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崇拜可以回溯到至少公元前350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这一历史的传承能够延伸到时间深处。当乞今发现的最早人类克鲁马奴人于公元前约35000年出现时,我们即从他们的肖像与艺术品中发现了最早代表女神的形象。马里加·吉姆布塔斯(MarjiaCimbutas)的《女神的语言》是一部了解女神崇拜的理想参考书。

中文名

女神崇拜

历史演变

女神崇拜

最早女神被看成是万物之母,其形象的演变可以在整个中东、欧洲以及印度寻到线索,印度宗教把女神崇拜带上了更高的精神祭坛。在《圣经》所述的时代,女神崇拜在整个圣地风行。女神阿什拉(Asherah)受到特别的膜拜,在传说中有人把她当成耶和华的配偶,或者就是耶和华本人。阿什拉在很多地方是以一块直立的所谓“阿什拉石”来表现的,不但代表女神,而且还有生殖崇拜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随着更多宗教组织的出现,产生了弹压女神崇拜的行为。上帝、国王、牧师、父亲代替了女神、女王、女祭祀和母亲。事实上直到近年来,基督教会才开始选举女性牧师。这也表明基督教会对女性的彻底压制。在伊斯兰教中,情况也是如此。一些学者说,伊斯兰教的最高神祇安拉(Allah)起源于女神奥拉(Al-Lat),她和麦加的卡巴(Kaaba)有关,这是一个前穆斯林神殿,穆罕默德即是在这里将其改头换面为伊斯兰教信仰的神。

女权崛起

伊希斯

雕像

阿斯旺:哈索尔神庙

在埃及,伊希斯是女性原型的化身,有很多其他女神的事迹都被编入了这位高级神祇的冗长故事中。女神被看成是能够孕育上帝的子宫。年轻的太阳神何鲁斯(Horus)所对应的女神叫哈索尔(Hathor),其字面含义即为“何鲁斯之家”。

在公元431年召开的以弗所会议上,基督教会的主教们确认圣母玛利亚当写作Theotokos,或者“上帝的母亲”,自此确定了她的女神身份。后来在全欧洲范围内对黑圣母的崇拜,看起来也是对让圣母玛利亚回归女神位置的认可──尽管在天主教教会里玛利亚只是被当做一个顺从、温柔的母亲,而不承认她与女神相关的特性。

在中世纪的欧洲,数千女性被当作女巫烧死在火刑架上。迫害女性的行为一再限制着她们的权力和独立,也平息了蒸蒸日上的女神崇拜的热忱。

19世纪巫术在北欧的重现,让女神教派有了一些复苏的迹象。巫术也称作“白色魔法”,它把女神抬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其根本的信仰是上帝与女神的二元平衡。现代女权运动将女神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今天女神崇拜再次得到复兴。

自古以来,女神就与月亮有关。这个联系当地和女性的生理周期与月亮的盈亏周期有关,也和月亮的三个阶段──由亏转盈、满月、月亏有关,它们对应女神的三个阶段:处女期、生育期和老年期。女神的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日和价值。处女代表年轻、性欲、活力;母亲是女性力量、丰产和母爱的化身;老妇则代表经验、同情和智慧。

对于女神力量和精神的敬畏再次提到了面前。女神原本是最古老的神祇,在当今人类生存的千禧年里,她的形象却无所不在。

中国神话形象

西王母

从女娲、西王母到骊山老姥,分析研究了中国古代原始母系社会女神崇拜现象,指出研究女神崇拜对识别人种群、民族起源有重大意义。它标示着一个民族对种群文化基因的亲和认同和凝聚。

女娲炼石

女娲娘娘

女娲是中国史前最伟大的女神之一。《淮南子·览冥》中说:上古时候,四根柱子废了,九州也裂开了。天不能全部覆盖,地也不能全部承载。到处都是大火,洪水长期泛滥,猛兽吃人,大鸟也攫取老年和孩子为食。在这时候,女娲就炼五色石来补天,折下鳌足做柱子,杀黑龙来救济翼州,积起芦灰来止住洪水。她的功劳,上可以达到九天,下可以到达地府。《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的注说:女娲是古代的神女,而又有“帝”的称号。《山海经》中记载的女娲是“人面蛇身”,就是说女娲的形象(图腾)是人面蛇身,一天中有七十种变化。《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七十化本于《淮南子·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此传说是说女娲造人之际,黄帝、上骈、桑林诸神咸来帮忙。传说天地刚从浑沦分开的时候,地上没有人,女娲认为有了人,地上的生机会更好,就用黄土捏人。工作量太大了,她实在忙不过来,就用绳子蘸泥巴,掉下来的泥点子也就成了人。造出来的人得通过婚姻繁衍后代,因而女娲不仅造人,而且还热心人民的婚姻。《绎史》引用的《风俗通》说:“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昏姻”。女娲是祷祠神,祈求她做媒人,这才有了婚姻。

西王母

西王母娘娘

西王母一号金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以主金灵之气,理于西方。西王母为西华至妙之气幻化而成,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她是掌管女仙名籍的首长,管理男真女仙,得当,成就卓然,是女性在神仙世界的尊贵显赫代表。

《山海经·西次三山经》说:“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又《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由此可知,西王母作为神仙尊长,具有修道成仙者所不可比拟的神力。《淮南子·览冥训》说西王母已经掌握着不死之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骊山老姥

在道教女神信仰谱系里不能不提到“骊山老姥”,也有的称作“骊山老母”,传说她是一位医药养生方面的女神。

女神崇拜的文化价值 对女神的崇拜,反映了中国人思维的一个定势特征,即将女人放置在“姽婳”的界面上,她是和美好、贤淑、奉献、牺牲、给予,宽宏大量、仁慈博爱、德行、聪慧睿智同义的。是不应该和嫉妒成性、阴谋邪恶粘连在一起的,因而,中国古代的女神是单向度的,凡是对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有益的善事、好事,一定为女神所为,而不像男神那样具有两面性,他们即作善事,也作恶事,而他们一时“失误”所犯下的坏事、恶事,终究要让女神来弥补。也就是说,女神都是好的神仙。

印度神话形象

印度历史

印度一直有崇拜女神的传统,但从哈拉巴文化至笈多时代,女神崇拜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只是到了中世纪,女神崇拜才占据了真正重要的地位,并在印度上层社会中盛行开来。女神体现的是性力,按印度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看法,神即男性神是超然不动的,只有他的女性因素是积极的、活动的。笈多王朝时期,神的女性配偶已经开始出现于印度神庙之中,之前,她们虽也存在,但多表现为影子般的形象。大约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女神崇拜日益显耀,直到公元11世纪穆斯林入侵之后,女神崇拜才从印度文化传统中的主流变成潜流。

根据考古发现,印度早期文化出现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离佛陀有二千五百年,正像我们今天距佛陀一样遥远。其中心是哈拉巴和莫亨朱·达罗两大城市。在宗教上,古印度人似乎崇拜一个伟大的上帝,其特征即现代湿婆天的原型。他一方面象征创造和繁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个苦行僧的角色,或是修炼超自然神通力的瑜伽行者。在古印度宗教崇拜中,也有崇拜伟大女神的证据,但已很难考察湿婆崇拜与女神崇拜两方面的相同表现之间有何特殊联系。

印度教的神祇除吠陀诸神外,也包括人格化的自然神(如太阳神、月神、火神、水神)、动植物(如龙、蛇、神猿、菩提树、莲花)、精灵、祖先、男女性器等,极为丰富多彩。其中,居主宰神地位者为‘三位一体’的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

梵天

毗湿奴

(Brahman)∶系婆罗门教之最高原理‘梵’的神格化。为创造神,主宰人类的命运。由于此神娶自己的女儿智慧神萨拉斯瓦提(Sarasvati,即辩才天女)为妻,犯下逆伦大罪,故未受到印度人的重视。其圣地仅有亚日米尔一处。

毗湿奴

(Vis!n!u)∶印度教徒最崇拜的主神,为守护神。据说此神有四只手,分持轮宝(象征圆周的无限时间)、弓箭、法螺(象征无所不在的虚空之声音)、莲花与仙杖(象征摧毁一切仇敌的力量),乘金翅大鹏鸟或躺在巨蛇身上。常作猪、人狮、乌龟、侏儒、鱼、罗摩、持斧罗摩、黑天、佛陀、伽尔基等化身。其妻拉克修米(Lakshmi,吉祥天)亦受到广大的崇敬。

湿婆

舞王湿婆像

(S/iva)∶为世界的破坏者与重建者,常以各种不同的性格、名称展现自己。如在神话中,或为鬼灵之主,管理死者的时限;或为生育之神,以男性生殖器为其象征;或为伟大的苦行者;或为舞神。此外,湿婆也是学术、艺术及思想的保护者。其妻波婆蒂(Parva-ti)则掌理恋爱和夫妻关系。由于与丈夫一样,可化作多种形式,故有帕尔瓦蒂(雪山女神)、杜尔伽(难近母)、伽里(时母)、沙克蒂(性力女神)、乌玛、提维等别名。

艺术品鉴赏

维纳斯

断臂维纳斯

维纳斯

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出自于2000多年前希腊的雕刻家帕克拉西代尔之手,与1820年发现于希腊一个小岛的山洞里,发现时双臂已残,故又名“断臂美神”。

现珍藏于法国卢浮宫内。是卢浮宫的镇宅三宝之一。

胜利女神

胜利女神也是古希腊的著名雕刻,据说是古希腊人为纪念一次海战大捷而雕的。被发现时屹立在萨默德拉克山的悬崖上,所以又名“萨默德拉克胜利女神”。现在看到的女神像已经头手不全了,可是从张开的翅膀和被风吹起的衣裳,仍能看出她的英气。

现珍藏于法国卢浮宫内,是卢浮宫的另一件镇宅之宝。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

法国巴黎的自由女神像--大家都知道美国纽约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可对法国的自由女神可能知之甚少。这座自由女神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礼物。是美国自由女神的缩小版。法国巴黎的自由女神像坐落在塞纳河上的一个小岛上。背后可以看到巴黎铁塔。现在,对于女神力量和精神的敬畏再次提到了我们面前。女神原本是最古老的神祗,在当今人类生存的千禧年里,她的形象却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