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万里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一段河流,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

中文名

浔阳江

所属地区

九江市

地理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北

所属国家

中国

名字由来

浔本水名,在江北,南流入大江

得名诗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

自然风光
从属

长江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荆州”篇有“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的记载,《史记·河渠书》云:“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汉书·地理志》“寻阳”注:“《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这就是说古长江在寻阳(今湖北黄梅)派分为九(极数,言多),东注入彭蠡泽。古彭蠡泽面积阔大,在今长江两岸皆有湖面,古雷池(黄梅龙感湖)和鄱阳湖都是古彭蠡泽的一部分。另,黄梅蔡山传说产大龟,蔡龟是黄 梅特产,东汉末何晏:“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通典》载:“蔡山出大龟。”光绪《黄梅县志》载:“以蔡山名者,缘地产大龟。”新编《辞源》蔡山条:“蔡山在湖北黄梅西南江滨。”根据上述各书所载,黄梅蔡山自古产大龟,古长江在蔡山脚下流淌。《左传》等古书中“问蔡”即“问龟” ,古人迷信用龟卜卦,认为所用之龟越大越灵,故有“大蔡神龟”之说。据说战国时鲁国大夫臧文仲藏的就是这种龟。古代黄梅人曾以蔡龟作贡品。这些与“九江纳锡大龟”的记载不谋而合。《禹贡》下文“导山”、“导水”二章都提到“过九江”,其地望在大江北岸。寻阳在汉代虽隶属扬州,但也在荆州东境边缘,上古之时的九州并没有汉朝划分得那么细致,所以《尚书·禹贡》把它写进“荆州”篇里。何况黄梅素来称为“吴头楚尾”,就是荆扬交界的地方,后来黄梅也一度隶属过荆州。

江北的寻阳故城当时并未废,东 晋大兴元年(318)在寻阳旧城置侨新蔡郡,辖蕲阳(即蕲春)及侨置4县(西晋末年北人南渡,东晋设侨置县来安抚南渡北人,即在南渡北人聚居地设立与北方同名的县),东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改名为南新蔡郡。南新蔡郡只是郡治寻阳古城,主要是辖侨置县,并不辖寻阳县,寻阳县仍为寻阳郡辖。南朝宋大明八年(464),侨置苞信县,治寻阳古城。南齐武帝永明四年(486)新建永兴县(隋598年改名黄梅县),县治未设在寻阳古城。

浔阳江

上古之时

上古之时,黄梅下乡非平原,而是古九江和江心的洲,古九江一直在演变,在黄梅下乡一直存在演变的遗迹,后长江南移,形成今天的平原。现今黄梅下乡地名多带“洲”字,且多湖,就是这个缘故。最典型的就是“江心洲”,蔡山镇的蔡山曾经在“九江”中,立于江心洲,洲中有古寺,名为“江心寺”,李白的《江心寺》即作于此,表明唐朝时,江心洲仍然存在,蔡山仍孤峰矗立于江心。

名字由来

秦置九江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内得名,与今天的江西九江市无涉。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置庐江国,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南朝以前的古史书中,一般作“寻阳”,其实是“浔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浔本水名,在江北,南流入大江。汉因以名县,而江遂得浔阳之称。”古寻阳城又名浔水城,也是明证。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十四年(209),吕蒙为寻阳令。280年吴臣服于晋,陶渊明曾祖陶侃乃由鄱阳迁往江北寻阳,也曾任寻阳令。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因军事需要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郡治柴桑,隶江州。永嘉三年(309),寻阳县治南迁,江北故地北部划归蕲春,南部仍属寻阳县(大概以今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古长江为界)。《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载:313年,琅琊王睿使周颛镇江州,屯浔水城,为贼杜弢所困,武昌太守陶侃遣兵救之,周颛出浔水投王敦于豫章。这个历史事件相当重要,之所以史书记载为“浔水城”,而非“寻阳城”,说明此时寻阳已南迁,所以称江北的寻阳老城为“浔水城”,以示区别,而且此时陶侃已离任寻阳令,举家已回到江南的柴桑,所以陶渊明生于江南,落籍柴桑。东晋咸和中(326—335)温峤移江州治寻阳,从此“江南之寻阳著,江北之寻阳益晦,后遂废汉寻阳县入柴桑县,自是以后皆以寻阳郡城为寻阳城矣。”(见《读史方舆纪要》)寻阳之名由江北移到江南,在晋朝南迁时完成。隋唐又在寻阳地立寻阳县,隶江州(今九江市),江州乃因袭寻阳(浔阳)之名,唐朝以后史书作浔阳,又名浔阳一带的长江为浔阳江,后又建浔阳楼。“浔阳”在唐朝时声名大振,彻底压倒江北的古寻阳,以至唐以后的人往往把汉晋时期的“寻阳”写成“浔阳”。五代南唐末,改浔阳县为德化县,1912年改为九江县,1936年把古寻阳地“封郭州”(今黄梅分路、小池一带)、“团牌州”(今新开蔡山附近)等洲划归江北的黄梅县。

浔阳江

地址

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湖北、安徽与江西三省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