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易危陆生动物杂食性简介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又称仙鹤、日本鹤、鴜鷜(cí lóu)[3],是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身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为黑色,耳到头枕呈白色,脚是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呈黑色。雌雄相似。幼鸟的头和颈呈棕褐色,身体的羽毛呈白色并有栗色点缀[1][2][3]

丹顶鹤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3][2]。丹顶鹤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同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物种[10][11]

中文名

丹顶鹤

别名

仙鹤

体重

7~10千克

动物界

拼音

dān dǐng hè

同义学名

Ardea japonensis P.L.S. Müller, 1776、Grus japponensis Gmelin, 1778、Antigone montignesia Bonaparte, 1854、Megalornis japonensis Wilder&Hubbard, 1938

体长

120~160厘米

体征

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

食性

杂食性

捕食对象

以鱼、虾、蝌蚪、蛤蜊、钉螺、沙蚕、水生昆虫、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主

鹤科

保护级别

IUCN 标准:易危(VU)

鹤形目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鹤属

丹顶鹤

分布区域

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等地

拉丁学名

Grus japonensis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1776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保护等级

易危

外文名

英文 Red-crowned Crane, Japanese Crane, Manchurian Crane

形态特征

丹顶鹤体长120~160厘米[1],翼展约220~250厘米,体重约7~10千克[9]。全身几乎为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前有些许黑羽,眼后双耳的羽毛呈白色,颊、喉和颈部呈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呈黑色,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弓状,覆盖于尾上所以站立时尾部呈现黑色,常常使人们误认为它有一个黑色的尾羽。尾巴、初级飞羽和整个身体的羽毛全为白色,飞翔时极为明显。嘴较长,呈淡绿灰色,颈、腿也都很长,雌雄相似。眼睛是褐色的,胫裸露出部分和翼毛及趾是灰黑色,爪是灰色[6]。两性相似,雄鸟的两颊、喉和颈为灰黑色,雌鸟为珍珠灰[2]

雏鸟有黄褐色的绒羽,背部的颜色浅,腹部较深,肩部为乳白色,嘴和腿均是肉红色,3~4月后体羽逐渐变成洁白的颜色,头顶部的裸露部分则要到10个月以后才出现红色[6]

丹顶鹤成鸟、幼鸟图

物种对比8154次播放03:36丹顶鹤为什么被称为“仙鹤”,是因为它的寿命很长吗?

对比维度

丹顶鹤火烈鸟白鹭白鹤
外观

体长120~160厘米-约56厘米约130厘米
体重7~10千克2.5~3.5千克-约10千克
分布区域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等地非洲、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部分亚热带地区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及中国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岛江西省、山东省、湖南省、湖北省、辽宁省等地
食性杂食性杂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展开表格

分布栖息

地理范围

丹顶鹤主要分布于欧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东北部、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2][3]。在中国黑龙江、吉林繁殖,迁徙时途经辽宁、河北,在江西、安徽、江苏越冬,偶见于台湾[2]

栖息环境

丹顶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5][6]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丹顶鹤于2月末3月初离开越冬地迁往繁殖地,经过中国北戴河的时间在3月中旬至3月末。到达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迁经北戴河的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大批在11月初到达。最早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的时间在10月28日到10月29日,大批在11月下旬到达。常呈小群迁徙,最大结群可到40~50只。迁飞时成“V”字形队[6]

觅食行为

丹顶鹤是杂食性鸟类,主要有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根、球茎和果实等等[4][6][19]。丹顶鹤春季和秋季以植物为食,如水生植物的叶子、芽和根。在筑巢期间,更多以动物为食,如淡水虾、泥鳅、蝌蚪、泥螺或更大的昆虫,如蜻蜓。在冬季,他们的饮食因地理位置而变化,通常在未结冰的水道或耕地中寻找动植物为食,尤其是玉米。丹顶鹤也喜欢在受潮汐冲击的低滩寻找食物,可以方便让他们储存鱼、螃蟹和糖蜜[9]。在捕食时,它们用自己长长的嘴巴在草丛、水中啄食[19]

社群行为

丹顶鹤是群居动物,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按照家族群分散栖息,天特别冷时则靠得很近。觅食地和夜栖地一般较为固定,通常天亮后,各个家族的群陆续飞到觅食地觅食,彼此仍保持一定距离。中午时多集中在滩边休息,并不断鸣叫,晚上又陆续地飞回夜栖地过夜或留在觅食地过夜。休息时常单腿站立,头转向后插在背羽间。无论觅食时或休息时,常有1只成鸟特别警觉,不断抬头四处张望,发现危险时则发出“ko-lo-lo-”的叫声,鸣叫时头颈向上伸直,仰向天空。当危险迫近时,则腾空飞翔。飞翔时头脚前后伸直,两翅鼓动缓慢,排成“一”字或“V”字形[1][3][6]

生长繁殖

487次播放00:54丹顶鹤雌雄孵化幼仔,秀尽“恩爱”67次播放00:31丹顶鹤夫妻的“二胎“烦恼

发情期图片

发情期

每年春季和夏季是丹顶鹤发情和配对的季节,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不久后,开始配对和占领巢域,雌雄鸟彼此通过在巢域内的不断鸣叫来宣布对领域的占有。求偶时也伴随着鸣叫,而且常常是雌雄鸟彼此对鸣、跳跃和舞蹈[7][9]

产卵期图片

产卵期

每窝产卵2枚,偶尔有产1枚的,卵为椭圆形,但通常只有一只存活,由雌雄亲鸟轮流坐巢孵化,孵化期30~33天[7][9]

育雏期图片

育雏期

雏鸟出壳后,就能蹒跚行走,4~5天后即能随亲鸟在浅水中游泳。幼鸟70天内长成,两到三年达到性成熟[7][9]

寿命

丹顶鹤在野外通常能活30年,在人工饲养下能活60年以上[7]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2年丹顶鹤仅存2000只左右,中国种群大,数量多,共约1000只左右[12]

2004年,日本丹顶鹤数量突破1000只[20]

2014年丹顶鹤仅存3000只左右,繁殖于中国、俄罗斯的种群数量约1500只,在朝鲜、韩国越冬数量约800只,在中国境内江苏省盐城、山东省东营市越冬数量约700只[8]

2016年,日本丹顶鹤数量增加到1800只[20]

2019年,中国圈养丹顶鹤数量达到2552只[15]

2021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约为3050只[14]

致危因素

栖息地的改变:丹顶鹤是湿地型鸟类,由于人们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丹顶鹤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些适于丹顶鹤栖息的大片原始湿地正在逐渐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斑块,导致其栖息地生境破碎化。此外,干旱、洪涝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又导致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尤其水文状况的改变,影响了丹顶鹤栖息地的质量和面积,进而影响到丹顶鹤的数量和分布[7][14][18]

环境污染:由于栖息地附近以及丹顶鹤迁徙路线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一些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丹顶鹤体内,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导致丹顶鹤种群数量的减少[7][14][18]

保护意识薄弱:由于人们保护丹顶鹤的意识薄弱,误杀误伤丹顶鹤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不法之徒见小利而忘大义,肆意破坏珍贵的丹顶鹤资源,加剧了丹顶鹤种群数量的减少[7][14][18]

保护举措

1987年4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实施了湿地关键物种(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栖息地营造、优化工程,有计划地实施补食区4200亩,为鸟类安全越冬提供食物保障[8][14]

1993年,丹顶鹤被列入日本《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通过种植丹顶鹤的食物荞麦,移植水芹,放养泥鳅鱼苗等方式为丹顶鹤提供食物,开展冬季投喂食物的活动。1950年投喂成功后,开始设立投喂场所。日本北海道厅管理下的中小规模投喂场所有20处,共计23处[20]

保护级别

2021年,丹顶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物种[10]

2021年2月5日,丹顶鹤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

相关文化

丹顶鹤是一种吉祥鸟,在中国文化中它经常被称为仙鹤。由于它的寿命很长,可达60年以上,在鸟类中属于长寿家族,因此中国人常用“松鹤延年”来祝愿人健康长寿[16][17]

丹顶鹤是一夫一妻制的,一年四季都在一起,直到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成为孤鹤,这种情形被人们加以渲染,使丹顶鹤成为爱情忠贞的象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