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努拉·汗(1892―1960年),阿富汗国王,是青年阿富汗派代表人物之一,阿富汗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

中文名

阿曼努拉汗

外文名

Amnollh Khan

性别

出生日期

1892

去世日期

1960-04-25

国籍

阿富汗

青年王子

阿曼努拉汗

(Amnollh Khan 1892~1960在世)

阿富汗国王( 1919~1929在位)。1892年6月1日,阿曼努拉出生于阿富汗的帕傅曼。在他刚到了就学的年龄,父亲哈比卜拉·汗就当上了阿富汗的国王。因此作为王子,他在宫廷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他自幼聪明灵利,深受国王的喜爱。他的父亲哈比布拉汗即位后热衷于欧美的物质文明,在宫廷内进行一些象征性的改革,这使珂曼努拉受到了一些西方文化的熏陶。特别是阿富汗启蒙思想家马赫茂德·贝格·塔吉尔对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使他成了一名坚定的青年阿富汗派成员。

推动改革的萨拉雅王后

1914年,阿曼努拉与塔吉尔的女儿苏菲娅结婚,这使他与塔吉尔的关系更近了二层。1919年2月,.他的父亲哈比卜拉·汗在狩猎时被人暗杀,这一事件在阿富汗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动荡。他的叔父纳什鲁拉·汗在国内一部分封建保守势力的支持下,在贾拉拉巴德自称为埃米尔(部落酋长,国王)。阿曼努拉虑到形势危急,如果默认这一事实,那就意味着阿富汗又要落在封建贵族和外国殖民者的双重压迫下,阿富汗的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就会更漫长。因此,他决心把政权从封建保守势力手中夺回来。在塔吉尔的支持帮助下,阿曼努拉利用自己掌握首都喀布尔政权,控制国家金库、皇家军队总部和兵工厂的有利条件,在喀布尔也宣布自己为埃米尔,与纳什鲁拉政权针锋相对。为争取民心和军心,他宣布实施青年阿富汗派的政治纲领,要求获得阿富汗的完全独立。此外,他还答应给军队官兵增加军饷和改善衣住的条件等,这些都赢得了人民和军队士兵的支持。驻扎在贾拉拉巴德的军队也举行了反对纳什鲁拉政权的起义,把纳什鲁拉逮捕押送到首都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封建贵族政权垮台了。

抗英战争

阿曼努拉汗2

阿曼努拉·汗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得到了阿富汗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支持,但却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强烈反对。英国决心再次使用武力迫使阿富汗人屈服。1919年5月3日,英国3.4万军队在印阿边境的开伯尔山口集结,发动了历史上第三次侵略阿富汗的殖民战争。阿曼努拉·汗并没有向英国人屈服,他在喀布尔伊德加赫清真寺的群众大会上,号召人民要不惜牺牲一切而献身于圣战。战争爆发后,英军主力在北线经开伯尔山口向贾拉拉巴德方向进攻,一部在南线向防守薄弱的坎大哈出击,另一部在科哈特地区取守势。阿军4万人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击敌人。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而阿军训练很差,装备落后,刀、剑是主要兵器,为数不多的枪炮不但陈旧,而且弹药不足,英军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尽管如此,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并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大力支援,扭转了被动局面。5月6日,开伯尔方向阿军以3个步兵营攻占了敌巴格要塞,抢占了朗迪科塔尔要塞周围有利地形,但未乘敌兵力空虚之机攻下要塞,坐失战机。英军增援部队迅即赶到,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夺回了巴格要塞,阿军且战且退。英军又集中轰炸了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引起阿军和市民恐慌。英军正准备向贾拉拉巴德进攻时,得知阿军在中路主动出击,被迫分兵增援。加兹尼方向阿军行动迅速,5月19日进至边境重镇马敦,居高临下,迫敌后撤。随即抄小路直插塔尔城下,直接威胁敌设在科哈特的大本营,打乱了英军部署。阿军以炮火猛轰塔尔城,但由于步炮协同不利,未能攻下该城。英援军赶到后,阿军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斗。南线阿军取守势,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敌以重大杀伤,迫其停止进攻。阿军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当时阿富汗军队在组织、装备和人数上都处于劣势,而英、印军队也因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消耗得精疲力尽而无力进行长期战争。一个月后,双方就签订了停战协定。此后,阿曼努拉·汗的代表团同英国政府进行了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谈判,终于获得了胜利。1921年10月,英国政府被迫承认了阿富汗政治和外交上的完全独立。同时,阿曼努拉政权还同苏联、土耳其、伊朗等国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巩固了阿富汗政权的国际地位。

变革之君

1921年2月28日,阿曼努拉·汗正式登上了王位。阿曼努拉·汗即位后,决心继续实施青年阿富汗派纲领,带领阿富汗人民同西方世界共同前进。在加冕演说中,他宣布要使阿富汗从英国人的统治下获得完全的独立。他指出:“阿富汗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必须享有其他主权国家所拥有的一切权利。”3月1日,他在致英印总督的信中建议同英国缔结平等互惠条约,遭到了英印政府的拒绝。4月7日,他写信给列宁,建议阿、苏两国建立永久的友好关系。阿曼努拉·汗还积极支持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谴责英国实施罗拉特法案和制造阿姆利则惨案的罪行。

在对内政策方面,阿曼努拉·汗在塔吉尔等人协助下,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首先,他完成了王室与国家行政权力的分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臣内阁制。其次,在1923年4月9日颁布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以土耳其共和国宪法为蓝本,反映了阿曼努拉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愿望。宪法赋予了阿曼努拉广泛的权力,国务议会拥有某些立法权。其后,阿曼努拉·汗又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工商业,发展文化教育,开办世俗学校(包括女子学校)、禁止贩卖奴隶、修筑连接印度及阿富汗的公路、建立电台等。1926年,他正式采用国王称号而取代原来的埃米尔称号。阿曼努拉·汗的这些改革措施虽未触动国王的切身利益,但却有利于阿富汗国家的富强。

1927年12月,阿曼努拉开始了他近一年的世界各国之行。为了筹备这次访问,阿曼努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决心在这次访问中学得更多的国外先进经验,以加快国内的改革步伐。塔吉尔等人在他临行前曾苦心劝阻他,国内一些封建反动势力和宗教领袖们对改革已经深恶痛绝了,他们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制造叛乱。所以,阿曼努拉的首要任务应是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军队,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但是阿曼努拉并没有看到这一点,继续坚持实施了出外访问计划。在这次访问中,他先后来到了罗马、新德里、开罗、巴黎、布鲁塞尔、伦敦、莫斯科,等著名城市,受到了各国首脑的热情接待,在对外关系上取得了很大成功。通过这次出国访问,阿富汗与芬兰、拉脱维亚、利比里亚、波兰、瑞士、埃及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十分清楚,阿曼努拉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健全和合理的,他寻求同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联系,这一方面可避免阿富汗变成英国的工具又不依服于苏联;另一方面想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使阿富汗成为一个统一的富强国家。但是,他并没有认真分析研究过阿富汗本国的国情,没有考虑到实施改革的可能性和成功的把握性。他过急地走出了这一步,这就在阿富汗国内潜伏下了更大的危机。

1928年9月,阿曼努拉从国外访问回国后,在喀布尔连续五天发表演说,详述了他访问世界各国的经过和取得的成绩,他提出了阿富汗国家应立即采取的政策的详细纲要。这是一份按照土耳其凯末尔方式实施改革的方案,其中包括立法改革,由所有识字的阿富汗人来投票选举成立第一届阿富汗国会,政教分离,解放妇女,男女同校等。1928年11月,阿曼努拉甚至颁布了强令阿富汗人穿西服的法令,改革开始走向了极端化和简单化。尤其是,改革成功的表面现象使他不再考虑塔吉尔等人的衷心劝告了,坚持实施他没有根基的改革。正如塔吉尔所评论的那样:“阿曼努拉修建了一座漂亮的但没有基础的纪念碑,抽掉一块砖它就会倒塌。”

退出政坛

1928年11月,辛瓦里的反动部落首领首先发动了对阿曼努拉政权的叛乱。阿曼努拉派王室的正规军去迎战,但由于阿曼努拉平时并没有注意加强军队的装备和训练,而士兵又因军费不足而常常领不到军饷,所以战争刚一开始,大部分士兵就倒向了叛军阵营,首都喀布尔几乎处于不设防状态。1929年1月7日,阿曼努拉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他的改革措施,但这已经无济于事了。 1月14日,他看到军队已经背叛了他,于是宣布“完全出于自愿”,将年位让给了长兄伊纳雅图拉·汗,自己乘车逃到了坎大哈。伊纳雅图拉仅统治了阿富汗三天,就被叛乱分子哈比布拉赶下了台。

1929年1月25日,阿曼努拉在坎大哈再度宣布自己为国王,并准备集聚力量,重新获得全国政权。在坎大哈,阿曼努拉又想到了塔吉尔,想到了他在过去的关键时刻曾对自己的告诫,认为要是早听塔吉尔的劝告,今天也许就不会有这场悲剧了。所以,阿曼努拉要全力说服塔吉尔帮助他恢复王位。但塔吉尔认为,阿曼努拉当时不具备重建政权的力量,要想重新执掌政权,必须在苏联边境的阿富汗北部地区进行长期的准备工作,条件成熟时才能反攻。阿曼努拉又一次没有听取塔吉尔的意见,于1929年4月勉强纠集了一支四千余名的军队,向首都喀布尔发动了进攻。在加兹尼附近还打了一个小小的胜仗。但是在遭遇哈比布拉主力部队后,很快就被击溃了。这次战斗的失败,使阿曼努拉重新上台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1929年5月25日,阿曼努拉带领亲信、家属七十余人由坎大哈进入了印度的恰曼,5月27日抵达孟买。在孟买短暂逗留后,阿曼努拉同极少数随从于1929年6月22日乘船前往欧洲,开始了他近三十年的流亡生活。1960年4月25日,六十八岁的阿曼努拉在瑞士苏黎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