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中兴是夏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少康(前1972年-前1912年)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以纶邑为根据地经过周密的策划,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夺回了王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地位。后世称“少康中兴”。

中文名

少康中兴

参战方

夏国/寒国

战争历时

6年

根据地

纶邑

都城

阳夏

发生地点

戈邑

主要人物

姒少康

发生时间

夏代前期(公元前1938-公元前1933年)

结果

少康胜利,中兴夏朝

伤亡情况

不详

历史背景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少康(前1972年~前1912年)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君主,其父姒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

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

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太康失国

夏王太康游田百日不归的行径,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有穷氏后羿利用民众产生的情绪,篡夺了政权,不准太康入国,这就是太康失国。

于是,夏后氏的统治便面临严重危机。

而后羿代夏,是夏王朝前期又一场重大的权力之争。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不准太康入国,太康因此也丢了性命。

姒太康

后羿代夏

后羿,又称夷羿,是东夷有穷部落首领,世代善射。传说尧时,羿曾“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

夏初,该族又出了一名善射的首领,仍袭用羿的英名,带领族人从鉏(今河南滑县东十五里)迁至穷石(今洛阳市南)伺机夺取了夏后氏的统治权,“因夏民以代夏政”。[4]

羿

太康失国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后羿称王八年,天下诸侯不服,后羿以有穷国不纳贡为条件,把王位让给了仲康,自己回到有穷国继续做国主。但后羿和太康一祥“不修民事”,恃其善射而终日田猎游玩,弃贤臣武罗、伯因、熊髡、龙圉。同时,仲康在位后背弃盟约,要求有穷国纳贡。于是,夏王和有穷国之间战争不断。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相在后羿的追杀下,逃往帝丘(今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招兵买马准备对抗以后羿为首的有穷氏。这时,斟寻氏已从伊洛平原迁往豫东北,斟灌氏则在今豫鲁接界处的范县北。

寒浞代夏

寒浞是寒国君主伯明的堂侄,因挑拨离间、花言巧语的恶行被驱逐。后来羿收留了他,还信任他并加以重用。得此机会,寒浞一方面“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收罗、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使羿醉心于田猎而不返。

姒相

最后,当时机成熟,与后羿之妻共同谋划,在他田猎将归之时,策动家众将后羿“杀而烹之”,其子也“死于穷门”,曾为后羿所用的夏遗臣伯靡逃到有鬲氏(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二十五里)之处。从此,寒浞代夏,“袭有穷之号,浞因羿之室,生浇及豷”,二子勇武善战,加紧了对夏后氏势力的追剿。 

后羿死后,寒浞为防止夏后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  。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以控制东方。

少康诞生

当寒浞攻杀夏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事件经过

寒浞与后羿的妻子结婚后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大儿早夭,只留下了嫂子女歧。二儿子名叫寒浇,三儿子名叫寒豷。浇是一个大力士,而且能征善战。国家大事全部交给了过浇处理。寒浞在得国之后也是先像太康,后羿一样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搞得民怨沸腾,朝廷中的人也对他甚是不满。

太康失国

当寒浞攻杀夏后相之时,寒浞以为已经灭绝了夏王朝的子孙,从此可以坐拥江山了。可是寒浞万万没想到,夏王相的妃子后缗已经怀有身孕。为了保留夏王室的这一线血脉,后缗不顾悲痛,舍弃尊严,从狗洞里爬出。后缗本是有仍氏部落首领的女儿,逃出来后,她就逃到了有仍(今山东济宁市南)娘家,生下遗腹子少康。[1]

复国准备

少康自小在外祖父家生活,聪明过人。其母不忘国耻,少康刚懂事时,就开始把夏王朝失国的惨痛历史讲给他听,并嘱咐他日后一定要光复夏朝,一雪前耻。于是,少康从小就立志要发愤图强,夺回天下。

少康长大之后,外祖父让他在自己的手下当了一名牧正,负责管理畜牧。他立志自强,管理畜牧耕织之余,从不懈怠修养身心,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为复兴夏王朝做准备,同时还要防备寒浞的追杀。

姒仲康

夏王室还有个少康存活的消息传到了寒浞的耳朵里。寒浞大吃一惊,整日里如坐针毡,他料定少康不除,后患无穷。于是,立刻派自己的儿子寒浇火速赶往有仍,去追杀少康。

少康得到消息,日夜兼程逃到了有虞氏避难。有虞氏收留了少康。经过观察,他发现少康举止大气,有风度,就让他担任有虞氏管理膳食的庖正,学习理财。少康非常聪明,把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有虞氏见少康如此精明强干,绝非等闲之辈,日后必有大成。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把纶邑封给他,并赏他五百名士兵。[2]

少康不忘国耻父仇,就以纶为基础,刻苦习文练武的同时,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广交天下勇士贤臣,招募夏朝余众,并广施义德。他收纳那些因不能忍受寒浞的暴虐统治而逃出来的百姓,积极地储备力量,为光复夏王朝做准备。少康的努力和贤德争取到了人民的支持,很多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夏朝遗臣伯靡,在寒浞夺取王位后,逃亡到有鬲氏的属地(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西北),在那里招集流亡,积蓄实力,暗中联络斟灌氏和斟寻氏族人残存的复仇之师。伯靡听说少康以纶为基础在积蓄力量,就应少康之召,将有鬲的军队都带去投奔少康,协助他复国。

少康

有姻亲部族有虞氏的帮助,还有伯靡这样忠心耿耿地老臣辅佐,在加上少康自己的苦心经营,纶这个方圆只有十里的地方,一支精锐的复国之军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努力发展生产,勤于练兵习武。少康经常亲自深入百姓中间,了解疾苦;对军队里的将士都爱护有加,常和他们一起狩猎练兵,鼓舞士兵士气;同时,继续在军民中间宣扬先祖夏禹的功德。这期间,夏朝流亡在外的官吏和被寒浞驱逐的夏族人陆续前来投奔,少康也把他们编入军队,加以训练。经过他的努力,少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国准备,开始部署进攻寒浞的战争。[2]开始复国

少康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寒浞的主要力量各个击破。他先派将军女艾混入浇的属地,打探虚实,得知寒浇军队内部矛盾正在加剧,正是攻打的大好时机。于是少康率有虞氏大军趁其不备,朝寒浇的封国攻来,一举攻下,并斩杀了寒浇。

《楚辞·天问》有:“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其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这首诗透露出,少康曾用行刺或袭击的方法,除掉了浇,女艾夜间行刺,错杀为浇缝裳上了坚甲,自以为万无一失,却还是被少康寻找到机会,利用田猎放犬逐兽,袭杀浇而断其首。

少康又派儿子杼攻打寒浞次子寒戏的封地戈邑,首战告捷,夏军士气高昂,戈邑的守军无力抵抗。杼收复了戈邑,并将寒戏斩首示众。少康的复国大军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收复了中原大部地区,削弱了寒浞的力量。

复国经过

有了方十里之地和五百人之众,少康开始谋划复国。

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联系,收抚斟灌氏、斟寻氏被伐灭时逃散的族人,组建、发展武装办量。

然后,“使女艾谍浇,使季抒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传说,女艾是少康之臣,被派打入浇处为间谍。季抒则是少康之子,诱杀豷等,都反映了处心积虑、以弱胜强的谋略。浇是传说“多力,能陆荡舟”的勇猛之士。

寒浞代夏,所拥有的土地、人民远多于后相。所以,少康复国的军事斗争,更多使用了诡诈手段,经历很多曲折,不是轻易得胜的。

事件结果

少康率军从纶出发,沿黄河浩浩荡荡地奔向寒浞的都城。夏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

寒浞自杀未遂,被绑住并拖到伯靡面前。伯靡历数寒浞各项罪状,将他的肉一片一片地割下,凌迟至死。同时,少康命人将豷剁成肉酱。少康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地位。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了四十载的“无王”时期。夏由此复国,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后世称“少康中兴”。[3]

事件人物

少康

姒少康(生卒年不详),有仍(今山东省金乡县)人,姒相之子,夏朝第六代君主。一说少康即相传曾造酒的杜康。

姒少康

少康的伯祖夏王太康在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叛乱下失国,少康的父亲相被寒浞所杀。少康是相的遗腹子,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国(今河南省虞城县)任庖正,虞国君主虞思将其女二姚许配于少康,帮助少康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少康志在复国,派间谍女艾于浇,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攻灭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姒少康大有作为,使夏朝的国力大大增强,史称“少康中兴”。

寒浞

寒浞(约前2013年-约前1933年),妘姓,名浞(zhuó)。夏朝时期的篡位君主,只是因为他的名声不好,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 

寒浞冢

他早年任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相,后羿以夏君太康不恤国事趁虚而入,“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得了夏朝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执政8年,不修民事,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夺取有穷氏大权。寒浞二十八年,寒浞消灭了偏安在斟鄩的夏朝残余势力相,使自太康失国以来长期分裂的中原北方地区重新统一。

寒浞晚年骄奢淫逸,不修政事,最后死于相之子少康的复国之战中。

历史影响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中断了四十余年。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家天下”的首创,夏启是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君,太康是最早的昏君,开了历代篡夺政权的先例,至少康还都,出现了中兴的形势,夏朝完成了中国历代治乱兴衰更替的第一个循环。

文献记载

《春秋左传.襄公四年》:“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 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

《路史·后纪(十三上)》和《绎史·少康中兴》中记载了“羿、浞僭夏,帝相流亡,少康中兴,历43年。”

《史记·夏本纪》载:“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竹书纪年》载:“少康自纶归于夏邑。”

后世评价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很推崇少康,甚至认为少康比汉高祖刘邦更加优秀。《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九》中记载: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自启杀益夺得王权,并通过甘之战挫败反对者建立夏王朝后,又经太康、仲康、相、少康等四世,约略近百年的时间,多次运用战争手段,才确立了夏后氏的统治。

在这过程中,军事斗争的成败,重要原因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

太康失国,是因为他“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寒浞代夏,是因为后羿“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寒浞灭亡,是因为他“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  。而少康能中兴,也在于他立足纶邑后,“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

政治上,重视人的因素,军事上,重视谋略,这是少康能以弱胜强、重建夏后氏统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