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剧本体制。元杂剧剧本一般都安排唱北曲四大套,每套各有若干支曲子,少则3支,多则20余支,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每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角色主唱。

中文名

四折一楔子

起源时间

元代

起源地

中国

特点

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

作用

通常格式

意思

“楔子”小令,“折”甩套曲

所属

元杂剧

介绍

四套曲子大抵与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相适应。此外,为了交代或衔接剧情,有时加“过场戏”。这种“过场戏”,或一或二,前后位置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而定。在“过场戏”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后来明刊本的元杂剧,标为“楔子”。“楔子”是取木工加楔入榫,使之密合牢固的意思。元杂剧的这种剧本结构形式,从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概见。后人常用“四折一楔子”来概括元杂剧的剧本体制。

凡论元杂剧体制者,无不提及“楔”。“四折一楔子”乃通常格式。“楔子”甩小令,“折”甩套曲,此乃“楔子”与“折”之分水岭也。“楔子”居于剧首者,主要作用乃交代故事情节之背景、原由,亦常介绍剧中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相互关系。以马致远《汉宫秋》剧首之“楔子”为倒,解析剧首“楔子之基本状态。元杂剧中人物上场时,通常念上场诗。“折”中之“楔子”,主要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之中,有必要插入一段情节。多本剧之“楔子”不同于单本剧之“楔子”,而有其特殊性。

变例

四折二楔子

在四折一楔子的基础上,元杂剧又服务剧情需要,创作了四折二楔子的结构体制,现存作品10部,分别如下:

1、二楔子分别在一、二折前,有2部作品,为:

(1)“起、承、转、承、转、合”,《庞涓夜走马陵道》,楔子,庞涓下山;第一折,孙膑演阵;楔子,孙膑中计;第二折,孙膑受刑;第三折,孙膑智逃;第四折,马陵报仇。

(2)“起、承、再承、转、再转、合”,《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楔子,托孤辞别;第一折,成儿成女;楔子,侯兴赠银;第二折,侯兴谋奸;第三折,父子相遇;第四折,众人相聚。

2、二楔子分别在一、三折前,有3部作品,为:

(1)“起、转、起、承、转、合”,《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楔子,岳飞被召还朝;第一折,岳飞被秦桧杀;第二折,地藏指秦桧奸;楔子,虞候勾呆行者;第三折,岳飞魂子哭诉;第四折,宗立见东窗事犯。

(2)“起、转、再转、起、承、合”,《程咬金斧劈老君堂》,楔子,唐元帅奉命出征;第一折,程咬金斧劈老君堂;第二折,魏征智计救唐王;楔子,大唐力破萧家兵;第三折,李靖听报争战事;第四折,胜利归来大表功。

(3)“起、承、转、承、转、合”,《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楔子,殿头官宣旨;第一折,李美人拾丸;第二折,陈琳救太子;楔子,八王收太子;第三折,刘皇后追情;第四折,太子明身世。

3、二楔子分别在一、四折前,有3部作品,为:

(1)“起、转、起、转、承、合”,《保成公径赴渑池会》,楔子,交代背景,叙说起由;第一折,完璧归赵;第二折,再起事端;第三折,渑池会;楔子,将相不和;第四折,将相和,赵国胜。

(2)“起、承、再承、转、承、合”,《立成汤伊尹耕莘》,楔子,文曲星下凡;第一折,员外收弃婴;第二折,方伯叛履癸,伊尹耕莘野;第三折,汝方请伊尹;楔子,伊尹败二贼;第四折,论功且行赏。

(3)“起、承、转、承、转、合”,《赵匡义智娶符金锭》,楔子,游玩聚锦园;第一折,写诗识佳人;第二折,思情染病身;第三折,彩楼抛绣球;楔子,计谋赚韩松;第四折,情人成佳配。

4、二楔子分别在三、四折前,有2部作品,为:

(1)“起、转、承、转、合、再合”,《刘玄德独赴襄阳会》,第一折,刘备独赴襄阳会;第二折,王孙义释刘备;楔子,刘备入山得徐庶;第三折,徐元直设计拒曹兵;楔子,刘备众将胜曹兵;第四折,庆赏胜利。

(2)“起、承、再承、起、转、合”,《虎牢关三战吕布》,第一折,十八路诸侯战吕布,曹操举荐刘、关、张;第二折,刘、关、张投奔孙坚;楔子,吕布大败孙坚战;第三折,吕布排兵大布阵,孙坚败退乱表功;楔子,刘、关、张共战吕布;第四折,袁绍摆宴赞英雄。

五折

采用五折的作品,现存只有2部,分别为:

1、“起、转、再转、合、再合”,《

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太平盛世,蔡员外雪天宴酒;第二折,延氏病重,蔡顺为母祈天降椹;第三折,众神施威,蔡顺入山采椹遇延岑;第四折,奉母桑椹母病痊;第五折,延岑举荐,蔡顺全家受封赐;

2、“起、承、转、承、合”,《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第一折,误射锁魔镜;第二折,奉命去捉魔;第三折,二将力擒魔;第四折,探子报战情;第五折,凯旋话英雄。

五折一楔子

采用五折一楔子的作品,现存只有3部,且楔子均在一折前,分别为:

1、“起、承、转、承、转、合”,《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楔子,嗣源出场,赵太公典王夫人;第一折,赵太公迫使王夫人弃子;第二折,李嗣源收义子;第三折,嗣源大败葛从周,从珂井边见亲娘;第四折,刘夫人赏众将,为从珂作主;第五折,母子团聚。

2、“起、承、再承、转、再转、合”,《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楔子,马文辅出场,时空转换;第一折,董秀英与梅香游园,恰见马生;第二折,月下琴约,天明诗会;第三折,花下鸳鸯终被老夫人发现;第四折,佳人相别,秀英恋生染疴;第五折,文辅高中,合家赴任。

3、“起、转、再转、承、转、合”,《

赵氏孤儿大报仇》,楔子,赵氏一家被害;第一折,程婴暗带的儿,韩厥、公主丧身;第二折,两忠义商订计谋;第三折,太平庄公孙捐躯;第四折,释画图孤儿明仇;第五折,杀贼人雪洗深冤。

分类

这其间用的最多的是四折一楔子,共101部作品,占现存作品一半以上。

第一类

只存曲子,无宾白,不做讨论。这10部作品分别是:

《闺怨佳人拜月亭》、《大都新编楚昭王疏者下船》、《新刊的本散家财天赐老生儿》、《诸宫调风月紫云亭》、《赵氏孤儿》、《新刊的本薛仁贵衣锦还乡》、《新编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新刊关目张鼎智勘魔合罗》、《新刊死生交范张鸡黍》、《辅成王周公摄政》。

第二类

其余91部作品,从结构进行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楔子在一折之前有60部作品,而剧情之间有以下几种:

1、“起、承、再承、转、合”,22部,分别为:

《布袋和尚忍字记》、《同乐院燕青博鱼》、《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一本、《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五本、《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月明和尚度柳翠》、《郑孔目风雪酷寒亭》、《㑇梅香骗翰林风月》、《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杜牧之诗酒扬州梦》、《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杨氏女杀狗劝夫》、《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李云英风送梧桐叶》、《庞居士误放来生债》、《小张屠焚儿救母》、《冻苏秦衣锦还乡》、《包待制陈州粜米》、《施仁义刘弘嫁婢》、《谢金吾诈拆清风府》、《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例如《布袋和尚忍字记》,楔子,兄弟结义;第一折,布袋点化均佐;第二折,后园念佛,再次点化;第三折,寺院修行,难断尘缘;第四折,见浮世一场,悟佛法真义。

《同乐院燕青博鱼》,楔子,燕青违例受罚,怨气失明下山;第一折,燕大、燕二失和,燕二为燕青复明;第二折,同乐院博鱼,燕青、燕大结义;第三折,燕青捉奸,二燕被捕;第四折,破牢而出,三燕捉杨。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一本,楔子,交待背景;第一折,张生游殿,巧遇莺莺;第二折,拜见长老,又遇红娘;第三折,月夜联诗;第四折,道场弄才。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楔子,莺莺让红娘代看张生;第一折,红娘看望张生;第二折,红娘为莺莺传书;第三折,月夜相会,莺莺斥张生;第四折,红娘再看张生。

《月明和尚度柳翠》,楔子,柳翠请僧做道场;第一折,月明点化柳翠;第二折,柳翠愿入空门;第三折,柳翠断却俗缘;第四折,月明说禅,柳翠升天。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楔子,义救宋彬;第一折,妻死离家托双儿;第二折,搽旦薄情打俫儿;第三折,孔目知奸怒杀人;第四折,宋彬义气救孔目。

《㑇梅香骗翰林风月》,楔子,白敏中吊孝投亲,老夫人迎之礼之;第一折,樊素、小蛮夜听琴,留存香囊表深情;第二折,樊素来回传迅;第三折,有情人月下相会,老夫人棒打鸳鸯;第四折,状元娶妻下聘礼,临近方知皆旧人。

2、“起、承、转、再转、合”,17部,分别为: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感天动地窦娥冤》、《状元堂陈母教子》、《尉迟恭单鞭夺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须贾大夫谇范叔》、《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崔府君断冤家债主》、《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洞庭湖柳毅传书》、《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死生交范张鸡黍》、《玉清庵错送鸳鸯被》、《争报恩三虎下山》。

例如《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楔子,人物出场,为第一折作铺垫;第一折,剧情快速进展,各死一人,直接诱出断案;第二折,矛盾迭起,如何断案;第三折,剧情回转,但仍未解决矛盾;第四折,真相大白,大团圆。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楔子,人物出场,韩、杜相识;第一折,二人相约嫁娶,但已藏伏机;第二折,虔婆作梗,二人产生误会;第三折,石好问设宴为二人合好不成;第四折,公堂处理,二人终于携手。

《感天动地窦娥冤》,楔子,窦天章以女抵债,上京应试;第一折,蔡婆索债险遭杀害,张驴儿父子硬入其家;第二折,张驴儿误杀亲父,嫁祸于窦娥;第三折,法场三桩誓愿;第四折,父为女平冤。

《状元堂陈母教子》,楔子,选场开,陈良资赴试应考;第一折,陈良资、陈良叟均高中状元,陈良佐亦决心高中一趟;第二折,招状元婿,羞探花郎;第三折,陈母寿众气三末,陈良佐终得状元,陈母再训三末;第四折,寇莱公加官赐赏。

《尉迟恭单鞭夺槊》,楔子,设计降尉迟;第一折,君臣欢欣;第二折,元吉害尉迟,元帅信忠义;第三折,单鞭救主;第四折,探子叙战情。

3、“起、承、转、承、合”,13部,分别为: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临江驿潇湘秋夜雨》、《薛仁贵荣归故里》、《秦翛竹坞听琴》、《迷青琐倩女离魂》、《桃花女破法嫁周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翠红乡儿女两团圆》、《鲠直张千替杀妻》、《关云长千里独行》、《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王月英元夜留鞋记》、《雁门关存孝打虎》。

例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楔子,柳、谢分别;第一折,柳嘱钱照顾谢天香;第二折,钱设计宅中养谢;第三折,谢天香愁闷难诉;第四折,终成玉配。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楔子,江岸风浪起,父女两别离;第一折,义夫主婚配;第二折,寻夫遭发配;第三折,押解程途艰;第四折,江驿父女聚,替女罚负心。

《薛仁贵荣归故里》,楔子,辞亲从军;第一折,破贼立功;第二折,梦回故里;第三折,荣归家乡;第四折,全家受封。

《秦翛竹坞听琴》,楔子,彩鸾出家从道;第一折,琴声夜促佳配;第二折,鸳鸯两拆分离;第三折,情人终成眷属;第四折,老夫妻重相会。

4、“起、转、起、转、合”,4部,分别是: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宋上皇御断金风钗》、《包龙图赚合同文字》、《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例如《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楔子,人物出场,鲁霸占李妻,李、张结义;第一折,上坟鲁识张妻;第二折,鲁占张妻还李妻;第三折,李四夫妻团聚,张珪失妻丢子;第四折,智斩鲁斋郎,两家均团圆。

《宋上皇御断金风钗》,楔子,人物出场,上京应举;第一折,状元失仪被免;第二折,周桥卖诗,送钱与人;第三折,金钗、银钗之乱,招致杀身之祸;第四折,绑凶手、奏圣人,加封赵鹗。

5、“起、转、再转、承、合”,2部,为: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醉思乡王粲登楼》。

例如《包待制智赚灰阑记》,楔子,海棠无奈嫁员外;第一折,大妇设计害亲夫;第二折,污吏屈打成招案;第三折,押解路途兄妹见;第四折,待制智赚灰阑记。

6、“起、转、承、再承、合”,1部

,为《玎玎珰珰盆儿鬼》,楔子,出外经商避灾;第一折,归途遭贼杀害;第二折,窑神警告贼人;第三折,魂子哭求帮忙;第四折,待制审理冤情。

7、“起、再起、转、承、破”,1部,

为《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楔子,番王请公主;第一折,元帝封明妃;第二折,番王索昭君;第三折,元帝送佳人;第四折,深宫思玉人。

二、楔子在二折前有12部作品,有以下几种:

1、“起、转、承、转、合”,5部,分别为:

《黑旋风双献功》、《江州司马青衫泪》、《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二本、《救孝子贤母不认尸》、《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例如《黑旋风双献功》,第一折,孙荣泰安烧香,李逵护臂;楔子,念儿、衙内设计私奔;第二折,二兄弟寻房归来;第三折,李逵巧计救孙荣;第四折,杀郭、白,双献功。

《江州司马青衫泪》,第一折,三学士初识裴兴奴;楔子,白居易被贬江州;第二折,刘一郎设计娶兴奴;第三折,江边琵琶会;第四折,宪宗亲断,情人终合。

2、“起、承、转、再转、合”,3部,分别为: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老庄周一枕胡蝶梦》、《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例如《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一折,汉钟离客店点化吕洞宾;楔子,吕洞宾征讨吴元济;第二折,洞宾捉奸,卖阵事发;第三折,发配沙门岛,大雪入深山;第四折,邦老杀人,钟离再点吕洞宾。

3、“起、承、再承、转、合”,3部,分别为: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荆楚臣重对玉梳记》、《李素兰风月玉壶春》。

例如《河南府张鼎勘头巾》,第一折,王小二索钱受辱;楔子,设计杀亲夫;第二折,屈打成招,张鼎伸义;第三折,巧问词因;第四折,伸张正义。

4、“起、转、再转、又转、合”,1部

,为《半夜雷轰荐福碑》,第一折,范仲淹三信荐张镐;楔子,黄员外身死;第二折,刘仕林死,张镐被张浩替官,险遭杀身;第三折,荐福碑夜半被雷轰;第四折,中状元,众贺喜。

三、楔子在三折前有13部,有以下几种:

1、“起、承、起、转、合”,4部,分别为:

《破苻坚蒋神灵应》、《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张天师断风花雪月》、《阀阅舞射柳蕤记》。

例如《破苻坚蒋神灵应》,第一折,苻坚不听王猛、苻融,执意图晋;第二折,谢安、谢玄设计破敌;楔子,蒋神庙谢玄布阵;第三折,晋大败苻坚;第四折,封赏众将。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一折,吕洞宾点化柳、梅二精;第二折,吕以茶点化二精(已成人);楔子,郭马儿改卖酒,再遇吕洞宾;第三折,郭妻被杀;第四折,郭马儿、贺腊梅弃俗从仙。

2、“起、承、转、承、合”,6部,分别为:

《张子房圯桥进履》、《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狄青复夺衣袄车》、《摩利支飞刀对箭》、《海门张仲村乐堂》。

例如《张子房圯桥进履》,第一折,子房入山,仙人指迷;第二折,圯桥进履,石公授书;楔子,告别长老,子房图志;第三折,子房献计,众将破阳;第四折,大胜而归,萧何封赏。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第一折,岳寿吊洞宾,得罪韩魏公;第二折,因惊身亡,对友托孤;楔子,洞宾地狱相救,岳寿借尸还魂;第三折,重入阳间,再见亲人却不识;第四折,亲人相争,点化成仙。

3、“起、承、转、再转、合”,1部,

为《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一折,齐公子打猎,钟离春采桑;第二折,桑女话大义,公子娶良妇;楔子,丹诚奏薄琴,妙手解连环;第三折,三国大用兵,桑女定乾坤;第四折,各国来朝拜,方显淑女志。

4、“起、转、承、再承、合”,1部

,为《苏子瞻醉写赤壁赋》,第一折,醉写满庭芳;第二折,因诗贬黄州;楔子,刺史慢苏轼;第三折,聚友游赤壁;第四折,受诏回京都。

5、“起、转、承、转、合”,1部

,为《朱太守风雪渔樵记》,第一折,渔樵聚,路看书,遇京官;第二折,贤岳父,巧妻子,讨休书;楔子,出银两,托朋友,去应举;第三折,中太守,表恩情;第四折,不认亲,析缘由。

四、楔子在四折前,6部,有以下几种:

1、“起、承、再承、转、合”,2部

,为《苏子瞻风雪贬黄州》、《龙济山野猿听经》。

例如《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因诗贬黄州;第二折,正卿接苏轼;第三折,太守辱东坡;楔子,思才召子瞻;第四折,重回庙堂,再发感慨。

2、“起、承、转、承、合”,1部

,为《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一折,裴中立穷中守志,不愿弃之经商;第二折,赵野鹤为裴相面,韩琼英替父祈钱;第三折,裴度还带避灾;楔子,聚谈缘由,一证赵言不差;第四折,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故交旧亲。

3、“起、转、承、再承、合”,1部

,为《说鱄诸伍员吹箫》,第一折,伍员全家被杀,被迫外逃;第二折,为保忠义在,浣女、渔翁亡;第三折,吹箫遇鱄诸,共谋图大计;楔子,伍员带兵复仇;第四折,表忠义赏烈属,尽恩情员罢兵。

4、“起、再起、转、承、破”,1部,

为《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第一折,介子推劝晋王;第二折,圣令药死太子;第三折,追杀重耳,介林自刎,割肉为主;楔子,奉母归山;第四折,火烧介子。

5、“起、转、再转、又转、合”,1部

,为《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周瑜设计取荆州;第二折,诸葛识破将计行;第三折,再设计谋又未成;楔子,刘备、夫人巧回荆;第四折,众将庆赏成功计。

总结

从现存元人杂剧作品,可大致看出从四折到四折一楔子的发展思路,尤其是楔子在一折前这种结构。四折一楔子留存作品最多,内在结构变化丰富,成功作品也比较多。

四折作品中最多的两种,“起、承、转、合”(27部)和“起、转、再转、合”(15部);四折一楔子作品中最多的两种,“起、承、再承、转、合”(22部)和“起、承、转、再转、合”(17部),这两种楔子均在一折前,可谓一折的前奏,即把一折中一部分关于剧情的人物、背景、前题等,移置楔子,更利于剧情展开。后两种去掉楔子,内在结构和前两种完全一样。这可以看出楔子最初的含义,即“引子”,而后代小说留存的影响,如《儒林外史》第一回,也即此意。明、清传奇的“家门大意”,也应从此发展而来。

但元人对楔子的灵活运用,自成一代之风,既超越前人,也使后代戏曲、小说难以比肩。楔子在元杂剧创作者手中,异常灵活,作用多端,是整个剧情内在结构的调节器,使元杂剧简单的结构丰富多样,从现存作品亦可看出这种特点。在此,列以总表,便于更加全面掌握元杂剧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