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门,为南京明城墙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门之一,也是南京外郭最北端的城门,位于南京城北燕子矶观音山山谷之间,形势险要,临近长江边,城门因山得名,据考证其位置大约位于今燕子矶中学门前。

观音门西南接佛宁门(佛灵门),东南连姚坊门(尧化门),是南京外郭城最北边的城门。明外郭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地处观音山山谷之间,故名观音门。城门为砖石结构,门宽三米多,为单券城门,观音门以及附近的墙体系用城砖修建而成,门洞宽阔而高大,观音门的高度至少超过四米。观音门城楼,为三进建筑。

1931年至1934年间,观音门因为修建公路而被拆毁。是南京外郭城门中被毁时间较晚的一座城门,附近现已建成观音门公园。

中文名

观音门

外文名

Guanyinmen

所属地区

南京城北燕子矶观音山山谷之间

地理位置

为南京明城墙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门之一,也是南京外郭最北端的城门,位于南京城北燕子矶观音山山谷之间

年代

明代

建造时期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地位

明代南京外郭城的一个重要城门

城门高度

四米以上

毁于

1931年至1934年间

外郭介绍

外郭,即外郭城,为弥补和加强南京京城的防卫,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建造。

外郭,俗称土城头,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筑城砖。外郭平面形状大致呈菱形,周长号称 180 里,实际为120里。现今外郭城门无存,但在麒麟门至仙鹤门等地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城垣遗迹。

史载:外郭全长达180里,洪武年间开筑城门16座。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所以俗称“土城头”。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状为菱形。最北的城门为观音门、最东的城门为麒麟门、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

城门简介

观音门是明代南京外郭城的一个重要城门,砖石结构,门宽三米多,建在两座山的山坳处,符合朱元璋“依山势而建外郭城门”的原则。观音门的得名,是因为附近有过一座观音阁。

在外郭十八门中,观音门消失的时间最晚。记者采访过的燕子矶老人说,观音门是1931年至1934年之间因为修建公路而被拆毁的。由于被毁时间较晚,观音门存世有多张照片。

从老照片上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观音门墙体有一层白色石灰,遮住了内部的明城砖。内外门洞开得不一样大,朝城内的门明显比朝城外的门要大一号。门洞内里也有“观音门”横额。门口有一张长条凳,似乎是为过路客歇脚准备的,大门两侧还贴有两张告示。以长条凳为参考,当时的观音门高度至少超过六七米,显得非常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