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采夺目。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个人超逸才华,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中文名

纳兰词

语言

简体中文

定价

59

作者

纳兰性德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开本

1/32

作品体裁

文学(词)

出处

纳兰性德的作品

人物生平

纳兰词[三秦出版社出版图书]

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父亲为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授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妾颜氏。亦曾纳江南才女沈宛。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寒疾与世长辞,时年三十一岁。

纳兰词[三秦出版社出版图书]

纳兰性德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存世作品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纳兰性德 的主要成就是填词。今存词349首,刊印为《饮水集》、《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其词清新优雅,广为传唱。王国维曾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善骑射,好读书。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死。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

词作目录

《纳兰词》卷一

• 忆江南

• 赤枣子

• 忆王孙

• 玉连环影

• 遐方怨

• 诉衷情

• 如梦令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长相思

• 相见欢

• 昭君怨

• 酒泉子

• 生查子

• 点绛唇

• 浣溪沙

• 霜天晓角

• 菩萨蛮

• 减字木兰花

• 卜算子

《纳兰词》卷二

• 采桑子

• 咏春雨

• 谒金门

• 好事近

• 一络索

• 清平乐

• 忆秦娥

• 阮郎归

• 画堂春

• 眼儿媚

• 朝中措

• 摊破浣溪沙

• 青衫湿

• 落花时

• 锦堂春

• 海棠春

• 河渎神

• 太常引

• 四犯令

• 添字采桑子

• 荷叶杯

• 寻芳草

• 菊花新

• 南歌子

• 秋千索

• 忆江南

• 浪淘沙

《纳兰词》卷三

• 雨中花

• 鹧鸪天

• 河传

• 木兰花

• 虞美人

• 鹊桥仙

• 南乡子

• 一斛珠

• 红窗月

• 踏莎行

• 临江仙

• 蝶恋花

• 唐多令

• 踏莎美人

• 苏幕遮

• 青玉案

• 月上海棠

• 一丛花

• 金人捧露盘

• 洞仙歌

• 翦湘云

• 东风齐著力

• 满江红

• 满庭芳

《纳兰词》卷四

• 水调歌头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金菊对芙蓉

• 琵琶仙

• 御带花

• 念奴娇

• 东风第一枝

• 秋水

• 木兰花慢

• 水龙吟

• 齐天乐

• 瑞鹤仙

• 雨霖铃

• 疏影

• 潇湘雨

• 风流子

• 沁园春

• 金缕曲

• 慰西溟

• 摸鱼儿

• 青衫湿

• 忆桃源慢

• 湘灵鼓瑟

• 大酺

《纳兰词》卷五

• 忆王孙

• 调笑令

• 忆江南

• 点绛唇

• 浣溪沙

• 菩萨蛮

• 清平乐

• 眼儿媚

• 满宫花

• 少年游

• 浪淘沙

• 鹧鸪天

• 南乡子

• 鹊桥仙

• 虞美人

• 茶瓶儿

• 临江仙

• 蝶恋花

• 金缕曲

《纳兰词》补遗 卷一

• 望江南

• 鹧鸪天

• 明月棹孤舟

• 临江仙

• 望海潮

• 忆江南

• 赤枣子

• 玉连环影

• 如梦令

• 天仙子

• 浣溪沙

• 采桑子

• 清平乐

• 秋千索

• 浪淘沙

• 虞美人

《纳兰词》补遗 卷二

• 渔父

• 菩萨蛮

• 南乡子

• 雨中花

• 满江红

• 浣溪沙

评价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水荷入词

纳兰词[三秦出版社出版图书]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林。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予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

纳兰词浣溪沙

纳兰词

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已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已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已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武夫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风物起兴

纳兰词[三秦出版社出版图书]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 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已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从深潭底冒出,水势较旺。这周围山林于背阴处更高大繁茂,因为谷中土厚,阴处涵水,不似向阳坡上风大干燥。而潭口处黛色石崖下会让人有山岩开裂、潭深难测之感。这股泉水属于石灰岩地区溶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较大。这段白噩纪形成的石灰岩地层,与三里外白家曈火织蛛山(石灰山)后的大溶洞(现已无存)的地层一致,并与那个曾有水流、被称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关联。这里的山体岩石不但与南边一脉相连的红色火山砂岩的“火山头”地层结构不同,一红一黑,而且这股泉水与香山双清、樱桃沟、簸箕水,七王坟后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样,不是由山体地层涵水下渗,至山脚处形成泉水露头,而是属于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这个“龙”不小,传说是东海龙王的七子于此潜居。清代这里一度成为皇家的敕建黑龙王庙。所以说,《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确的。纳兰性德的直观感受也是准确的。且不说《清词史》中评论该词“感慨倍多,遥思腾越”。就此也能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验证纳兰性德重视真实感受,仔细观看事物是颇为精到准确的。纳兰另外纳兰性德在大觉寺的吟唱,也使凡去过该寺的人,倍感贴切。大觉寺始创辽代。纳兰性德时见到的大觉寺是明代的规制。它是北京“八大寺院”之一,至今大雄宝殿,三世佛殿还保留着明代的木结构。大觉寺院落宽阔,殿堂高大,花木繁多,以玉兰、银杏最为著名。(解放后这里一直是林学院的实习林场)大殿中保留着精美壁画、悬塑。至今主佛像、“二十诸天”、“十二缘觉”的塑像保留完好。所以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言。”其中空梁、画壁、诸天、蛱蝶、燕雀等不是作者凭空臆造的。而且从中还能让人想见侍卫在高大殿堂的台阶下巡行,在僻静的行官跨院当值的处身角度。这种人与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静之感,是于今天都能在实地感受到的。纳兰纳兰性德在奉值宿卫龙泉寺时作的《五律·宿龙泉山寺》以区区数行,把个不大的寺院和环境,甚至作者所在的位置都勾划出来。

词作选粹

纳兰性德的作品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在此抄录纳兰性德全集(《饮水词》),供大家欣赏。

菩萨蛮

(一)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二)

砑笺银粉残煤画,画煤残粉银笺砑。清夜一灯明,明灯一夜清。

片花惊窗燕,燕窗惊花片。亲自梦归人,人归梦自亲。

(三)

客中愁损催寒夕,夕寒催损愁中客。门掩月黄昏,昏黄月掩门。

翠衾孤拥醉,醉拥孤衾翠。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

梦江南

纳兰词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又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蝶恋花

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明月棹孤舟

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翩舞。白鸟惊飞,菰蒲叶乱,断续浣纱人语。丹碧驳残秋夜雨。风吹去采菱越女。辘轳声断,昏鸦欲起,多少博山情绪。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赤枣子

风淅淅,雨织织。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临江仙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作品出版

2018版

作 者:(清)纳兰性德 著,安意如 导读[1]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字 数:11000

版 次:1

纳兰词

页 数:264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开 本:32开

印 次: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5518-1822-3[1]

包 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定价:¥59.00

目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安意如—001[1]

卷一 只嫌今夜月偏明

如梦令 — 015 天仙子— 019 梦江南— 022 相见欢— 024 昭君怨— 027 生查子— 028 浣溪沙— 031 菩萨蛮— 039 减字木兰花— 048 采桑子— 052 醉桃源— 057 画堂春— 059

南歌子— 060 秋千索— 062 南乡子— 072 鬓云松令— 075

卷二 莫向横塘问旧游

浪淘沙— 066 鹧鸪天— 076

木兰花令— 071 临江仙— 077

天仙子—080 酒泉子—087 浣溪沙—097 清平乐—116 太常引—121 蝶恋花—133 琵琶仙—141 风流子—146

昭君怨—083 生查子—090 菩萨蛮—103 河渎神—117 于中好—123 淡黄柳—136 百字令—142 摸鱼儿—147

忆王孙—084 点绛唇—092 采桑子—104 眼儿媚—118 踏莎行—124 满庭芳—137 台城路—144

转应曲—086 江城子—096 谒金门—113 少年游—120 临江仙—126 满江红—138 疏影—145

卷三 凭君料理花间课

浣溪沙— 150 雨中花— 157 翦湘云— 162 潇湘雨— 168

菩萨蛮— 152 于中好— 158 木兰花慢— 165 金缕曲— 169

清平乐— 154 虞美人— 159

水龙吟— 166

菊花新— 155 金人捧露盘— 160

临江仙— 167

卷四 谁念西风独自凉

望江南— 172 山花子— 180 于中好— 188 眼儿媚— 200 沁园春— 207

菩萨蛮— 173
摊破浣溪沙— 185 青衫湿— 186 寻芳草— 187 减字木兰花— 190 虞美人— 191 南乡子— 199

卷五 断肠声里忆平生

长相思— 218 一络索— 231 蝶恋花— 238 如梦令— 246

采桑子— 219 洛阳春— 232 南楼令— 241 浣溪沙— 247

菩萨蛮— 224 太常引— 236

瑞鹤仙— 245

纳兰性德年谱 — 252

延伸阅读

玉蝴蝶·悼容若

——丁昊

桥下长虹映水,晴雨初收,露沾青衫。风卷流云,寂寞声里春残。

落红处,临风纵笔。持《饮水》,一种心酸。恨无端,深情公子,难续红笺。

江南,寻常巷陌,谁家楼阁,仍唱花间?扇底桃花,空教惆怅转无眠。

记得当时风流客。听玉漏,初晓更寒。向灯前,轻依粉黛,浅画眉弯。

菩萨蛮

百花独一枝-祭纳兰

文/老街味道

梅香不染冰心在 冰心尽是真真爱

奇秀自然痴 百花独一枝

相思无可寄 雁字谁人写

风落好文章 可怜春叶黄

秋末题纳兰

饮水集(三首)

——周青崖

其一:冬郎元是月中身,憔悴三生碧海邻。一样名香惆怅句,不如侧帽照词人。

按:容若小名“成哥”,盖满人无“郎”命名之习俗。其「填词诗」云:“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

三闾共醒醉。此冬郎即义山诗“雏凤清于老风声”者也,然冬郎二字诚风雅,容若填词诗即以自许,邃以 此意取之。——青崖注

其二:为问秋光镜里人,香台何事遣青春?一生长对三生貌,红板桥前是旧身。

其三:有时风月故人肩,窈窕曾教掌上怜。更立桃花千万树,春风无复到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