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翼(1906-1965),男,原名耀华,字号南翔、北海,笔名拜苹女士。湖南桂东人。词学家。著有《宋词研究》《宋诗研究》《唐诗研究》《中国词史大纲》《新著中国文学史》《唐代的战争文学》,编有《词选》《诗学小丛书》,又有小说《西冷桥畔》等。[1]

中文名

胡云翼

别名

耀华

原名

胡耀华

性别

出生日期

1906

去世日期

1965

籍贯

湖南桂东

民族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武昌师范

职业

词学家

主要成就

词学研究

代表作品

唐代的战争文学

笔名

拜苹女士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1927年毕业于武昌师范。

写作经历

胡云翼选词

1925年在武昌师范大学读书期间于1924年在时事新报“学灯”发表处女作《孔雀东南飞辨异》。在郁达夫和胡适的帮助下与同学组织艺术林社,创办《艺术旬刊》附于《晨报副刊》,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7年大学毕业,先后在湖南、江苏的中学任教,在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解放后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胡云翼学生时代便开始文学创作。在武昌大学时,他与同学们组织艺林社,创办《艺林月刊》,得到郁达夫的指导。出版小说《西冷桥畔》《爱与恨》,散文《麓山红叶》,文学评论《艺林社文学论》及《中国文学概论》《词人辛弃疾》《李清照评传》《宋词研究》等10部著作。

1927年出版《唐代战争文学》《中国文学史》《中国词史大纲》《文章作法》《中国词史略》《词学概论》《词选A、B、C》《中国文史大纲》《唐诗研究》《中国古代作品选》《宋词研究》《词学小丛书》等近20部著作,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法国作家一善秉仁称胡云翼是个小说家,《艺林社文学论》是部好书。他的《词学小丛书》《文章作法》等书的部分内容被编入中、小学教材。《中国文学史》也被国内一些高等学校选为教材。这部著作与《中国词史纲》《宋词研究》《唐代战争文学》《唐诗研究》《词选A、B、C》等,均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

工作经历

大学毕业后,失业在家。以后,应何炳麟之邀回母校长沙岳云中学任教。旋任上海中华书局和上海商务书局编辑。工作之余,专心致志著书立说,注重古典文学研究与整理,对唐、宋词的发展历史、作品风格进行系统的探讨。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云翼投笔从戎,积极参加抗日。1938年春,任浙江绍兴专署战地政工队副总队长。任战旗报社副社长。他以文人的智慧和军人的胆识,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组织青年抗日,并率领妇女营夜袭日军在沪杭线上的重要驻点王店;在敌人的夹缝里举办浙西青年训练班,争取沦陷区的青年,壮大抗日队伍;在浙西的德清新市和桐乡的屠甸创办《浙西时报》《浙西导报》,宣传民众,激励军民抗日斗志;在嘉兴、杭州等地举办抗日流动小学,让小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宣传抗日。

1941年,绍兴沦陷,浙江省政府主义黄绍雄任命胡云翼为绍兴县县长。他到任后,迅速组织起一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武工队,开展游击战争。在日、伪军队的包围封锁下,他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与敌人作斗争,给日本侵略者和伪军以沉重的打击。后,调浙西专署任浙江省行政干训团浙西分团教育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云翼被调任嘉兴县县长。在任职期间,不居官自傲,严于律己。有一次,因为县府考虑不周,急于推行黄包车的改革,引起黄包车工人的不满,围攻县政府,砸毁门窗。事情发生后,不少人主张调军警进行镇压,胡云翼力排众议,进行反省。他说:“用三轮车代替黄包车本是好事,但没有安排好黄包车夫做事,造成失业,我们有一定责任,对他们不能镇压。”他主动去解决问题,使事态平息。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胡云翼铁心辞职以示对蒋不满。次年,返回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云翼先后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师范学院等地任教,继续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研究工作。

1961年,出版《唐宋词一百首》,后参与《古典文学普及读物》的编辑工作。

1962年,出版词学选本《宋词选》。以后,开始编写《苏轼选集》。正当笔耕不倦时,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享年59岁。

胡云翼作品

其他作品

作品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社
中国文学概论1925上海启智书局
(理论)1926中华
唐代的战争文学(评论)1927商务
西泠桥畔(小说、剧本集)1927北新
中秋月(随笔)1928光华
展开表格

社会任职

历任长沙岳云中学、南华中学、省立一中、无锡中学、暨南大学教职。后在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解放后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教员,上海师范学院教授。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云翼先生先后有过四次婚姻,结发妻子陈希孟,由于感情不和离异。婚后生有一女,叫莹君。陈希孟老人于2001年在上海病逝。继配倪国范,也因感情不和离异。婚后生有一女,叫蕙君。倪国范老人1918年生,现与惠君在上海一起生活。第三次婚姻,是娶了一位四川姑娘,叫赵潭秋,领养一子名光棣。赵女士1951年在上海病逝。第四次婚姻,1952年娶江苏姑娘许映如,未生育子女。

许映如,云翼先生夫人,1920年5月生,江苏省如皋人。林业部上海市木材工业学校(现已撤销)校医,1976年在该校退休。

慈祥、善良、好客、爱整洁的许映如女士,与云翼结为夫妻,相濡以沫,感情甚深,甘苦两人知。先生病故后,特别是近二十余年来在衰病困扰中,含辛菇苦、呕心沥血地致力于发扬光大先生的文学思想,相夫之道,不异存殁。2009年12月14日下午2时在上海市普陀区岚皋路家中过世。

胡云翼作品2

胡莹君,云翼先生长女,1933年4月生,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曾留苏深造,是我国石油化工研究领域的专家。莹君女士生有二女,大女儿胡玫,大女婿郭承宏,均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从事电脑软件开发研究工作;小女儿胡缨,上海市新华医院医生,女婿韩石忠,上海市市政工程公司工程总监理。

莹君女士,中国石化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退休,现居住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

胡蕙君,又名倪蕙君(随母姓),云翼先生二女,1940年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医生,已退休,现居住在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蕙君女士丈夫周为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病专科专家,退休后被上海市等地多家医院竞相聘请。蕙君夫妇生有一儿叫倪索文,现定居美国芝加哥硅谷从事电脑软件开发研究工作,儿媳陆征,在美国芝加哥留学英语

胡光棣,1944年生,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退休,曾居住在上海市黄浦区万竹街,已经病逝。光棣生有一小孩叫胡昕江,曾在上海市平安保险公司工作。

胡光棣不仅有满腔爱乡情愫,而且有强烈光大其父亲文学思想的责任感和历史感。近年来在广泛收集、征集云翼先生因抗日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散佚的书刊、书信及诗词文稿手迹等遗物,以图付梓发行,以告慰其父在天之灵和对得起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