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陵,位于今河南省偃师潘屯、杜楼二村北枕头山。崇阳陵是“路人皆知其心”的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据考古发掘资料推测,该陵位于今偃师市前杜楼村北的枕头山前。该墓地在杜村北1.5公里一座无名山丘的南坡,山丘后跨过一带洼地即拔地而起的平顶山峰枕头山,山丘前面地势逐渐下降,与低平的伊洛平原衔接,视野极其开阔。

中文名

崇阳陵

墓主

晋文帝司马昭

拼音

chóng yáng líng

位置

河南偃师

陵墓特征

由枕头山俯瞰崇阳陵,恰似在簸箕中心横身而卧的灵龟。墓地原为自北而南倾斜的缓坡,现已辟为梯田。共探出墓葬5座。其中,东部一座2号墓是枕头山墓地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墓道长46米,宽11米,墓室长4.5米,宽3.7米,高2.5米。它位于墓地的东部,居于尊位,估计就是文帝的崇阳陵。其余四墓分排两列,与大墓相距约50米。墓地周围残存着陵垣及建筑遗迹。东陵垣长约384米,北、西陵垣均长约330米,未见南陵垣。陵区内的建筑遗迹有两处:一处位于东垣最北端,居墓地东北角,为一长方形夯土台;另一处位于西垣南侧,由三块夯土基址组成,都与陵区守卫有关。

历史来源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亲率大军回到洛阳,晋升为大将军。甘露三年(258年)平定淮南诸葛诞的叛乱,景元元年(260年),曹髦讨伐司马昭,于激战后被杀。5月,司马昭拥立曹奂,但曹奂只是个傀儡皇帝。11月,派邓艾、钟会灭蜀。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晋升为王,始建五等爵制。至此,从秦汉以来延续了几百年的赐爵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次年8月,司马昭死于露寝,时年五十五岁,9月癸酉葬崇阳陵,谥号文王,武帝登极后,追尊号为文皇帝,庙号太祖。泰始四年(268年)3月,文帝夫人王太后死,4月己亥,合葬于崇阳陵。武帝为尊敬其父母,多次率官众亲谒崇阳陵。

墓主资料

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是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三国曹魏后期政治家和军事家。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