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漠西蒙古语称为艾比淖尔,艾比即向阳,淖尔即湖,艾比湖即朝阳湖。位于精河县城以北35公里处,西与北疆铁路精河到阿拉山口段相邻,向北行35公里,即到阿拉山口,东为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分别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注入艾比湖,成为湖水的主要来源。湖面呈椭圆状,面积65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2—3米,湖面海拔189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湖面面积1200平方公里,如今萎缩至500平方公里左右,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中国西部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直接威胁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安全运行。

中文名

艾比湖

湖泊阔度

17.8

别名

库尔湖

湖泊类别

内流河

集水区面积

1070.0

集水区国家

中国

湖泊长度

60.0

外文名

Ebinur Lake

湖泊面积

650 km²

平均深度

1.40

最深深度

2.8

地理位置

新疆博州精河县、阿拉山口市之间

等级

湿地自然保护区

湖面形状

椭圆状

类型

盐水湖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双河市、阿拉山口市之间。

资源介绍

艾比湖是一个资源蕴藏丰富的湖泊。湖区中,有丰富的盐、硭硝、硫酸镁、硼、溴、碘等非金属矿藏。钠盐储量有1.25亿吨,钾盐为200多万吨,硭硝9700万吨,硫酸镁1亿吨以上。这里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重要的食盐、硭硝产地。早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清政府就以“官督商办”的体制,在这里开办盐业;民国年间,这里的盐业也十分兴旺。新中国成立后,艾比湖的盐业发展突飞猛进。总晒场面积达到201.31公顷;能源、通讯、交通设施完备;提水、抽卤、积盐、运输,已实现了动力化、机械化。年生产能力为:原盐5万吨,粉洗加碘精盐1.5万吨,产硭硝3万吨,氯化镁1000吨。盐业已成为精河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艾比湖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是数百种动、植物生息繁衍的场所,有着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在生物资源中,首屈一指的要属卤虫,被艾比湖周围的人称为“软黄金”。已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卤虫,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生活在高盐度水域中。卤虫卵,是高档观赏鱼、名贵虾、蟹的良好活饵料。卤虫在我国是一种稀缺资源。然而,艾比湖的卤虫资源量在全国100多个盐湖中,名列榜首。虫体的年存量在4000吨左右;纯净干燥卵的年存量有200吨到400吨左右。精河县与科研、生产单位联合开发卤虫产业。卤虫、卤虫卵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被列入200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星火”计划。仅起步之初的2000年,就实现产值1400万元人民币。

艾比湖

艾比湖的盐、艾比湖的卤虫潜含的经济价值,经过专家们认真论证,大约在1万亿元以上。艾比湖沿岸茂密的芦苇,是纸业、建筑业宝贵的资源;次生林里的野生动物鹤、天鹅、野鸭、麝鼠等不仅是珍贵的物种资源,还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夏季,蓝色的波涛,荡漾不息;岸边的芦苇丛,绿意正浓;湖面上戏游的天鹅、野鸭、大雁婉转啼鸣。秋季,碧水长天,芦花飞放,朝日起,夕阳下,湖面流彩溢霞,绮丽迷人。湖的四周,有大片的梧桐、梭梭、红柳等灌木林,成为鹿、野羊、野兔、野鸡的栖息地,还生长着勿忘我、千里光、紫罗兰等芳草野花。冬季,波涛在冷空气影响下,形成了层层迭迭的巨大冰块。第二年春天,湖水解冻,许多鸟类又来到这里,生儿育女,年复一年。湿地里诸多的生物资源,正等待着人们去进一步地认识与开发。

旅游介绍

适宜旅游方式

避暑、探险、科考、野营、摄影

交通

博乐市区有到达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专线。

住宿

博尔塔拉的住宿比较方便,从经济实惠的小旅馆到高档舒适的星级宾馆一应俱全,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如:博尔塔拉艾比湖大酒店、博尔塔拉宾馆、博乐市中亚大酒店、博尔堪拉旅游宾馆、石化宾馆等。

美食

博尔塔拉的餐饮主要以蒙古族特色为主,其中阿拉腾餐厅颇有民族特色。另外那达慕宴宾楼昨常有名。

特产

有陶器、玉器、乐器、吾维吾尔族民间印花布、维吾尔花帽等、

特别推荐

艾比湖的盐、艾比湖的卤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野生动物有鹅、天鹅、野鸭、麝鼠等。

生态环境

艾比湖

湖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8℃,1月平均气温-16.0℃,极端最低气温-36.4℃(1955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5.0℃,极端最高气温41.3℃(1987年7月31日);多年平均无霜期190d,日照时数2 722.6h;降水量90.9mm,最大年降水量163.9mm(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28.5mm(1957年);蒸发量1 662mm。湖盆西北部为著名的大风口──阿拉山口(又名准噶尔门),全年大风日数164d,最多185d,最大风速55.0m/s。

集水面积50 621.0km2,补给系数97.0。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奎屯河,四棵树河、精河、阿卡尔河、大河沿子河、博尔塔拉河和时令河23条,河流年总径流量37.46×108m3,其中5.6×108m3入湖,而31.86×108m3被引入灌区、渗漏地下和消耗于地面蒸发与植物蒸腾。入不敷出,湖泊萎缩,1950年以来湖面缩小了548.0km2。其中仅1988年6月~1989年5月水量收支盈余0.56×108m3,使湖面增至651.0km2(杨川德,1990年)。

湖表卤水密度1.079,pH值8.49,矿化度112.4g/L;晶间卤水密度1.237,pH值6.91,矿化度377.73g/L,属中→新生代构造断陷形成的硫酸钠亚型盐湖。盐类矿床主要是石盐、芒硝。其中石盐主要以小盐湖或盐滩形式分布在湖南、东南部湖滩,沙泉子盐滩最大,长10.0km,宽1.0km,面积10.0~15.0km2,平均厚0.35m,以石盐为主,伴生芒硝、无水芒硝、石膏和镁盐等。芒硝主要分布在湖北、南部,其中北部原生芒硝沉积带,长10.0km,宽1.0m,层厚0.05~0.10m,白色球粒状,质地纯净;南部湖滩地带有次生芒硝沉积,面积不大,但盐层集中,质量好,利于小规模开采。储量石盐1.25×108t,KCl200×104t,硫酸钠700×104t,硫酸镁1.07×108t,B6×104t,Br2×104t,I400×104t。建有艾比湖盐化总厂,生产原盐、粉精盐、加碘盐和水氯镁石等系列产品。

环境恶化

艾比湖

艾比湖曾经像一把保护伞维持着该地区乃至整个新疆北部的生态平衡。这个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只剩下530平方公里湖面,它的大面积的干缩引发了风沙天气,附近地区的居民苦不堪言,每逢刮风便携带塑料袋出门,罩在头上以防风沙;遇上大风天,“风吹石头跑”的情景随处可见。每当大风掠过艾比湖干涸的湖底,霎时间就会盐尘滚滚,天昏地暗。沙尘掠过的地区,田野、房屋、电线等均落满厚厚的沙土。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位于艾比湖旁的精河县浮尘天气平均达到112天,是六十年代的9倍,每年降尘达每平方公里289吨。

长期从事艾比湖生态问题研究的专家李遐龄说,艾比湖流域的生态恶化事实上已成为困扰新疆的第二大生态问题,艾比湖干缩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使该流域周边地区荒漠化大大加快,荒漠化速度已高达每年38平方公里。

艾比湖

据专家测算,大风从艾比湖底卷起的沙尘和盐尘每年高达480万吨,使数百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地区也受到风沙侵害。据了解,艾比湖附近的精河县在过去的十年中,被沙化、碱化的草场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0.2%;给当地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不仅如此,大风卷起的盐尘降在输电线路上,造成年平均大面积停电近30次,仅精河县,每年因风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5000万元,间接损失达数亿元。

由于风蚀路基,沙埋路面,已迫使艾比湖附近的312国道三次改道,沿艾比湖西畔通过的140公里路段亚欧大陆桥也经常因流沙埋压铁路而中断运行。铁路部门说,艾比湖风沙目前已成为保持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通畅的最大威胁。

在艾比湖附近的铁路线旁看到,路基两侧数月前才竖起的芦苇防风墙不是被吹倒就是被黄沙掩埋。一名铁路技术人员指着一条条两、三米高的沙龙说,每次风沙来临,这些沙龙就会将铁路线埋没。尽管每年都投入巨额防风资金,但还是挡不住沙龙前移,风沙给铁路部门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千万元以上。欧亚大陆桥靠近艾比湖一段曾有10余公里因风沙太大不得不改线。

恶化原因

艾比湖

艾比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供需矛盾引起的。专家分析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人口增加和大规模水土开发,使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被拦截断流,精河、博尔塔拉河入湖量减少。

艾比湖仅靠精河、博尔塔拉河每年补给地表水6亿立方米,维持湖面在500平方公里左右。博州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0亿立方米,其中工农业及城市用水总量13亿立方米,补给艾比湖最多只有7亿立方米。据测算,维持艾比湖湖面和湿地现状每年共需水量至少在8亿立方米以上。

据了解,历史上注入艾比湖的较大河流达到11条,但只有精河、博尔塔拉河在秋冬两季有较大的水量注入湖里,奎屯河等多条河流在注入湖泊之前就因河流两岸过度用水而干涸。

艾比湖流域生态恶化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规模垦荒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流经地区为了灌溉大量新开垦的耕地,在湖泊上中游地区大规模修渠引水,在耕地大面增加的同进,入湖水量逐年减少。

耕地和绿洲面积的增加,并没能改善当地人的生存环境。相反,这一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位正逐年下降,稀疏的荒漠植被正大量枯死,气候变得越发干燥,许多地方已不适宜于人类居住。

鉴于艾比湖湖面逐年萎缩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新疆一些生态专家呼吁加强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维持现有湖水面积。新疆先后实施了艾比湖主风道治理工程、两河(精河、大河沿子河)下游节水工程和植树种草工程,使这一地区的荒漠植被得到了有限的恢复,艰难地维持着艾比湖流域的生态环境。

然而,这些措施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艾比湖生态恶化的趋势。专家们说,对水资源的过度追求与开发是艾比湖流域生态恶化的最主要原因,但要解决艾比湖生态问题,不仅在于正确处理水土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关系、经济建设与节约资源的关系,关键在于解决湖水补给问题。据测算,维持艾比湖湖面和湿地现有水平所需水量至少在8亿立方米以上,而该地区水资源总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多数专家都认为,要保证艾比湖流域生态不再继续恶化,必须要维持该湖的水面不再继续缩小,进而对已干涸的湖底实施“水覆盖”,但首先要解决的是注入艾比湖的水量问题。北疆的干部群众呼吁:希望国家像治理塔里木河一样,把艾比湖流域的治理纳入国家重点优先项目。

治理措施

艾比湖湿地保护区周边已经建起14个管护站,负责进行艾比湖周边的巡护工作,但由于艾比湖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管护站人员的招聘工作比较困难。

“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也遇到很多困难,但艾比湖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仍是缺水问题。”自治州委员会常委王新和表示。

艾比湖平均水深仅1.4米,对入湖水量十分敏感,每增减1亿立方米入湖水量,湖面即增缩80平方公里。2007年,由于全疆普遍性干旱,一度有所扩大的艾比湖湖面又出现萎缩现象,湖底裸露区仍在扩大,沙尘暴天气又有所抬头。

为了维持艾比湖现有湖水水面,博州每年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竭尽全力保证每年6亿立方米入湖补给水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博州水资源将日益紧缺。王新和无奈地说:“博州的有限水资源,远远无法满足艾比湖每年的补给量。目前的局面对博州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处形成了巨大压力。”

据初步测算,要对干涸的湖底进行注水全覆盖,对周边盐漠进行生物治理,必须在现有补给量的基础上,再增水10亿立方米。

2004年起,新疆启动了艾比湖流域人工增水工程,在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博尔塔拉河上游聚水区建立山区人工增水作业区。在每年冬季(12月至次年3月)和夏季(6月至8月),用火箭、高炮发射催雨弹,增加降水,补给入湖水量。该工程一期投资2000万元,将于2010年前完成。

“艾比湖流域上空含有丰富的气态水,引来‘天上水’,将有效补给艾比湖的水量。”自治区气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从长远来看,要在保湖战役中取得胜利,还需要将调水工程提上议事日程”,王新和呼吁,通过跨流域调水,增加艾比湖入湖水量,扩大湖面,提高湖滨地下水位,维系和发展现有湖滨植被。“就目前来看,艾比湖生态恶化速度远远大于治理改善速度,艾比湖流域的保护工作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协同作战。”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发布第一批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的通知》,正式发布第一批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艾比湖入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