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是一种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菊科植物,它根、茎、叶、花等都含有毒虫素物质,可用来提取除虫菊酯的原料,用以配制各种杀虫剂,杀灭蚜虫、蚊蝇、菜青、棉铃等害虫。用除虫菊叶做的蚊香,可以杀蚊驱蝇,对臭虫、虱子及跳蚤均有特效。除虫菊也可以直接用来杀灭蚜虫、蚊蝇、菜青、棉铃等害虫,而且具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无抗药性,对人畜家禽哺乳动物无毒害等优点。大力发展人工栽培除虫菊,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文名

除虫菊

亚纲

菊亚纲(Asteridae)

拉丁学名

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

植物界

春黄菊族(Anthemideae Cass.)

亚族

菊亚族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外文名

Pyrethrum

菊目(Asterales)

菊科(Asteraceae),是菊亚纲最大的1科。

亚科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Kitam.)

匹菊属(Pyrethrum)

除虫菊 C. cinerariifolium

命名者及年代

Trevis.

分布区域

陕西,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广东,云南

主要价值

除虫菊是一种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菊科植物,它根、茎、叶、花等都含有毒虫素物质,可用来提取除虫菊酯的原料,用以配制各种杀虫剂,杀灭蚜虫、蚊蝇、菜青、棉铃等害虫。用除虫菊叶做的蚊香,可以杀蚊驱蝇,对臭虫、虱子及跳蚤均有特效。除虫菊也可以直接用来杀灭蚜虫、蚊蝇、菜青、棉铃等害虫,而且具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无抗药性,对人畜家禽哺乳动物无毒害等优点。大力发展人工栽培除虫菊,具有广阔的前景。

药用价值

除虫菊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尤其是疥癣等,还可以用来治疗小儿肠道蛔虫、钩虫等肠道虫病。

栽培技术

1、果林园除虫套栽

一亩果林套栽除虫菊200株,每3—4平方米栽一株,即可有效的抑制害虫进入果园,减免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也可在秋末将除虫菊茎杆截碎埋入地下可杀死越冬害虫。

2、养殖场除虫栽植

牛、羊、猪、鸡、养殖场内,平均4平方米栽一株除虫菊,即可驱避场内蚊蝇。另外,将除虫菊干品粉碎撒入圈舍内,可使禽畜外体不生虱子,跳蚤、臭虫等寄生虫,夏季可控制蝇蛆生溢,防止疾病传播。

3、宅院和室内除虫

院内每四平方米栽一株除虫菊,室内4平方米放一盆除虫菊,即可可起到驱避蚊蝇作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7-60厘米。根状茎短。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银灰色,被贴伏的丁字形或顶端分叉的短柔毛。基生叶花期生存,卵形或椭圆形,长1.5-4厘米,宽1-2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全裂,侧裂片3-5对,卵形或椭圆形;二回为深裂或几全裂,裂片全缘或有齿。中部茎叶渐大,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向上叶渐小,二回羽状或羽状分裂或不裂。全部叶有叶柄,基生叶柄长10-20厘米,中上部茎叶的叶柄长2.5-5厘米。叶两面银灰色,被贴伏压扁的丁字形毛及顶端分叉的短毛。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茎生3-10个头状花序,排成疏松伞房花序。总苞直径12-15毫米。总苞片约4层。外层披针形,长约4毫米,几无膜质狭边,中内层披针形至宽线形,长5-6毫米,边缘白色狭膜质。全部苞片硬草质,外面有腺点及短毛,外层的毛较多。舌状花白色,舌片长12-15毫米,宽4-5毫米,顶端平截或微凹。瘦果长2.5-3.5毫米,约5-7条椭圆形纵肋,舌状花瘦果的肋常集中于瘦果腹面。冠状冠毛长0.8-1.5毫米,边缘浅齿裂。花果期5-8月。

生长繁殖

除虫菊可作春秋两季播种,分根和插条繁殖可酌情而定,一般春播在3-5月份,秋播8-10月份。

整地施肥:备好苗床苗床畦宽1.2米、沟深20-30厘米,每平方米施入人蓄粪肥、草木灰2.5千克作基肥,掺匀耧细整平。

浸种催芽:先将除虫菊种子暴晒1天,用纱布袋包好,放入40度温水中浸泡12小时,待子粒全部吸水膨胀后取出,拌入适量营养土进行催芽,约1周后种子开始萌芽。

精细播种:将开始萌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畦面上,先覆盖一层细土灰,再用麦秸或稻草覆盖,经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约10-15天后,菊苗陆续出土菊苗出土后可用适量人尿兑水浇施催苗,促苗茁壮生长。

分布范围

产地

原产欧洲。中国陕西、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广东、云南都有栽培。

防治方法

除虫菊无须治虫,但需防止枯萎病,用50%托布津或石灰粉对除虫菊田进行防疫消毒,可有效防治。一旦发现有个别枯萎菊苗,应连根拔除,用火烧毁处理掉。

植物毒性

除虫菊头序花序中含有4种0.4-2%的杀虫成分,即除虫菊素甲、乙(pyrethrinI、II)及灰菊素甲、乙(cinerinI、II)。[3]杀虫效力以除虫素甲最强。[1]但上述4种成分性不稳定,容易水解而失效。[2]杀虫的药理作用在于麻痹昆虫的神经;昆虫中毒后,初起呕吐、下痢,身体前后蠕动,继而麻痹,可致死亡,致死时间的长短依药量及昆虫种类而异。一般昆虫,经麻痹醉倒后,可在24小时内复苏;家蝇中毒后,在10分钟内全部麻痹,死亡率60-70%。对节虫动物,鱼类、两栖及爬虫类也有毒;对鸟类、哺乳类毒性不明显。除虫菊素甲的杀虫效果比除虫菊素乙强10倍;灰菊素甲与除虫菊素甲的毒力相当,而灰菊素乙与除虫菊素乙的毒力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