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庙,始建于公元676年处于繁盛阶段的唐朝,原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飞凤峰,为神女峰所立之庙。

巫山神女既是美的化身,亦是善的代表,自唐代起,此处就有神女庙,以纪念她授书助大禹治水的功德。

抗战期间,神女庙被毁,农历初七祭祀神女的节日也逐渐消失。神女庙遗址属三峡水库淹没文物,现已作为旅游景点在长江北岸的巫峡口复建。

中文名

神女庙

外文名

Shen nv miao

景点类别

庙宇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重庆巫山县

所属地区

四川省巫山县东巫山飞峰麓

来源

巫山神女所立之庙

作品

《襄阳耆旧传》

历史事件

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宋玉的《高唐赋》

地理环境

神女庙

神女庙建于神女峰对岸飞凤峰麓,后有神女授书台,即大禹接受神女授符书之处。距巫山县东四十里,地名青石。

从此人们所说的巫山神女庙,一般就是指青石的神女庙。因为它位于纤丽奇峭的神女峰下,上下舟航必经此庙下,便于人们祈求保佑,瞻仰、祭拜和游赏,知名度特别高。

历史沿革

神女庙建于唐仪凤元年(676),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为凝真观。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封神女为妙用真人,又称妙用真人祠。南宋陆游 《入蜀记》:“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1]

神女庙

直至民国时,青石神女庙香火十分旺盛。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刘大杰,1935年9月所写《巴东三峡》:“三峡里面的山,以青石洞一带为最高。……望着神女庙的一线白墙,好像一本书那么大,搁在一张山上,真好像是神话中的景致。”

到了1949年以后,青石神女庙才逐渐湮灭无迹,仅有清代重刻的明代范守道《神女考》碑,为巫山县文管所收藏,后来此庙之中的神女石像被当代著名诗人徐迟等人寻得,亦藏于县文管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部门曾在青石神女庙旧址,重修神女庙,可刚刚竣工,一个流浪汉在庙内烧火烤,堆放着的刨木花引起火灾,将其烧废,实在令人叹惋不已。

大约在清代,巫山县城宁河东岸的高龙嘴箜篌山麓,又建有一座神女祠。

清代乾隆二十四年,任巫山县令的朱斐然修葺此庙,所写《神女记》对于了解此庙较有价值,全文如下:

神女庙

治东神女祠,巫山胜迹也,古今艳称之。第泥于宋玉《高唐赋》寓言,以治西有高唐阳台旧基址,因群附会其说耶?自明张、马、范三公,据《集仙录》作《神女庙考》,世始知有授书开峡之事。

三公可谓具卓识而有功于人心世道也。唯祠止两层,年远倾圮,颇失壮观。

而土人又妄添置观音九子母等塑像于其中,不伦不次,岂专庙独尊之义乎!予为迁移诸像于各本祠,而此处独留神女一像。

并略捐廉俸,修葺庙宇,既不没古迹而祠像亦乎独尊。至神之有功于三峡,而福庇于生民,则前人已言之,予不赘也。

这篇文章称此神女庙为“巫山胜迹也”,又称修葺之是为了“不没古迹,”可见其年代之久远。原来“祠止两层,年远倾圮,颇失壮观。”那么修葺之后当然应是相当壮观的了。

民国时此庙香火仍然很盛,有尼姑住持。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这里曾发生过一桩风流案,此庙尼姑与高唐观和尚幽会,被驻军抓住,赤身重叠捆绑在梯子上,准备抬进城游街示众,经当地绅士极力劝阻才作罢。

此庙亦于1949年后被废毁,后来巫山文化局又在半山新修神女庙,气势宏大,风景瑰丽,为巫峡又一胜景。

建设背景

唐罗隐《渚宫秋思》诗:“襄王台下水无赖,神女庙前云有心。”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名山》:“巫山亦曰巫峡,在夔州府巫山县东三十里,下有神女庙。”

神女庙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宋玉的《高唐赋》。

楚怀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神女自荐枕席,临别时称自己朝云暮雨阳台之下,楚怀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从战国至唐代前,巫山神女庙都是指阳台之侧的朝云庙。

唐仪凤元年(676年),神女峰对岸飞凤峰麓小地名叫青石的地方建神女庙,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曰凝真观。

自此,人们所言巫山神女庙,一般就是指青石的神女庙。因其位于神女峰下,上下舟船经由,便于人们祈求保佑,瞻仰、祭拜和游赏,知名度很高。

无数诗人到此顶礼膜拜,留下灿烂诗篇。直到1949年解放以后,青石神女庙才香火泯灭,损毁无迹,仅有清代重刻的明代范守道《神女考》碑,及后来当代著名诗人徐迟等人在此庙中寻得的神女像,现藏于巫山县文管所。

清代,在巫山县城宁河东岸的高龙嘴箜篌山麓,又建了一座神女祠。

此处与县城和江河相邻,祭祀方便。清代著名诗人王士桢在康熙年间拜谒过此庙,所写《神女庙》诗云:"箜篌山下路,遗庙问朝云。"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月,夔州知府得克进布游览此庙,欣然作"庄严正大蕊宫仙"诗,并刻石于庙。民国时,此庙香火仍然很盛,有尼姑住持,后此庙于1949年后被废毁。

此外,青石以下的培石镇庙子山和骡坪镇杉树土尚两地,均在清代各建过一座神女庙。

从可考的楚怀王于阳台立朝云庙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方圆百里地方,为同一位神多次建造庙宇,这在全国各地都不多见。

文化活动

传说

传说女尸就是天帝的小女儿媱姬。媱姬尚未出嫁就不幸身亡,死后葬在巫山上,成为巫山神女,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爱神。

相传战国时,巫山神女爱慕楚怀王,便私自下凡与其相会。怀王见她容貌美丽,气质非凡,想要和她结为秦晋之好,却因仙凡相隔,未能如愿以偿。

回宫后仍对神女朝思夜想。巫山神女见他一片痴心,就在梦中与怀王相见,告诉他说:“我就住在巫山的南面,早上化为云,晚上变成雨,朝朝暮暮,都能看到我。”怀王醒来后,踏遍巫山,寻访佳人,却始终没能再续前缘,于是在巫山上为神女建了一座道观,寄托思念,称为“朝云观”。

文化

“欲寻灵迹阻江风”,人们来到巫山巫峡,自然会探寻巫山神女灵迹,表达敬仰崇拜之情。“灵迹”,即与神女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是神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幅幅立体的画,犹如一首首凝固的诗,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对巫山神女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而人文景观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神女庙了。[2]

关联诗词

神女庙

宋·苏轼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

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旌阳斩长蛟,雷雨移苍湾。

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

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

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

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

《神女庙》

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渺与世疏。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

江山洗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

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衡论

《巫山神女庙》

唐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兰香神女庙

唐李贺

古春年年在,闲绿摇暖云。松香飞晚华,柳渚含日昏。

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

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舞佩剪鸾翼,帐带涂轻银。

兰桂吹浓香,菱藕长莘莘。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江君。

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

密发虚鬟飞,腻颊凝花匀。团鬓分蛛巢,秾眉笼小唇。

弄蝶和轻妍,风光怯腰身。深帏金鸭冷,奁镜幽凤尘。

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书巫山神女祠

唐繁知一

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题巫山神女庙

宋吴简言

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

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

吴简言经巫山神女庙,题绝句云:“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是夜梦神女来见,曰:“君诗雅正,当以顺风为谢。”明日解缆,一瞬数百里,风行水上,曰涣。盖风水相遭而成文

。(

清郑方坤《全闽诗话》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