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朝名将。

高崇文出身渤海高氏,早年曾在平卢军从军。唐德宗时,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贞元五年(789年),于佛堂原大破进犯的吐蕃,封渤海郡王。贞元十四年(798年),平定军士哗变,获授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后更代掌夏、绥、银、宥四州行营节度留务。元和元年(806年),经宰相杜黄裳举荐,高崇文奉命入蜀,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经数月激战,于同年八月收复成都,擒获刘辟。他入成都后,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军府事务一遵韦皋时旧例。以功拜检校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改封南平郡王。高崇文不通文书,又厌烦蜀中的政务繁忙,屡求效力边塞,遂于元和二年(807年)以使相职出镇邠州。他在邠州三年,广修战备。

元和四年(809年),高崇文去世,年六十四。追赠司徒,谥号“威武”。会昌六年(846年),配享宪宗庭庙。有《雪席口占》一诗传世。

(概述内图片来源)

中文名

高崇文

别名

高威武

性别

出生日期

0746

去世日期

0809-11-06

祖籍

渤海蓚县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幽州

职业

官员

官职

邠宁节度使

所处时代

唐朝

封爵

南平郡王

追赠

司徒

主要成就

击破吐蕃

谥号

威武

字号

字崇文

主要作品

《雪席口占》

崇文

人物生平

投身行伍

高崇文生于幽州(今北京一带),生性朴厚寡言,不通文字,但却聪颖敏慧,才智过人。他年轻时,曾在平卢军从军,并随镇淮西,颇为熟谙兵事。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占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唐代宗李豫逃至陕州避难,高崇文前往行在(陕州),后随代宗还京,期间立下功勋。高崇文其后还参与讨伐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汴宋留后李灵曜、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叛乱藩镇的战争,常率偏师为前锋,功冠诸军。

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年间,高崇文随长武城使、神策行营节度使韩全义镇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他治军有声名,累官至金吾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

激战佛堂原

贞元五年(798年)夏,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激战于佛堂原,大破吐蕃,吐蕃军阵亡过半。战后,高崇文获封渤海郡王。

平定哗变

贞元十四年(798年)闰五月十一日,韩全义升任夏、绥、银、宥四州节度使,德宗命他率长武城部众前往就任。因夏州是沙碛盐卤之地,又时值盛夏,士兵们不愿意迁徙到西北艰苦之地。同月十二日,士兵发生哗变,杀死大将王栖岩,韩全义翻越城墙逃走。时任都虞候的高崇文诛杀了带头哗变的人,此后士兵才安定下来。同月二十七日,德宗任命高崇文为长武城都知兵马使,不颁发敕书,而是让中使口头宣授。高崇文在长武城积粟练兵,声威大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唐宪宗李纯即位,韩全义入朝,高崇文代掌行营节度留务,并兼任御史中丞。

戎麾指蜀

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发兵围攻东川节度使李康。宰相杜黄裳力主讨刘辟,推荐时为神策军将领的高崇文为帅。同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宪宗拜高崇文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左右神策、麟游、奉天各地的屯兵进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及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亦共同参战。当时,名声、地位平素便为人们推重的老将很多,都认为自己应当是征讨蜀中的人选,及至宪宗颁诏起用高崇文,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高崇文在长武城驻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常常保持着战备状态。他在卯时接到诏命,到辰时便已启程,军中的器械装备与制成的干粮,没有任何缺少的。正月二十九日,高崇文由斜谷出兵,李元奕由骆谷出兵,一同奔赴梓州(今四川三台)。高崇文率军至兴元时,将士们途中在客舍进餐,有人把店主的筷子折断,高崇文便将此人斩首示众。

高崇文由阆州(今四川阆中)出师,解梓州之围,击走刘辟部将邢泚,并在此驻扎。刘辟为洗刷罪责,将之前兵败被俘的东川节度使李康交还给高崇文,高崇文因李康“败军失守”,便将他斩杀示众。

刘辟命人在成都以北一百五十里的要冲鹿头山(今四川德阳东北)筑城,连结八座栅垒,屯兵一万多人,力阻高崇文。六月初五,高崇文于鹿头山上下击败敌军,但阻于大雨,无法攻栅。刘辟又在鹿头关东面的万胜堆(今四川德阳东北)设置栅垒。初六,高崇文派骁将高霞寓进攻万胜堆。高霞寓亲自击鼓,唐军奋力向上攀登,敌军矢石如雨;高霞寓又命敢死队进而攀登,夺取了万胜堆,歼灭叛军,将其栅垒焚毁。万胜堆失陷,使唐军可以俯视鹿头关全城。唐军总共八次大战都告捷,叛军军心因而动摇。

六月初八及十一日,高崇文在德阳及汉州两次击败刘辟。

七月,高崇文在玄武击破叛军一万人。同月初三,宪宗颁诏,命征讨西川的援军一概听从高崇文的指挥。

八月十二日,高崇文再次在鹿头关击败刘辟军,其余各军也顺利行进。此外,参战的河东将领阿跌光颜(李光颜)驻军鹿头关西面,阻断刘辟的粮道。不久后,绵江栅守将李文悦、鹿头关守将仇良辅都率城向高崇文投降,还捕获刘辟的女婿苏强,数以万计的士兵投降。攻克鹿头关后,高崇文率军直逼成都,所到之处,敌军无不崩溃,军队在行进中从未受阻。同月二十一日,高崇文攻克成都,并派高霞寓、郦定进等擒获出逃的刘辟。

高崇文进入成都后,在四通八达的大道上驻扎下来,让士兵就地休息,市中的店铺没有受到惊动,市场上珍贵的货财堆积如山,也没有遭受丝毫的抢掠。高崇文将刘辟等二十余人送往京城,斩杀刘辟的大将邢泚和馆驿巡官沈衍,对其余的人一概不加追究。对军府的事务,无论大小,高崇文命令一律遵从前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南康郡王韦皋时期奉行的惯例,经过高崇文从容不迫的指挥,西川全境便完全平定。

同年十月,高崇文获授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并充任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实封食邑三百户,宪宗还下诏在鹿头山下为高崇文刻石纪功。

登荣相印

元和二年(807年),高崇文在蜀中任职已满一年。他不通文书,又厌烦蜀中的政务繁忙,在一天对监军说:“我不过是河朔地区的一名小卒,幸而立下战功,才达到现在这个职位。西川是宰相盘旋飞翔的地方,我含愧居于此地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怎敢心安理得地呆下去呢!”他屡次上表声称:“蜀中安适闲逸,没有臣施展自己能力的地方,希望让臣前往边疆,尽死效力。”宪宗遂命门下侍郎武元衡接替高崇文。同年十二月,宪宗任命高崇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倚仗他的功劳而大起奢侈之心,把蜀地军用物资、库内金帛、帷幕承尘、歌伎舞女、能工巧匠等搜罗一空。因高崇文不懂朝仪,害怕入京朝见,宪宗优诏命他直接前往赴任。高崇文在邠州三年,广修战备。

元和四年(809年)九月二十五日(11月6日),高崇文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宪宗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司徒,赐谥号“威武”。

元和五年(810年)正月二十日,高崇文下葬于万年县,宪宗在长安为其设奠,百官都前往吊哭。后加赠太师。

会昌六年(846年)十月,高崇文与裴度、杜黄裳、李愬同配享宪宗庭庙。

主要成就

• 积粟练兵,广修战备:高崇文治军有法。他任长武城都知兵马使时,积粟练兵,使其声威大振。他训练了五千士兵,使其常常保持着战备状态,等到奉诏讨伐刘辟,便迅速起程,并自备器械军粮。晚年在邠州时,高崇文亦广修战备。

• 击破吐蕃,安定西蜀:贞元五年(798年),吐蕃军三万进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高崇文率甲士三千于佛堂原大破吐蕃。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高崇文受命征讨,经屡次激战,于同年八月收复成都,平定西蜀。他入成都后,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军府事务一遵韦皋时旧例,使当时战乱初平的蜀地得以恢复稳定。

其他作品

《全唐诗》收录有高崇文的诗作一首:《雪席口占》。

家族成员

父祖

曾祖父:高艺,官至朝散大夫、试汴州长史。

祖父:高夔,官至试梁州司马,后赠梁州都督。

父亲:高行晖,官至正议大夫、试怀州别驾,后赠户部尚书。

配偶

董氏,汝州长史董同珍之女,后追封郇国夫人。

子辈

• 根据《旧唐书·高崇文传》、《新唐书·高崇文传》、《旧唐书·高骈传》记载,高崇文有二子。

高承简,官至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卒赠司空,谥号“敬”。

高承明,官至神策虞候。

• 但根据韦贯之所撰《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记载,高崇文有子三人。

长子:高士政,曾任金紫光禄大夫、行思王傅、上柱国,封上谷郡开国公。

次子:高士荣,曾任检校秘书监兼御史中丞。

三子:高士明,曾任左卫率府胄曹参军。

孙辈

高骈,字千里,唐末名将,曾率军收复交趾,官至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晚年嗜好装神弄鬼,因而为部下所杀。

轶事典故

畏惧刘澭

高崇文平素畏惧保义军节度使刘澭,等到率军讨伐刘辟叛乱时,宰相杜黄裳便让人告诉他说:“如果你不能取胜,便会让刘澭接替你。”高崇文因此能竭力平叛。

识人之明

西川平定后,韦皋的参佐房式、韦乾度、独孤密、符载、郗士美、段文昌等人都身著白色丧服、脚穿麻鞋,并口衔土块,请求治罪,高崇文将他们全部释放,以礼相待,还拟章举荐房式等人,赠给他们丰厚的财物,送他们前去就任。高崇文看着段文昌说:“你肯定会成为将相,我不敢推荐你。”后来,段文昌果然在唐穆宗即位后拜相。

不纳美妾

刘辟有两个妾室,有姿色。西川平定后,众将士劝高崇文纳之,高崇文不为所动。监军建议献给朝廷,崇文说:“天子命令我征伐平定刘辟这一凶顽竖子,我应当首先安抚百姓。忙着进献妇女,讨好天子,这哪里会是天子的本意呢!我奉行正义,不做这种事情。”便将二人许配给没有妻室的将吏。宪宗听说此事后,对宦官说:“高崇文得到美丽的女子,既不进献朝廷,又不留给自己,这是忠诚正直的人啊,是田舍人(称人朴直)啊。”

雪天咏诗

渤海的俗语中称人为“髇儿”,在一天下雪时,高崇文对宾客说:“我虽然是武夫,也有一首诗。”于是吟咏道:“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那个髇儿射雁落?白毛空里雪纷纷!”有人将其比作东魏名将高敖曹。

史书记载

《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七·唐纪五十三》

《唐语林·卷一·政事上》

《尧山堂外纪·卷三十六·唐》

人物评价

杜黄裳:①保义节度使刘澭、武成节度使高崇文,皆刚毅忠勇可用。   (《唐语林》引)②臣知神策军使高崇文勇略可用,愿陛下专以军事委之,勿置监军,辟必可擒。   (《资治通鉴》引)

李纯:①(刘澭)不如崇文,久将亲军,宽和得众,用兵沈审。   (《唐语林》引)②崇文得殊色,不进来,又不自留,是忠直也,是田舍人也。   (《唐语林》引)③为时生材,纬武成器,抱厥沈断,确乎坚刚。鸷隼挺凌厉之姿,高秋凝肃杀之气。自筑坛受命,宜社租征,形义色以即戎,沥忠诚而誓众。康衢以视其重阻,怒心如报於私雠。令逾风行,势辍电走,歼凶邪於未障,完危壁於将倾。然後总无前之师,搏犹斗之兽,仰断飞鸟,高横战锋,掩鬼神以用奇,越邱陵以制胜,生致逆竖,洞开金城,引汉将之旗鼓,见蜀川之父老。贞以纪律,吊其伤残,兵无乱行,市不改肆,上靖井络,下清岷江,铭而篆之,岂有惭德。乃眷庸部,其惟奥区,毕功以除其祸灾,图劳宜享其土地,涤荡污俗,纯绥异行,观风励韩黄之化,按节修方召之任。爰自六职,俾登三司,仍疏大封,且赐珍食。不逾次以彰殊伐,不逾时以示休利。敬服嘉命,宏宣壮猷,殿兹坤维,屏我王室。   (《授高崇文剑南西川节度使制》)④英姿绝群,雄略神授,上通星辰之气,克扶期运之数。少事塞门,保宁朔漠。千秋之勇,常冠军锋,吴芮之忠,早书令甲。顷以井络之下,咨臣流毒,兽心狼顾,诱胁我人,遂拜於齐坛,授以萧斧。束马蓐食,先命戒途,曾无再籍之役,不用一卒之死,生致首恶,戮尸天街,西南晏清,按堵如故。礼加九命,秩尊三事,贵列东第,壤逾彻侯。动荡夷夏,煇灼编简,进律迁秩,兼制旧疆,卧鼓翳扉,解甲休卒,期以无征,逮乎三垂。暗忽生灾,寿量中辍,维屏之叹,瞿然疢怀。(《赠高崇文司徒册文》)

韦贯之:①惟公气勇烈,行易直,内器剑距,外不矫饰。其治戎也,持重有节制,信赏以劝之,明罚以齐之;严不近苛,奇必合正。每临敌制变,励如猛鸷,迅如风雨,启行助雷霆之威,断後保河山之阻,故攻无不克,守无不固。其牧人也,使之蚕而衣,稼而食,不夺其时,不竭其力,载其清净,一与休息,故不能亲誉而潜饮其德。蜀川隆富,首冠藩服,我以功而居有之,是宜保尊荣、安暇豫矣。然而不屑宠利,徇国捐躬,振高风,激时弊。子文逃禄,去病辞第,订之於我,彼何琐细。四纪事军旅,百战成勋庸,遭逢盛明,升受鼎钺,有贤人可大之业,张盛后神武之威。独立一时,我无惭德。自回旆南藩,作(阙)西鄙,朝廷以之倚仗,四国以之瞻仰。贪乱稔祸者,窃视惕息,彻其邪谋。(《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②幽朔之都,浸辽镇碣。气象盘郁,英灵峻发。克生南平,挺为人杰。幼秉忠壮,蹈兹武节。韬略悬解,艺能冠绝。天宝季岁,胡夷猖獗。爰执干橹,遂从征伐。屡偾豺牙,频探虎穴。勋名克树,爵禄有列。惟天因人,惟人奉天。惟贤(阙)圣,惟圣资贤。灵命阴骘,有开必先。自昔多难,方隅擅权。操兵袭位,四纪之年。光烁我后,雄断精坚。将致武训,俾夫顽迁。蠢尔庸蜀,负险专地。帝谓南平,总戎为帅。式遏乱略,辅成吾志。南平秉钺,如火烈烈。取彼凶孽,献於天阙。式其怙乱,必(阙)夷灭。万邦震惊,九截荒札。乐土全蜀,任雄一方,南平莅止,匪居匪康。我怀急病,整守西疆。帝庸嘉信,於(阙)斯镇。受委戎统,登荣相印。鼎<饣束>方饪,干戈未衅。任重道远,时行运穷。舟移巨壑,日下高舂。摧藏壮气,恻怆遗忠。缛礼归厚,明思有融。哀哀令嗣,克孝惟终。篆记乐石,昭明世功。奋乎千载,式是英风。(《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

崔郾:在宪宗朝,刘辟恃西州之险,阻兵自固,卒被诛戮。时则司空解梓潼之师,覆其巢穴,歼大憝以靖乎庸蜀,鸿功焕烂,刻於(阙)常。(《高公德政碑》)

孙简:伏以蜀、蔡之功,实皆超卓,勋力虽等,艰危则殊。高崇文宪宗御宇之初,朝廷讨叛之始,雷霆斯赫,物力方全。刘辟起参佐而为凶魁,行恶者势同乌合。崇文统百万而命群帅,起行者理足鹰扬。所以严道虽深,剑门不能恃其固;污俗未久,刀州莫与结其恩。大勋诚集於忠劳,作孽本无其根据。此崇文所以不辱专征之寄,克成定蜀之勋。……由是言之,代蜀当专征之始,众锐且同於楚金;攻蔡承连兵之馀,群疑颇同於鲁缟。及成功而虽一,在出奇而尤高。……傥圣慈以格言所著,德宜有邻,武功之中,功皆难掩。则愬居第一,崇文次之。(《李愬高崇文配享次序议》)

李忱:顷李愬有平蔡之绩,高崇文有收蜀之功。(《令议武臣配享宪宗庙廷诏》)

李儇:卿(高骈)一门忠孝,三代勋庸,铭于景钟,焕在青史。(《切责高骈诏》)

刘昫:①高崇文以律贞师,勤于军政,戎麾指蜀,遽立奇功,可谓近朝之良将也。(《旧唐书》)②崇文之功,显于西蜀。(《旧唐书》)

李纲:李大亮宿卫之忠,裴行俭、苏定方术略之奇,秦叔宝、薛仁贵、李嗣业搏战之勇,高崇文纪律之严,王忠嗣执守之固,李抱真训练之精,张万福乐善之笃,李光颜、愬谋虑之决,皆凛然有贤将之风。   (《唐朝贤将传序》)

胡三省:史言高崇文受命专征,有可称者。   (《资治通鉴》注)

蔡东藩:高崇文一出而刘辟丧胆,虽有鹿头之险,不能阻堂堂正正之师,弃城投水,卒就擒诛。取戆书生如拾芥,黄裳之言验矣。   (《唐史演义》)

傅乐成:神策将领虽间有一二良将如尚可孤、高崇文等,其余率皆驽材下驷。   (《唐代宦官与藩镇的关系》)

人物关系

高承简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