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坝是滨浅湖区常见的砂体,是滩和坝的总称,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波浪和沿岸流控制滩砂多与湖岸线平行发育,分布于滨湖区,呈席状或较宽的带状。

中文名

滩坝

分布状况

呈席状或较宽的带状

距岸有一定的距离,由砂堆成的长条形水下隆起,平行岸线堆积;也可由岸流或底流携带的砂在近岸地形隆起或弯口处形成的近岸砂坝和砂咀,砂咀延伸形成堡坝

位于低潮线到最大风暴线之间,向海(湖)倾斜的斜坡上的沙砾堆积

分布区域

滨湖区

含义

滩坝是滨浅湖区常见的砂体,是滩和坝的总称

性质

名词

正文

滩:位于低潮线到最大风暴线之间,向海(湖)倾斜的斜坡上的沙砾堆积;

坝:距岸有一定的距离,由砂堆成的长条形水下隆起,平行岸线堆积;也可由岸流或底流携带的砂在近岸地形隆起或弯口处形成的近岸砂坝和砂咀,砂咀延伸形成堡坝。

垂向上表现为砂岩和泥岩频繁互层,砂层数多但厚度较薄,粒序多为反粒序,有时特征不明显,储层具有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平面上,滩坝砂岩发育分布受构造活动形成的古地貌控制,一般在鼻状构造侧翼、水下高地周缘及构造转折处分布。滩砂分布广泛,呈席状展布于古地形平缓的地带;坝砂局部发育,主要分布于微地形发生变化的位置。

坝砂多发育于浅湖区、湖泊边缘或湖中局部隆起周围,离开河流口处,以迎风侧湖浪作用较强的滨浅湖区发育最好,主要来自附近的三角洲、扇三角洲和冲积扇等近岸浅水砂体、岸边及水底积存的碎屑物质等,经湖浪和沿岸流等再搬远、再沉积而成,形成席状、透镜状、条带状的滩坝砂体。与湖岸线斜交或平行的窄条带状砂体在垂向上多表现为薄层泥岩与厚层砂岩互层,砂岩层数少但单层厚度较大,砂体横剖面呈双凸型或底平顶凸透镜状;坝砂顶底既可突变也可渐变;粒度上多为反粒序,也可见少量正韵律,或者是先反后正的复合韵律。滩坝砂具有物性好,生储盖组合好,近油源的地质特征,因此常能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田。但目前由于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无法把湖盆中的滩砂与坝砂严格区分开,所以习惯用“滩坝”来描述滩砂和坝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