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蛋白,是一种大型、坚硬、致密、极困难消化分解的凝乳。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由α、β、γ和κ酪蛋白组成,其氨基酸组成和电泳行为有所不同。营养价值较高,经酸化或凝乳酶处理后沉淀。酪蛋白是一种含磷钙的结合蛋白,对酸敏感,pH较低时会沉淀。

酪蛋白是哺乳动物包括母牛,羊和人奶中的主要蛋白质,又称:干酪素、酪朊、乳酪素。α-酪蛋白是哺乳动物的主要蛋白,人乳中没有α-酪蛋白,以β-酪蛋白为主要酪蛋白形式。有调节血压,治疗缺铁性贫血、缺镁性神经炎等多种生理功效。

中文名

酪蛋白

外文名

Caseins

别名

干酪素

密度

1.26

外观

白色、无味、无臭的粒状固体

水溶性

微溶

相对分子质量

57000-375000

用途

主要用作涂料的基料

CAS号

9000-71-9

酸碱度

pH4.8

物化性质

干酪素是等电点为pH4.8的两性蛋白质。在牛奶中以磷酸二钙、磷酸三钙或两者的复合物形式存在,构造极为复杂,直到现在没有完全确定的分子式,分子量大约为57000-375000。干酪素在牛奶中约含3%,约占牛奶蛋白质的80%。纯干酪素为白色、无味、无臭的粒状固体。相对密度约1.26。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干酪素能吸收水分,浸于水中,则迅速膨胀,但分子并不结合。

营养

营养成分

酪蛋白

酪蛋白是哺乳动物包括母牛,羊和人奶中的主要蛋白质。牛奶的蛋白质,主要以酪蛋白(Casein)为主,人奶以白蛋白为主。酪蛋白是一种大型、坚硬、致密、极困难消化分解的凝乳(curds)。

酪蛋白广泛分布在天然乳类中。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酪蛋白占80%以上,酪蛋白分子量大,是携带矿物质的载体,如酪蛋白磷酸肽就是其水解产物,能促进钙等矿物质吸收利用。100克牛奶中约含3克蛋白质,一斤牛奶约含15克,而中国每人每天从一日三餐平均摄取的蛋白质有70克,酪蛋白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1]

营养功用

酪蛋白是乳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主要作为食品原料或微生物培养基使用。利用蛋白质酶促水解技术制得的酪蛋白磷酸肽,具有防止矿物质流失、预防龋齿,防治骨质疏松与佝偻病,调节血压,治疗缺铁性贫血、缺镁性神经炎等多种生理功效。

酪蛋白因其在促进常量元素(Ca、Mg)与微量元素高效吸收的功能特性,拥有“矿物质载体”的美誉。它可以和金属离子,特别是钙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一方面有效避免了钙在小肠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形成沉淀,另一方面还可在没有VD参与的条件下使钙被肠壁细胞吸收,所以CPPs是最有效的促钙吸收因子之一,它的发现为补钙制品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婴幼儿对酪蛋白的分解能力很弱小,如果酪蛋白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严重一点可能加大肾功能压力,假使高出很多倍的话,有可能引起小肠道的出血。

因此对婴幼儿奶制品来说需要的是乳清蛋白高,酪蛋白少,依照母乳作为基本标准,乳清蛋白比较接近80%,酪蛋白大概是接近20%,中国新标准定为是6:4,也就是说乳清蛋白占60%,酪蛋白占40%,国际上推荐标准是6:4到7:3。

工业用途

酸酪蛋白主要用作涂料的基料,木、纸和布的粘合剂,食品用添加剂等。作为涂料的基料约占总消费的一半,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在颜料中能很好地分散,提高涂料的均匀性。

因流动性好,易于涂装施工,粗制凝乳酶蛋白主要用于制造塑料钮扣。酪蛋白钮扣与其他树脂钮扣相比,染色性、加工性、色泽鲜艳性均好,质量在钮扣中居中上等。

酪蛋白与消石灰、氟化钠、硫酸铜均匀混合,再配入煤油得到酪素胶,是航空工业和木材加工部门使用的一种胶合剂。酪蛋白也用于医药和生化试剂。

酪蛋白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作固体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同时兼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增稠及乳化稳定剂,有时也能作为黏结剂、填充剂和载体使用。酪蛋白在食品中尤其适用于干酪、冰淇淋(用量0.3%~0.7%)、肉类制品(如火腿、香肠,用量1%~3%)及水产肉糜制品;以5%添加量强化面包和饼干中的蛋白质;在蛋黄酱中用量为3%。因为酪蛋白是最完善的蛋白质,它还可与谷物制品配合,制成高蛋白谷物制品、老年食品、婴幼儿食品和糖尿病食品等。

制备方法

(1)新鲜牛奶脱脂,加酸(乳酸、乙酸、盐酸或硫酸),将pH调至4.8,使干酪素微胶粒失去电荷而凝固沉淀。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干酪素称为酸酪蛋白,加酸的种类不同得到的酸酪蛋白却几乎毫无区别。酸酪蛋白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稍有奶臭和酸味。在水中只是溶胀,若加入氨、碱及其盐时,则可分散溶解于水中。可溶于强酸、二乙醇胺、吗啉、尿素、甲酰胺、热苯酚和土耳其红油。

(2)将牛奶与粗制凝乳酶作用,形成凝固沉淀物,称为粗制凝乳酶酪蛋白,呈白色粒状,几乎无味无臭,加热灼烧会产生特有的臭味。凝乳酶酪蛋白比酸酪蛋白的灰分含量高。

致癌争议

会致癌

酪蛋白

T. 科林·坎贝尔是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名誉教授、《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的合着者。他认为,酪蛋白实际上是现已发现的最“有相关性的”化学致癌物质,动物在摄入接近正常量的酪蛋白时都会产生致癌作用──与环境化学致癌物明显不同,在实验室中检验环境化学致癌物时是要强喂给实验室动物超过正常摄入量几百甚至几千倍的量的。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实验动物在摄入过量的蛋白质时酪蛋白会有明显的刺激癌症发展的作用。[2]

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T. 科林·坎贝尔通过老鼠实验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

反对意见

动物蛋白导致癌症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奶水中,但含量、类型各有不同。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方法是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然后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同时,他们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占牛奶蛋白质87%的酪蛋白会“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1]

美国癌症协会和其它主要卫生组织都强调,食品和营养物质的作用需要在全面考虑日常饮食的基础之上来加以考量。诸多来源的研究表明,其它一些因素在降低癌症风险方面比食用或者避免食用单一品种食物重要得多,比如,不吸烟、饮酒适量、保持健康体重以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