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前两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是比:“伯劳”亦称博劳,又名鵙,是一种健壮的益鸟。“黄姑”是河鼓的转音,即牵牛星。以东来西去的鵙与燕,以隔河相对的牵牛与织女,比喻彼此常常相见却不得相亲相近的情景。

接下来的四句,是作者以诗中男子的立场,即目即事所作的实景描写:"对门居住的是谁家的女儿呀?那张笑脸和乌亮的头发照亮了整个儿闾里。那女儿容光焕发,无论她是站在南窗内还是北牖下,都想象似在那挂一个明亮的小太阳,且连那罗帐和细绫制的绣帘都溢散着脂粉的芳香。那姑娘年仅十五六岁,窈窕无双,面如美玉,堪称绝代佳人。“

最后两句“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是由此引起的兴叹:“哎,如此隔街相望下去,一旦那佳丽三春已暮,花从风落,岂不空留下一片可怜!那时她又将随何人而去?”

此诗以“实理实心”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少女的恋慕之情。肝胆剖露,不事浮饰。因而后来唱和者甚广:上起萧衍的儿子梁简文帝萧纲,下至唐代李暇,仅《乐府诗集》就以同名同题收列了十首之多。然而论起造诣,却无后来居上之感,大多不及萧衍这首朴实大方。[3]

创作背景

自南朝齐武帝永明二年(484年),萧衍担任王俭东阁祭酒,到39岁继承帝位,前后将近二十年时光,萧衍都是漂泊四方,出入西邸,辗转江南。当时其虽贵为将军,但与家人离多聚少,与当时许多普通的夫妇恋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他在这一时期写出的这类诗歌凄切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从这首诗的风格和比兴意境来看,如果说它确定为萧衍所做的话,可以认为是他出任雍州之前的作品,不太像他在位48年间,身居深宫时期所作。[4][1]

作品评价

王夫之:自汉而下,乐府皆填古曲,自我作古者,惟此萧家老二公二歌(《河中之水歌》与《东飞伯劳歌》)而已。托体虽艳,其风神音旨,英英遥遥,固已笼罩百代。 

许学夷:梁武帝乐府五言,情虽丽而未甚靡,齐梁间乐府,惟武帝稍为有致《东飞伯劳歌》,则词益艳而声益漓矣。

郑振铎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可谓恰如其分![1]

作者简介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南朝梁开国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

萧衍出身兰陵萧氏。南齐时以门荫入仕,齐明帝时担任雍州刺史,参与抵御北魏入侵。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萧衍统治初期,留心政务,纠正宋、齐以来的弊政。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他尊崇门阀世族,宽待宗室。军事上抵御北魏南侵,在钟离之战取胜;后一度发动北伐,但战果不大。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萧衍被囚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才思敏捷,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后人认为“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他善音律,精书法,在其倡导下,南梁的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东飞伯劳歌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宋)郭茂倩编著,夏华等编译 . 乐府诗集 . 沈阳 : 万卷出版公司 ,2018-10 . 198 .[3] 吕晴飞 .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出版社 ,1990 . 690-691 .[4] 于英丽 . 萧衍文学活动及其诗赋研究 . 福州 : 福建师范大学 ,2003-04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