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GDP论”,即以GDP的统计数据作为考核政府政绩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唯GDP论”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发展和城市问题。

2013年以来,在中央屡次强调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中国多个省份已对市、县(区)的考核进行了调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个县市明确取消了GDP考核。

中文名

唯GDP论

外文名

Only GDP theory

定义

以GDP作考核政府政绩最核心指标

导致问题

城市问题、影响社会发展

主要问题

社会发展

前些年,GDP这根指挥棒往往成为考核政府政绩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但是GDP考核只能反映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以及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无从体现如果地方政府总是把GDP放第一位,调结构、转方式就永远被放在次要地位。过分强调GDP,会使地方政府更加关注促进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忽视长期的社会层面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城市压力

长期以来,GDP是我国评价考核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城市管理者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唯GDP论”直接导致城市发展走上规模扩张之路。

"唯GDP论"导致人、财、物等生产力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导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除了导致交通拥堵之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等、街区发展失衡这些市民们日常就能深切体会的“城市病”外,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市病”。

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聚集,人类活动强度均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导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诸多“城市病”,离“宜居”越来越远。

在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但截至2009年底,实际常住人口总数就已达到1972万人。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达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估计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涌现数个20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环境污染也让人头疼。在深圳,多条河流已经被严重污染,即便地处珠江三角洲,该城市仍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2009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经下降到20年前的1/18。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但大多数垃圾只能简易填埋,北京、广州等地一度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改革措施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政府面对的公共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并且这种需求不单单是经济上面,而更多的集中在社会层面。

“十二五”期间将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发展目标。不会特别强调经济增长目标,不再简单地看GDP的增长,而是改为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在科学发展统领发展大背景下,一个新的考核体系有望在“十二五”规划中得以实现。

“十二五”规划将提出新的理念,会考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为突出的位置,作为宏观调控和政府绩效考核的优先指标。同时,还在考虑设立一些新的指标,比如居民消费率、财政性社保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等,从而将未来发展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改革进展

自2013年以来,中国正在告别“唯GDP论”时代,“淡化GDP,重视民生”成为政绩考核的新导向。

包括福建、宁夏、河北、山西、浙江、陕西等多个省份对市、县(区)的考核进行了调整,降低或取消了GDP考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明确取消GDP考核的县市超过了70个。

2014年7月份,山西省公布了修订后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取消了国定贫困县“GDP”和“GDP增长速度”指标,36个县因此卸掉了“GDP政绩考核”。

2014年8月13日,福建省下发通知,取消了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2014年8月,全国已有超过70个县市明确取消了GDP考核中国超过70个县市告别“唯GDP论”的时代,取消GDP考核,以环境和民生的考核导向取而代之。第一季度全国31个省GDP总和仅比全国第一季度GDP总量高出3.64%,较2013年高出11%大幅下降。

已经取消GDP考核的70多个县市,在数量上只占全国2000多个县市很小的比例。这些县市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经济贫困县,比如山西的36个县。二是在生态环境或者农业方面具有特殊价值,比如福建省的34个县。三是属于生态脆弱区域,需要限制开发,比如贵州省的一些县市。

除了这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县市之外,对其他绝大多数常规县市而言,GDP考核仍然是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这些都充分说明,告别“唯GDP”,依然任重道远。

从目前各省透露出的信号及2014年各省经济增长表现来看,各省都有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愿望。不少省份在提及2015年经济工作时都强调,“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目标。”

2015年1月25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杨雄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只字未提GDP预期增长。

给GDP松绑是一个喊了多年的口号,但实实在在落实到省一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上海是第一个。

近期,在各地召开的两会上,许多省份都下调了今年GDP增长预期,上海干脆不再提具体目标。人们在对这种坚持科学发展不唯GDP的态度给予肯定的同时,也产生了疑虑:GDP是否可以一去了之了。

其实,盲目攀比、“唯GDP”是误区,任由下滑、完全不讲GDP同样是误区。我们不提倡“唯GDP”,并不意味着可以“去GDP”。如果看不到经济发展仍然是我们的中心任务、看不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不可偏废的有机联系,我们就会脱离中国的最大实际,甚至造成经济政策的失误。

不“唯GDP”,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起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了“唯GDP”的现象,把发展简单等同于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以排名比高低,层层加码,追求过快的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衍生出不少问题。近些年我们遇到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都与此密切相关。对“唯GDP”说“不”,势在必行。尤其是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潜在增长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都不容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解决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诸多深层次矛盾,也需要把增速调整到合适的“挡位”,留下余地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