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王临川集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哲理

主题

抒怀

主题

感叹

作品赏析

全文只有四句话,九十个字,可是转折跌宕,气势充沛。文章第一句话先摆出对孟尝君的传统看法:孟尝君能够礼贤下士,搜罗人才,士所以归附之,最后依靠他们的力量逃离了秦国。这就干脆利索,开门见山地竖起了下文要批驳的靶子,此可谓“立”。第二句先用感叹词“嗟乎”加强语气,然后直截了当地驳斥“能得士”的说法: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头罢了,怎么能说他“能得士”呢?斩钉截铁,一下子就把士和鸡鸣狗盗之辈区别开,出语警策,反驳有力,此可谓“驳”。第三句转折腾挪,加深反驳之意:凭仗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士,就可以使齐国成为霸主,制服秦国,何至于还要靠鸡鸣狗盗的力量来脱险呢。着重辩证“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人不足以称“士”,新意独出,直追根本,发人深省。在表明对士的看法中,融入了他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谓“转”。第四句承接上文,又驳“士以故归之”,下断语作结: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其门下,这就是士所以不到孟尝君那里去的原因。补足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批驳,结语真可说是警健精辟,劲峭痛快,此可谓“断”。

作者以异于传统的“士”的标准,反驳了史书中所羡称的“孟尝君能得士”之说。对于“士”的这一独特理解和对传统之说的断然否定,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自许自负的态度和睨视世俗的胸襟。作者的议论新颖精警,而妙在不觉牵强附会。全文通过立、驳、转、断四层,把“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一笔扫倒,显得理足神完,语简意深,文短气长,尺幅中具有千里之势,读起来又抑扬顿挫,声韵谐美。这篇短文兼哲理、情趣、气势、音韵之胜,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敏锐卓绝和写作技巧的高超纯熟。全文九十字,四句话四层意思,简洁紧凑,极尽转折腾挪之能事。首层提出论点,语势缓和;二、三两层为驳论,辞气凌厉,顿作巨澜;末层似老吏断狱牢,起得缓,接得陡,结得疾,为短论的杰构。[4]

创作背景

关于这篇文章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作于淮南节度判官任上(1042年-1045年);一说作于在京直集贤院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期间(1059年-1063年)。

在王安石看来,士应是大则“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因此有才干之士“居则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而不是皓首穷经,从政时“则茫然不知其方者”。这篇文章是作者读《史记·孟尝君列传》之后发出的感想,旨在破“孟尝君能得士”的世俗之见,表达自己对人才的看法。[6]

作品评价

宋代·楼昉《崇古文诀》卷二十:转折有力,首尾无百余字,严劲紧束,而宛转凡四五处,此笔力之绝。

宋代·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五:笔力简而健。

宋代·李涂《文章精义》: 文章有短而转折多气长者,韩退之《送董邵南序》、王介甫《读孟尝君传》是也。

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凿凿只是四笔,笔笔如一寸之铁。不可得而屈也。读之可以想见先生生平执拗,乃是一段气力。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文不满百字,而抑扬吞吐,曲尽其妙。

清代·吴汝纶:此文乃短篇中之极则,雄迈英爽,跌宕变化,故能尺幅中具有万里波涛之势。

清代·吴德旋《初月楼古文序论》: 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渠作文直不屑用前人一字,此所以高。其削尽肤庸,一气转折处,最当玩。

清代·吕留良《古文精选·王文》:陡绝处全在一结,然欲取陡势,须向前迤逦处先安顿得地步好。

清代·沈德潜《评注唐宋八家文古文读本》卷三十: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5]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读孟尝君传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吕晴飞主编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 北京 :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1-01 . 1081-1082 .[3]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墨香斋译评 . 典藏文化经典 古文观止 双色插图版 . 北京 :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07 . 280-282 .[4] 王水照著 . 唐宋散文举要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2 . 149 .[5] 李道英编 . 唐宋八大家文选 : 南海出版公司 ,2005-04 . 337-33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