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金齿”即“金齿蛮”、“金齿夷”、“金齿人”。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随蒙古大军抵达永昌时,看到当地人“皆用金饰齿,别言之,每人齿上用金作套,如齿形,套于齿上,上下皆然”(《马可·波罗行记》)。波斯国拉斯持丁所著《史记汇编》中说:“金齿人以金套包牙齿。”元人李京所著的《云南志略》说:“金裹两齿谓之金齿蛮。”

金齿除用作族名外,还扩大作地名。大蒙古国征服大理国后,于公元1261年设“金齿等处安抚司”、招抚澜沧江以西地区各部。公元1267年,大蒙古国分云南为五大部:合剌章、鸭赤、赤科、金齿、茶罕章,金齿即其中之一。公元1286年,元朝(原大蒙古国)又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后升级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以金齿作为行政区域名称,一延续到明代中叶,金齿形成较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云南地区的主要民族。

民俗

“金齿”是指把牙齿染成金色。傣族自古有染齿的习惯,元朝时期称傣族为“白夷”,因染齿之俗,也被称作“金齿白夷”,《元史·地理志四》载:“中统初,

金齿白夷

诸酋各遣子弟朝贡。”

“金齿”与嚼槟榔的嗜好有关,泰族习惯嚼槟榔护齿、提神,把槟榔的果子切成薄片,配上石灰、旱烟丝,用生长在热带雨林下的一种草质藤本植物芦子的叶片包裹,放进嘴里咀嚼。没有槟榔就采一些含有鞣酸的嫩树叶代替。槟榔果子和那些替代植物咀嚼后有鲜红色的汁液,能把染黑的牙齿再染成紫黑色、泛出金色。

地名

元朝指“金齿白夷”聚居地,曾设立“金齿等处安抚司”、“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等地方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