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1899~1984年2月25日),辅仁中学1923届校友,著名音乐研究家。

著有《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著作27种,论文近百篇。代表作品有《阿炳曲集》。

中文名

杨荫浏

别名

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

出生日期

1899

去世日期

1984-02-25

民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无锡

毕业院校

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

职业

音乐研究家

代表作品

中国音乐史纲

主要成就

我国音乐史成有乐谱的音乐历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自幼酷爱音乐,从近邻道士颖泉学习笛、笙、二胡等民族乐器。

3岁丧母,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学习鼓、笛、二胡、琵琶各种乐器。

12岁起加入无锡“天韵社”,从名曲师吴畹卿学唱昆曲及演奏琵琶、三弦等乐器。

教育经历

1916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入辅仁中学学习。

1920年至1930年间从美国传教士郝路易女士学英文、钢琴和作曲,后又得到丁燮林博士帮助,学习音响学。

1923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学习,后转入光华大学经济系(今华东师范大学)。

工作经历

杨荫浏生活照

1926年辍学回乡,先后在无锡、宜兴任中学教师。

1929年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从事赞美诗译制、编辑工作。

1931年任圣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委员、总干事。

1936年至1937年任北平“哈佛燕京学社”音乐研究员,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

1941年至1949年在重庆、南京任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兼国乐组主任、国立礼乐馆编纂和乐曲组主任、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授。

1979年起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

写作经历

1950年,专程回锡抢救录制阿炳的6首名曲,并整理编成《阿炳曲集》出版。

著述除巨著《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外,先后出版著作27种,论文近百篇,在我国民族音乐学术的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73年患突发性脑痉挛,肺气肿亦日趋严重。

198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其他作品

《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获得荣誉

作品名称奖项名称
《普天颂赞》获国际圣经展览编辑优良奖

主要成就

人物贡献

他曾多次去云南、河北、广西、江苏等地,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深入调查,搜集了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料。同时在戏曲音乐和宗教音乐方面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杨荫浏在研究中国音乐史方面具有杰出的成就。早在1925年他就用英文写出了《中国音乐史纲》论文。1981年又完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该书65万字,人民音乐出版社1951年出版。这是他在音乐历史与民族音乐、音律学等方面综合研究的丰硕成果,使我国音乐史成为有乐谱的音乐历史。

他通过运算和实验,先后发表了有关乐律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把我国民族音乐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乐律问题及乐律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对我国民族音乐遗产包括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的发掘、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工作,都有相当成就和贡献。

他对家乡的音乐事业十分关心,每次回无锡,总要对民间音乐团体华光国乐团进行指导,不厌其烦地进行示范;兴之所至,甚至同意领衔演出。

他曾为无锡乐器店排老红木优质琵琶品位,解决竹笛音准问题,提高乐器质量。并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制成笛尺,可以按尺开笛孔。

社会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河北怀来县“五七”干校。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校方压制,愤而离校,入中国人自办的光华大学经济系学习。

为了示威游行宣传需要,他将《金陵怀古》曲调填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词,用以鼓舞人心,这首歌曲影响深远,迄今还在全国广泛流传。

1979年兼任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

社会任职

第三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