。镜头的镜片越多,反差越低,仍然是不变的定律,原因已经说明。

3.9、眩光和

鬼影

“眩光”可以指两样东西。有些镜头是由于内部反光问题,被称为“flary”(意为闪耀着亮光,就是大家通常说的镜片反光白花花的)。但是,通常眩光是指内部反射依然可见,而不是指导致劣质的成像。典型的,眩光将导致高光向外溢出,因此亮部周围通常会围绕着一种光辉。也有时镜头会产生一个主像和一个附属的“鬼影”,比如日光灯管或路灯。现代的镀膜技术使其不再是一个大问题,但偶尔还是会发生,尤其是廉价的变焦镜头和超大光圈镜头。去除滤镜能减轻类似问题。

一种常见的内部反射是当光线直射入镜头时,产生光圈形状的影像。有些人喜欢这种效果,但有些人讨厌。对于内部反射,一个设计合理的较深的遮光罩将能有效减轻眩光和鬼影。

3.10、场曲

很少有镜头能把一个纯平的景物投射到一个纯平面上。相反的,它们会形成一个弯曲的或碟状的成像:中央距离镜头最远,边缘较近。有些早期相机为了配合这一点,将胶片平面做成曲面。不过,通常上,设计者尽量使镜头的像场更平,使其可以在平整的底片上的成像可以接收。

场曲是导致镜头成像从中央向四周逐渐变差的原因之一,这在超大光圈镜头和变蕉镜头上更严重。对于单反相机,通常以画面中央对焦,因此边缘可能会变软,但如果边缘没有什么主体的话,这就不成问题。

3.11、底片的平整

前提到过镜头成像在“平整”的底片上。有些相机的底片比其他的要平整很多;然而,不平整很可能会帮助提高锐度。如果把机身装上废片,使用B或T门从前方看,可以发现底片有一点点弯曲。如果碰巧的话,这刚好符合了像场的碗或碟状弯曲。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战前的 Leica比它能够达到的还要锐利:底片不是绝对平整,并且Elmar镜头的像场弯曲,两者似乎可以经常完美结合。但有些机器的底片会比其他平整一些,这也就是旧Leica的个体差异大的原因。

3.12、畸变

主要有两种,即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传统上,广角镜头会产生桶形畸变,鱼眼镜头是利用桶形畸变的例子;远摄镜头通常产生枕形畸变;廉价(或早期)变焦镜头可能两种都有,在广角段产生桶形畸变,在长焦端是枕形畸变。

如果你拍摄边缘有直线的景物,畸变就很容易被察觉。但通常你很难在取景器里发现,因为有时取景器本身的光学系统也是有畸变的,不过畸变确实产生在底片上。当然,严重的畸变可以从取景器中观察到。

使用24毫米或更广的超广角镜头,在边缘的圆圈将变成椭圆。使用网球可以很明显的验证,正如许多摄影书籍中的例子;但是当一个人的头产生这样的畸变时,可能会很恐怖。

对于这种畸变你无计可施,因为这是光学角度过大造成的。弯曲的焦平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很难做到。绝大多数设计者都选择放弃寻找正确的像场弯曲度,而愿意保存这种危害不大的广角畸变。

3.13、照度

一支完美的镜头,像场各处的照度都是相同的。一个长焦镜头(非远摄结构)像场中照度的不均匀可能很难察觉;但对于广角镜头和一些变焦镜头的某些焦段,可能很明显。

成像边缘失光(暗角)可以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机械遮角,即由镜头的结构造成的:光线进入镜头的角度越斜,被透镜边缘、镜头卡口或内部遮挡的就越多。大的前组和后组镜片可以减轻这种遮角,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变焦镜头的暗角很严重:为了体积和便携,成像照度被用来进行折衷。

另一种叫做cos4暗角,这个名称是因为一束光照射在一个平面上的亮度与入射角的余弦(cos)的4次方成正比。对于传统超广角镜头(非反远摄结构),成像边缘的光线相当斜,照度也随之减弱。解决cos4暗角的唯一方法是使用一种渐变滤镜,中央深色,边缘浅色。具大家所知,只有一只35毫米镜头使用过这种系统,就是Zeiss Hologon 15mm镜头,一支极少见的收藏品。

3.14、'X'因素(未知因素)

即使你考虑了以上所有因素,以及一些含糊不清的技术,镜头制造中仍有一小点魔力。对此曾有过多种多样的表达。大家的祖父曾谈起过一些镜头的“Plastic rendition”,意思说照片有三维空间感(当时“plastic”的意思)。现今,大家可能会说某一镜头有很好的“层次”(gradation)感,虽然,当被追问时,大家也很难解释那到底表示什么。但是,无可质疑的,确实有些镜头有着特殊的魔力,其中大家拥有的就包括了一支21mm f/4 'mirror-up'(使用时需锁上反光镜) Nikon;另一支21mm f/4.5 Zeiss Biogon;一支58mm f/1.4,为Nikon F生产的第一款f/1.4;三支中的两支35-85mm f/2.8 Vivitar Series One varifocals变焦镜头;以及一支(大画幅)150mm f/6.3 Tessar。这种“魔力”甚至在同一款的不同个体上都不一定存在,但当你发现时,你会意识到。

质量鉴定

很多朋友戏称自己的单反相机是枪,指哪打哪很是轻松,可是要能寻觅一款适合自己的趁手“兵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就和大家聊聊关于镜头选购的一些话题。

选购镜头时,除了对镜头的成像质量检验外,还要检验镜头的外观和操作性能,还要看它是否能与相机配套使用。只有通过全面的检验,才能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有助于挑选到称心如意的镜头。

机械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的机械系统主要是:镜筒、光圈叶片、光圈调节环、对焦环、变焦环及有关调节机构。

①镜头表面

镜头的外表面应光洁,无磕碰痕迹、无划伤、无磨损、无锈迹、无霉斑;电镀层应无泛黄、无锈蚀、无剥落的现象;装饰皮革应平整美观、无翘起。表面喷涂应平滑、无脱落和无明显的颜色不匀现象。

②镜头内部

镜头内部机械系统的表面应乌黑、无光泽、黑漆层应无脱落,螺纹表面的螺钉及镜片压圈等部分应完好无损,无拆卸的痕迹。

③光圈叶片

反复转动光圈环,让光圈收小、开大,检查光圈叶片前后、表面是否有油污和锈痕。

油污会使光圈叶片活动不灵,甚至粘死,还会流到镜片上影响光线通过,使所摄影像清晰度下降,这是由于装配镜头时加油过多而溢流到叶片上造成的。

另外,当光圈收到最小时,还应看看通光孔是否规则。通光孔的规则与否是制造工艺水平高低的反映。

④镜筒和调节环

镜筒和调节环上有各种标尺线、数字和字母。它们有的是直接印刷在镜筒和调节环上,有的呈凹陷状,不管采用何种工艺,标尺线、数字和字母都应清晰美观。

另外,用手轻轻摇动镜头,应无异样响声。若有“卡啦、卡啦”的响声,就要注意是否是由于镜片压圈松动,造成镜片移动而发出的碰撞声。镜片移动可能造成各镜片不能共轴,从而导致像差显著增大,镜头成像质量(如镜头的对焦清晰度)明显下降等问题。

多层镀膜的镜头表面应有很多种颜色。

光学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光学系统主要包括:透镜、反光镜、内置滤色镜。

①透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光圈开至最大,让光线自镜头前端或后端射入镜头,并从另一端透过镜头观察其内部光学组件,各镜片均应符合以下条件:清洁、无裂纹、无崩边、无开胶、无发霉、无气泡、无划伤、无油污、无指纹、无杂物。

②反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前端和后端稍稍偏向明亮的地方,并从该镜头的侧方观察镜片表面的反射光线,以检查镜片反光部位的镀膜层有无划伤的微痕的现象。

选择镜头时通常要注意以下问题:

裂纹通常是因镜头受到摔跌、碰撞等剧烈震动引起。

崩边是指透镜片边缘有破碎。

开胶是因受到碰撞或剧烈震动、温度骤变引起的。

发霉是透镜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棉絮状物质。发霉往往是因为存放环境潮湿、闷热、不通风所致,透镜表面滋生了霉菌。

气泡是光学玻璃本身的质量缺陷。镜片上不应有气泡,尤其是各镜片的中心部位不应有明显的气泡。

划伤往往是清洁镜片时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油污是装配时往机械摩擦部位加油过量所致,润滑油溢流到镜片的表面形成污渍。

指纹是手指直接触摸镜片后沾留的痕迹。

杂物是指附着在镜片表面上的绒毛、漆片碎屑、灰尘,以及残留在镜头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是由于装配车间不清洁,装配工艺不严格造成的。

某一焦段或某一距离出问题检验变焦镜头和内调焦式镜头时,应将镜头依次变焦至不同焦距段,对焦至不同距离进行仔细检验。人们经常发现镜头总体来说非常好,但是在某一焦距段或某一对焦距离时却出现问题,因此,挑选变焦镜头时一定要非常谨慎。

镜头叶片应十分规则,才能 体现镜头的精度。

光学系统的内构检验

①对焦环、变焦环等调节环。

调节镜头的对焦环和变焦环时,阻尼的手感大小应适中,且始终平滑、均匀一致,既无死点、涩点,又不过分灵活,更无松动、晃动,反向调节时应无空回的手感。

自动变焦的变焦镜头,当正、逆方向自动变焦时,变焦环的转速应平稳、均匀,不应有忽快忽慢的现象。

光圈环和镜头快门调节环的定位装置应准确可靠,既不过紧,又不松动。各调节环不会自行移位,例如推拉式变焦镜头和微距镜头在俯仰拍摄时,其变焦环和微距调节环应不至于因重力而出现自行位移的现象。

②光孔

光圈叶片所形成的光孔应呈有规则的多边形,无脱落的现象。光圈连杆所控制的光圈收缩和张开应灵活自如,把光圈调节环调到F16(或F22)后,用手反复轻拨镜头后端的自动收缩光圈杆,光圈每次收缩后的光孔形状和大小应相同。若镜头上有景深预测杆,拨动该杆时镜头光圈的缩张应灵活自如,光孔大小应十分准确。

③镜头与机身的连接

镜头与机身的连接应紧密可靠,锁紧装置应锁牢,不应出现因尺寸不对而有装卸过紧、过松或装不上、锁不牢的现象。镜筒与机身镜头座的配合应紧密、无缝隙、无磨损、无松动、无晃动。镜头的装卸应简便迅速。镜筒各部分之间无松动。

④镜间快门

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其镜间快门应能精确可靠地工作,各挡快门速度应十分准确,快门叶片上应无油污。

镜片上如有黑渍,说明有漏油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光圈叶片的开启。

使用技巧

大部分镜头,无论是变焦、广角、远摄还是其他镜头,都能达到比用户平常使用好得多的效果。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如何使镜头达到最佳表现的问题,但很多人都做不到。这适用于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镜头,适用于原厂或副厂镜头,也适用于新品或二手镜头。在本章后面将谈到这些选择,以及如何测试镜头,不过先来谈谈如何将一支镜头发挥到极限。

使用三脚架

三脚架笨拙不便,但它对于提高镜头成像锐度的作用是巨大的,并且镜头焦距越长,你就越需要三脚架。即使在“安全”快门速度下,比如50mm标头使用 1/125秒,许多摄影师发现,使用三脚架与手持拍摄的照片相比,画面中的边缘线条更加清晰。另外,使用三脚架迫使你无法匆忙也有好处:由于用更多的时间考虑,照片通常会更好。虽然这是令照片完美的忠告,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确实需要快速灵活的手持拍摄才能得到更好的照片。当然有些摄影者使用三脚架过度,但更多更多的人用得太少了!

只有你使用了三脚架,你才可能注意到下面两种技术带来的好处,那就是选择最佳光圈和最佳快门速度。

使用最佳光圈

对于任何镜头,选择成像最锐利的光圈,有两条经验。一是从最大光圈收缩两档,另一条是将光圈收缩到尽量小。两者都是有用的经验,但都不是完全精确。

“收缩两档”的建议主要是用于早期最大光圈为f/3.5到f/4.5的大部分镜头,这样收缩两档后为f/8左右。对于第二条尽量收缩光圈,对于早期的大幅相机可以使用,因为衍射限制的分辨率不成问题;但对于35毫米相机,收缩光圈的程度是有限制的。

更简单的经验是,对于35毫米相机的绝大多数镜头,在f/8光圈将达到最佳表现,也就是接近或达到衍射限制分辨率。在f/5.6,表现应该也很好,与 f/8时接近,但在f/4应该可以看到像质下降,除了一些顶级镜头。另一方面,在f/11应该和f/8几乎没有区别,在f/16的成像只有在最严格的条件下才能发觉区别。然而你应该慎用f/22或更小的光圈。

与此原则相背的是廉价变焦镜头和廉价超广角镜头,它们的像质可能会随着光圈的缩小不断提高,直到最小光圈为止。

使用最佳快门速度

一些研究显示,最常使用的快门速度,即1/30、1/60和1/125秒,对于一些单反相机来说将产生最差的锐度。对于1/250秒或更短的快门速度将能最大程度减轻反光镜和快门振动的说法,还有争论,不过对于1/15秒或更长的快门,这些振动已经结束,曝光期间大部分时间是无振动的。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证据还很模糊),不同型号机身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并且如果相机有反光镜锁,对此也一定有影响。根据大家的自身经验,当然无法证明或反驳它。另一方面,应该知道的是,有些人推断它的影响相当大。

仔细对焦

这乍看起来不太像个忠告。不过如果你发现用同一个镜头对焦会有多大的不同,你就可能会感到吃惊了。做一个简单的试验。手持相机朝一个物体对焦,将镜头调到最近对焦,再向该物体对焦,对好后用铅笔在镜头的距离标尺上做一个标记。重复多次,直到你厌烦了。换一个镜头,再做同样的试验。根据镜头、机身、调焦屏和你的视力,对焦的不同可能会很大。很多时候,这些失误被景深掩盖了,缩小光圈使得错误没那么严重。如果使用最大光圈,对焦失误可能已经超过景深的范围。

为了减小对焦失误,应考虑使用较明亮的对焦屏,考虑使用屈光度纠正目镜,对于很严格的情况,使用三脚架时,应考虑使用取景放大器,它可以使对焦更精确。

除了自动对焦无法聚焦的那些情况外,这可能是关于自动对焦的最激烈的争论所在。

使用较细的胶片

虽然不同厂商生产的同样速度的胶卷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通常慢速胶片比高速胶片要锐利(细腻,颗粒小)。

对于彩色反转片,Kodachrome 25是当时最细腻的,但50和100度的也很锐利,区别不大。更需要注意的是胶片的色调(味道)。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因为不同品牌的有很大不同。大家最多使用的Fuji 50和反差稍小一点的Fuji 100,后者更适于人像。超过100度的胶片颗粒增加,反差和色彩饱和度减小。

对于彩色负片,ISO25和50的胶片与ISO100的在锐度上有很大不同,ISO200的差别就更明显。ISO400和更高速的胶片上将能看到真正的颗粒。对于8x10英寸或更大的照片,需要慢速胶片(低于100)。

当然负片的扩印过程也影响最终的锐度。除非你自己扩印,不然最好去寻找一家好的扩印店,重要的是要记住,有时价格和质量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当时的黑白胶卷中,Ilford推出不久的Delta 100被认为是最好的,甚至可以和它同门的Pan F Plus (ISO 50)以及Kodak Technical Pan相媲美。实际上,Delta 400和XP-2(ISO 400)已经很好,以至于镜头的分辨率成为了限制因素。

自动对焦的优点

(或缺点)

在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之间作出选择,已经不再依靠理性,而更象一种宗教信仰。从各自本身来讲,没有理由说明为什么一种比另一种更锐利,虽然据说一些最新的自动对焦镜头是有史以来最锐利的。另一方面,还有两桶冷水应该泼给那些明确发誓认同自动对焦达到了发展顶点的人。

首先,自动对焦机构与镜头的锐度无关。无论你能制造多么锐利的自动对焦镜头,你都能制造一个手动镜头,至少与它的锐度相当。

其次,很多(但还不是全部)自动对焦镜头并不是为寻求极高锐度的摄影者设计的。相反的,它们是为了业余爱好者的方便设计的,他们通常只拍彩色负片,照片只扩到中等尺寸。在这样的情况下,极高的锐度不是必要的,因此没有包括在镜头内。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支老镜头,比如70年代的Vivitar Series One 35-85mm f/2.8, 确实能够超过一些现代的类似焦段的变焦镜头,尤其是那些非恒定光圈的。

第三点就是自动对焦相机从按下快门到快门开启之间的时滞。自动对焦可能比手动对焦快,但实际上,它通常比不过一个预先对好焦的手动相机,后者当主体进入焦点时可以立刻按下快门拍照。

大家的观点是,如果你喜欢自动对焦,可以。如果你不喜欢也没问题。大家绝大多数时间使用手动相机和镜头,并且大家知道用自动对焦相机也很难得到更锐利的照片,因此大家不需要更换所有的老器材。如果大家初步开始选择器材,大家可能会很为难,但大家并没有面对这样的选择,因此大家决定坚持使用手动对焦。

原厂与副厂镜头

原厂镜头几乎是你可以买到的最优秀的镜头。当然,与Leica,Zeiss,Nikon,Canon等生产的最优秀的镜头相比,已经没有更好的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名厂生产的每支镜头都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比如可能Canon在某个焦段领先,而另一个焦段是Nikon,再另一个焦段是Zeiss胜出,依此类推。总体来说,这些差别非常小,虽然某些厂商偶尔也会生产'狗'头。比如,原厂的43-86mm Nikkor镜头,就是Nikon有史以来生产的最差的镜头。

然而,原厂镜头的最大缺点就是价格,它并不只是由镜头品质决定的。价钱中的一部分是付给了品牌,另一部分是因为有限的制造数量。在器材交易圈中,一个众所周知的趣事就是,即使一些名厂的某些特殊镜头,也一直是由一个工匠制造的,因此如果他休假的话,订单就要等到他回来才能处理。

另一方面,副厂通常为不同的机身制造镜头:光学结构相同,卡口不同,有些是手动和自动对焦兼顾。这样的经济优势是明显的。少数几个独立生产厂与原厂受到同样的尊敬:德国的Shneider和Novoflex以及法国的Angenieux就是明显的例子。其他厂家只是因为在价格上有竞争力而出名。然而,在上述两者之间,还有几家在生产的所有镜头中,有一些确实是物超所值--与原厂镜头一样优秀和耐用,价格却便宜不少。

对于购买者来说,问题在于情况总是多变的。比如,Vivitar生产的Series One镜头曾经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但却相当昂贵,结果导致商业上的失败。如今,这些镜头的绝大部分或全部成了崇拜的对象,停产型号的需求巨大,如 28/1.9, 35-80/2.8 varifocal, 90/2.5 macro, 90-180/4.5 flat field, 135/2.3, 200/3, 以及结实的折返镜头。与此相对,当Series One绝对领先时,很少有人把Sigma当回事;Sigma已经不容忽视了,它的14mm f/3.5就是大家的最爱之一。

一些独立厂推荐他们自己的某些镜头要比其镜头好,如Vivitar的Seris One系列与“普通”Vivitar镜头有显著不同,Tomron的SP系列也是如此。其他厂家虽没有这样区分自己的镜头,但价格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如果一个厂家大部分镜头价格是对应原厂镜头的三分之一,而少数以及镜头的价格比如说是三分之二,那么通常可以认为这些高价镜头是比较优秀的。

在此书撰写当中,Sigma又推出一款全新的SLR带有全新的卡口,并且将已有的34款镜头都配备此卡口。Sigma虽然还没到为自己的品牌写书立篆的时候,但它每一年都更引人注目。

选购技巧

135 单反相机为大家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可交换镜头:从鱼眼镜头到超长焦镜头,从微距镜头到超大光圈镜头,从比一打胶卷还便宜的廉价镜头到比一辆新车还贵的顶级镜头。面对这么多镜头,你需要哪些呢?这取决于你是哪种摄影者。回答后一个问题,只需按次序回答以下五个简单的问题:

1、哪种照片是你非常非常想拍而又因为镜头的限制很难拍到?

2、摄影对你来讲有多重要?

3、你的照片拍完后要用来做什么?

4、有哪些镜头可用于你的机身?

5、你可以买得起什么?

你想拍什么

大家都曾幻想过能拍摄比如喜玛拉雅山、海滩上的漂亮模特、或非洲的大型盛会等等,但大家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拍摄这样的照片。大家通常在住家附近拍摄,或在外出度假时拍照。这才是大家要讨论的内容。

上一次你感到拍照受到器材的限制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限制?

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买一支新镜头:比如大光圈镜头用于低照度;微距镜头用于近摄;远摄镜头把远景拉得更近;广角镜头包括更多的内容。

解决问题也有其他方式:使用高速胶卷代替大光圈镜头;或使用三角架和长时间曝光;购买近摄镜片或皮腔代替微距镜头;截取放大照片中的一部分,代替长焦镜头。只有包括更多景物没法用其他办法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旁轴机都使用广角镜头(35-38mm)的原因。如果这些办法的效果可以让你满意,你就不必去买新镜头。但如果你对效果不满意,或你的拍摄主体必须使用特殊镜头时,比如体育摄影,或微距,或使用移轴镜头等,如果你买得起,或你愿意为它放弃其他的话,去买吧。

摄影对你的重要性

有些人很在乎摄影,他们抓住每一分每一秒,阅读摄影书籍和杂志,去摄影展览和相机店,以及去拍照。有人说,自己不带相机,就不会去度假。大家也知道有些器材迷,他们从来不拍一张照片,但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还有更多放松的摄影者,他们想拍好照片,也想过得轻松。摄影毕竟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在乎摄影的人可能起得很早,放松的人可能多睡一会儿。

你只能说你对摄影投入了多少,但这确实没有什么对错而言,只要你对自己拍的照片满意。专业摄影师通常需要投入较多,而业余爱好者就不必。但你必须意识到,从长远来讲,付出的越多,你就会做的更好,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哪些镜头可用于你的机身

也就是系统选择的问题。作者和大部分当时的专业摄影师一样使用尼康系统。选择镜头和附件完整的系统,不然要去选择非原厂镜头,或根本买不到需要的镜头。

关于改换系统。大多数专业人士几乎不改换器材,也不会一次换掉所有器材。他们会一直不断建立自己的系统,一步一步的,每次买入一个机身或镜头。这也是你应该遵循的方法。

有时大家会想拥有另一个系统,作者想大家会同样开心;但,话说回来,大家到时可能又会想要这套系统。也就是说,改变系统的带来的好处要小于坚持一个系统的好处。除非你的系统确实限制了你想做的,或你确实不喜欢它,不然不要改换系统。不要听信杂志上或其他人说某个系统比另一个更好。如果你拥有并喜欢潘泰克斯,继续使用它。如果你拥有并喜欢奥林巴斯,继续使用它。改变系统将花费更多,何不把钱用于镜头和胶卷?

还要提出的是,机身其实是一个不透光的黑盒子,只要它把胶片固定在距离镜头正确的距离,快门精确,就足够了,对镜头成像并无影响。即使最新型的机身也不一定比旧机身拍出更好的照片,因为镜头决定了成像质量。

你拍的照片用来做什么

有些人拍照为了家庭留念,或给朋友看。有些为了参加摄影协会的比赛。有些用来挂在墙上。大家拍照是用来出售,有时为了参展。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的相机、胶卷和镜头。

(1)记录快乐时光和优美风景是摄影的最佳用途。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留念照片,不需太高的质量,因为一般最多只放大到5x7英寸。这种照片的拍摄数量也较少,一般上一年10或20卷,甚至更少。但一个专业摄影师也许一天就拍掉10或20卷!购买昂贵器材时多花的钱主要用于器材的可靠性。对于镜头,花更多的钱,镜头将更锐利,也更可靠。但如果你只是拍彩色负片,最便宜的变焦头就能胜任,中等价位的变焦头将超过你的所需。因此,别去买更贵的不需要的镜头。

(2)摄影协会比赛和参展照片。取决于彩色还是黑白。对于彩色照片,主要受胶片的限制而不是镜头的锐度。使用慢速胶卷,专业冲洗店,或自己冲印。优秀的变焦头应该可以胜任,定焦镜头会超出所需。

对于黑白照片,与胶片相比镜头的分辨率将决定照片的质量,特别是使用100度或更慢速的黑白胶片时。当放大超过8x10英寸时,不同镜头的效果将非常明显。一般来讲,35毫米应该够用,只要你不期待大画幅的效果。但大家建议最大不要超过11x14英寸或12x6英寸(或30x40厘米)。对于这种质量,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支变焦镜头可以达到,优秀定焦镜头大部分时候将更锐利。

(3)销售照片。决大部分出版用照片是黑白片或彩色反转片。通常出版用的黑白照片要求比展览低,它的大小通常不会超过A4尺寸(210x197毫米)。而彩色反转片的质量要求特别高。必须达到最高锐度,使用可能的最好的定焦镜头,使用慢速胶卷,拍照时尽可能小心。

虽然这么说,但专业摄影中有一条更重要的定律:任何照片都比没有好。不尝试,就不会成功。

你买得起什么

将这个问题留到最后好像很奇怪,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你问自己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样讲也许更合理,“作者想要这支镜头,但作者买得起吗?”,而通常不会说,“作者买得起,但作者不知道是否需要它”。

一但你也决定需要某一镜头,大家强烈建议你去购买,即使它的价格超出你的预想。如果你买不起,等。千万不要因为便宜,或其他人告诉你那是你需要的,而去买别的镜头。到头来,你将得不到你想要的镜头,也没有钱再去买。有时你只管去买就好,几个月以后,你的经济危机就会过去,而你也拥有了你要的镜头!

第一条建议:“做个好孩子,存下你的钱。”

第二条:“先买下来,再计算花费。”这些确实奏效。

不要买你不需要的。大家的建议是每次只买一支镜头,最糟糕也只是损失一支镜头的价钱。

很多人拥有很多镜头,但他们百分之九十的照片都是其中的两三支镜头拍的,有些只是很普通的镜头,如35-80或28-80标准变焦镜头。因此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镜头。

如果你确实买不起你想要的镜头,选择你买的起的最接近的。是的,更好的镜头将给你更好的照片,但一个优秀的摄影师用一个狗头能比一个拙劣的摄影者用一个优秀镜头拍出更好的照片。

大多数专业摄影师,不管他们拥有多少镜头,最经常使用的只有一两支。对于作者,Roger使用的是35mm f/1.4和21mm f/4.5(曾经是一支f/2.8的,不过被偷了)用于Leica;Frances使用35mm f/2.8 Shift(移轴)和90mm f/2.5 Macro(微距)。如果必要的话,大家依靠这些镜头就可以过活。

大家两人不同的选择,意味着大家不可能建议你需要什么。如果你经常拍摄体育运动,你需要的又长又大的镜头对于大家将没什么用处。如果你习惯在户外良好的光线下拍照,你当然也不需要35mm f/1.4这样的镜头。不过,大家可以提供一些普遍适用的有价值的建议。

不要对奇异的镜头恐惧

大部分摄影者,几乎是无一例外的,选择处于“中间部分”的镜头:中等焦距,中等光圈,以及除了超大光圈镜头、超广角、超长焦或微距等以外的非专用镜头。如果没有别的问题,这些镜头的价格是一个主要的限制。如果那些“中等”镜头是你所需要的,那没问题。但是,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需要某个特殊镜头,慢慢积攒资金,再去购买。去买其他人都买的镜头不会有问题,但大家所最喜爱的四支镜头都是特殊的。问问你自己,那些特殊镜头是否能更好的达到你的要求。

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的

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的,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去买最好或最贵的。比如说,比较Sigma的14mm f/3.5,大家更喜欢13mm f/5.6 Nikkor。但Nikkor的要比Sigma的贵9000美元,因此大家只买了大家买得起的。

这一做法的底限是,在一个便宜的二手镜头和没有镜头之间选择时,选择二手镜头,如果你买得起。虽然它可能无法提供优秀的像质,但是,只要你不是想销售你的照片(或印制大幅照片参赛),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能当你的经济情况转好的时候,你可以买更好的镜头。

当然,通常从长远来讲,在一开始就买一个好镜头是经济的,因为你省去了卖出镜头及其带来的损失。但是,对于“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的”真正问题,在于它将使你自己陷入困境。如果你使用较差的器材,你可以抱怨说:大家所知道的摄影师中,有多少会说只要他们有更好的器材,就能拍出更好的照片?但是,如果你有了定级器材,你知道它们可以拍出好片子,如果有任何失败,都是你本身的原因。这其实成了一种激励:你必须对得起你的器材,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抱怨它(通常是不公平的)。

不要买超过你需要的镜头

在写书的时候,大家正考虑买一支Sigma 180mm f/5.6 Macro镜头。当时还有一款Sigma 180mm f/2.8 Macro镜头,但价格是二倍,并且大和重了许多。对于微距摄影,经常要收缩光圈以获得景深,因此大光圈的用处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180mm f/2.8毫无用处。如果大家需要一支通常使用的180mm镜头,大家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它--但大家没有。大家已经有了一支早期的Vivitar 200mm f/3 Series One,只比f/2.8小1/6档,因此大家不需要大光圈。由于大家经常一起工作,因此有两支同一焦段的镜头比较方便,因此体积小又便宜的f/5.6版本更适合大家。

还有,大家曾经同时拥有800mm和1200mm镜头。对于大家拍摄过的题材,它们太长,光圈也太小,并且800mm和更适用的600mm的焦距太靠近。它们成为超出大家需要的多余的镜头,因此被卖掉了。

不可否认的,作为专业摄影师,大家无法预知接下来大家将会拍摄什么,因此大家总是担心可能会用到而去买多余的镜头。但很多人去买他们不需要的大光圈镜头,或那些高解析度镜头的解像力在他们通常拍摄的中等尺寸照片中完全被浪费了。

单反特点

数码单反相机的专业定位,决定了即使是面向普通用户和发烧友的普及型产品也拥有大量过人之处,这是许多发烧友选择数码单反相机的根本原因。大家可以把数码单反的专业特色归结成如下几个方面:

图像传感器

的优势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感光元件是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拍摄的效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拍摄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其实不仅仅是提高像素数,更重要的是加大CCD或者CMOS的尺寸。无论是采用CCD还是CMOS,数码单反相机的传感器尺寸都远远超过了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数码单反的传感器像素数不仅比较高(目前最低600万),而且单个像素面积更是民用数码相机的四五倍,因此拥有非常出色的信噪比,可以记录宽广的亮度范围。600万像素的数码单反相机的图像质量绝对超过采用2/3英寸CCD的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的图像质量。

丰富的镜头选择

数码相机作为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对最终成像效果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拥有一支优秀的镜头对于成像的意义绝不亚于图像传感器的选择。同时,随着图像传感器、图像引擎和存储器件的成本不断降低,光学镜头在数码相机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于数码单反来讲更是如此,在传统单反相机的选择中,镜头群的丰富程度和成像质量就是影友选择的重要因素,到了数码时代,镜头群的保有率顺理成章地成了品牌竞争的基础。佳能、尼康等品牌都拥有庞大的自动对焦镜头群,从超广角到超长焦,从微距到柔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配套镜头。同时,由于传感器面积较大,数码单反相机比较容易得到出色的成像。更重要的是许多摄影发烧友手里,一般都有着一两只,甚至多达十几只的各种专业镜头,这些都是影友用自己的血汗钱购买的,如果购买了数码单反相机机身,一下子就把镜头盘活了,而且和原来的传统胶片相机构成了互相补充的胶片和数码两个系统。

迅捷的响应速度

普通数码相机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快门时滞较长,在抓拍时掌握不好经常会错过最精彩的瞬间。响应速度正是数码单反的优势,由于其对焦系统独立于成像器件之外,它们基本可以实现和传统单反一样的响应速度,在新闻、体育摄影中让用户得心应手。佳能的EOS1D MARKⅡ和尼康D2H均能达到每秒8张的连拍速度,足以媲美传统胶片相机。

卓越的手控能力

虽说如今的相机自动拍摄的功能是越来越强了,但是拍摄时由于环境、拍摄对象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一个对摄影有一定要求的用户是不会仅仅满足于使用自动模式拍摄的。这就要求数码相机同样具有手动调节的能力,让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节,以取得最佳的拍摄效果。因此具有手动调节功能也就成为数码单反必须具备的功能,也是其专业性的代表。而在众多的手动功能中曝光和白平衡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当拍摄时自动测光系统无法准确地判断拍摄环境的光线情况和色温时,就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通过手动来进行强制调整,以取得好的拍摄效果。这也是数码单反专业性的体现,如EOS10D能够以每次100K为基准调整色温值,帮助使用者得到最佳的效果。

丰富的附件

数码单反和普通数码相机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具有很强的扩展性,除了能够继续使用偏振镜等附加镜片和可换镜头之外,还可以使用专业的闪光灯,以及其它的一些辅助设备,以增强其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比如大功率闪光灯、环型微距闪光灯、电池手柄、定时遥控器,这些丰富的附件让数码单反可以适应各种独特的需求,而普通的数码相机则大大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