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范铜,是钱币学上的一个特定术语。

中文名

铁范铜

出处

钱币学

出现朝代

北宋

含义

钱币学上的一个特定术语。

简介

北宋初年,四川雅州百丈县始铸宋元通宝铁钱,之后,四川地区的宋代铁钱铸行不衰。铁钱的形制和钱文特征和同样钱文的铜钱不尽相同。有少数铜钱形制和钱文特征与铁钱完全相同,旧钱币界人士分析其中原因,解释成当时制成铁钱的砂型后,为了观察砂型的效果,先将铜液注入,浇铸出一批铜钱作为试验。因为铸造这种铜钱的目的是实验铁钱的范,故称“铁范铜”。

发展历程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五代十国(907-960年)共计53年的动乱时期后,公元960年太祖赵匡撤代后周称帝,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宋王朝虽重新统一了全国大部分领土,但由于连年征战,新生的王朝财政困难百业待兴。北宋经济虽然在前代基础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政治上,由于北部国防线丧失,北宋政府长期处于辽、西夏的威胁之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势衰弱的时期。宋代盛行年号钱,几乎每次改元都要铸造新的钱币。因宋代已普遍使用先进的母钱翻铸法,铸币工艺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铸钱量相当大,为历代罕有。品种、版别也非常复杂,同一种年号钱,有铜质和铁质之分。特别是铁钱的大量发行,可以使统治者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困难,因为铁钱成本低,可以缓解铜钱原料不足的问题。

铁范铜

北宋时期,因四川、陕西及河东等地区与辽、西夏接界,为了防止铜钱外流,政府就在这些地区大力推行使用铁钱,并大量铸造。但铸造铁钱必须要有母钱,而铁母就是为了铸造铁钱而翻砂铸成的铜质母钱。但铁比铜粗劣,熔点高且硬度大,翻铸效果差,所以在大量浇铸铁钱前一般先用铁母浇铸出铜钱作为试验,以检查母钱翻铸的效果。这些以铜汁浇铸的样品,其名为铁式铜钱,俗称“铁范铜”钱,由于此钱存世稀少与铜质铁母同样被藏家视为珍品。安徽省青阳县有一条河流叫作青通河。在这条河上的一座高阳桥下,每年都有大量古钱币出水而且品种十分丰富,主要是以唐、五代十国、北宋这一历史时期的钱币居多,其中不乏珍品。笔者现把有幸见到的三枚北宋早期的“铁范铜”钱,通过贵刊介绍给诸泉友,并献上彩照,共赏之。

宋元通宝

《宋史。食货志》记载,“太祖初铸钱,文日‘宋通元宝’。”《续资治通鉴》系于建隆元年(960年)十二月。钱文亦直读为“宋元通宝”。书体仿八分,是宋代的开国钱币。这一枚“宋元通宝”钱(图1),直径25.98毫米,穿径9.90毫米,厚1.53毫米,重3.4克。另一枚“宋元通宝”钱(图2),直径25 .92毫米,穿径9 .86毫米,厚1.52毫米,重3.4克。

太平通宝

《宋史·食货志》记载,“太宗改元年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为宋代第一个年号钱。形制和“宋元通宝”相似,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这枚“太平通宝”钱(图3),直径25.88毫米,穿径9.88毫米,厚1.56毫米,重3.3克。

铁范铜

共同点

1.通体水坑锈水锈颜色较为相近,背部略带斑驳铁锈红。

2.材质都为淡色红铜。

3.铸造较精,形制与同级铁钱相同。

4.文字书体雄健奔放与铁钱版类同,有别于相应的铜钱。

5.穿径很大,穿口洁净。

6.钱的外缘轮廓、内郭穿口和字口都不够深竣,笔划之间少数地方有枯连。

7.钱文、内郭外侧、外轮内侧的垂直面,均无经过修模处理后形成的拔模斜度。综合上述特征,这三品钱币都应属罕见的“铁范铜”钱。在北宋早期的“铁范铜”钱中,唯“宋元通宝”多一点,而“太平通宝”则因稀少更显珍贵。

区分铁范铜钱币

既用铁范模铸造的铜币,与铁钱文字风格,大小尺寸一样,厚度大于一般流通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