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噶举派:西藏佛教噶举派之支派。为塔布噶举分出的四大支派之一。创始人都松钦巴(Dusgsummkhyen-pa chos-kyi grags-pa;1110~1193),为塔布拉杰的门徒,学过噶当、萨迦等各派的教法,但修习和传授上仍以噶举派的‘拙火定’和‘大印’法为主。1147年,他在康区类乌齐的噶玛地方修建噶玛丹萨寺,噶玛噶举因此得名。1187年,又在堆垄地方修建粗卜寺(又译族普寺或粗朴寺)。其后,噶玛丹萨寺地位下降,粗卜寺成为噶玛噶举的主寺。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一支派别,同时又是藏传佛教中第一个采取活佛转世制度的宗派,而且该派还先后建立了几大活佛转世系统,其中黑帽系和红帽系最为著名。因而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

噶玛噶举派

创始人

都松钦巴

类型

藏传佛教

时间

1147年

基本概况

噶玛噶举派

传承的观念对于了解嘉华噶玛巴的历史至为重要。佛陀的法教在多种传承中已经保存了2500多年,他教导弟子各种法门,有些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教法。有些弟子对于某一部份教法特别精通,因此由这些早期的修行者结集而形成了小乘的十八个宗派。后来中观和唯识的大乘系统经由龙树和无着二大师的教示而渐成熟。接着由第五世纪起出现了金刚乘,或又称为真言乘的佛法。因此当佛法传到西藏时,藏密的传承即是在此已具规模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一个“传承”,或者说“佛法的传统”本身具有一些可见的特质,它包括一个修行上的主要见地,譬如噶举传承的“大手印”。此见地本身有属于它自己的特殊修行法门和所象征的本尊等。进而言之,这些特殊的法教是由诸多大师所保持并且传授下来的,而他们本身即是代表此教法之真实组织系统,包括许多寺院、女尼寺院、佛学院、闭关中心等。而学僧则必须接受一系列有系统的训练,包括经典佛理、实修、修法仪式、艺术和星相等。

在一个传承中,除了师徒之间的传授系统外,其他还有“祖古”,也就是“转世上师”的系统。转世的上师是指已超越我执之网的大修行或大成就者,为了实践利众的誓愿而生生世世不断重返世间。第二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西是西藏第一位被认证的祖古。虽然在印度亦曾认出转世的上师,然而西藏具有伟大的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能认出祖古并给予训练,而当时这种方式在印度是无法做到的。在西藏的传承中,转世的上师是传承之宝,通常他们是属于较高层次的教师、瑜珈士或学者。

佛教在西藏一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四个主要宗派,它们是噶举、宁玛、萨迦、和格鲁。其间另有许多小的传承和宗派产生,但大部份都已逐渐消失,没有发展成独立的派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