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性喜阳光,也能耐半阴,耐寒,对环境要求不严,适于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贴梗海棠适应性较强,栽培管理比较粗放。树体强健容易管理,具有根系发达、须根较多、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病虫、耐瘠暴、耐水湿、移栽苗木成活率高、生长迅速、适宜各种土质等优点。

中文名

海棠树

别名

八棱海棠树

拉丁学名

Begonia evansiana

植物界

蔷薇科

苹果属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2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1]

海棠树

分布范围

主要集中于河北怀来县境内,又以小南辛堡镇为最多。

生长环境

喜阳光,不耐阴,对严寒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其耐干旱力也很强。多数种类在高燥的向阳地带最宜生长,有些种类还能耐一定程度的盐碱地。喜在土层深厚、肥沃、PH5.5~PH7.0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中生长。海棠萌蘖力强。物候期,随纬度、海拔、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生长繁殖

海棠通常以嫁接和分株方法繁殖,亦可用播种、压条及根插等方法繁殖。

①嫁接:砧木一般用实生苗,枝接、芽接均可。枝接于春季发芽前进行,可用切

海棠树

接、劈接。接穗选取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取其中段(有两个以上饱满的芽),接后壅上细土盖没接穗。芽接在秋季7~9月进行,多用“T”字形接法,接后10天左右,凡芽新鲜,叶柄一触即落者即为接活,数日后即可割断其扎缚。

②分株:多于早春未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进行,挖取从根际萌生的蘖条,分切成若干单株,或将2~3条带根的萌条为一簇,进行移栽。分株时要注意保留蘖条的须根,以确保栽后成活。分栽后要及时浇透一次水,注意保墒,必要时还要遮荫。

③压条和根插:均在春季进行。小苗可攀枝着地,压入土中,大苗用高压法,压泥处均用利刀割伤,保持土壤湿润,待发根后割离母株分栽。根插法主要在移栽挖苗时进行,剪取较粗的主根,剪成10~15厘米为1段,浅埋土中,上面盖草保湿,成活容易。

主要价值

园林应用

观叶植物是叶色或叶形美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类群,主要以赏叶为主,同时也兼赏茎、花、果。秋海棠属植物观赏价值颇高,区别于其它观叶植物的是叶片的变化,包括叶柄的长、短,叶脉的深、浅,以及叶片边缘的锯齿和波纹,部分种类叶片表面还具金属光泽。观叶秋海棠叶形的变化多种多样,常见的叶形有披针形、卵圆形莲状、宽卵形、狭椭圆形、叶肾形、心脏形等;叶色也极其丰富,黄绿、淡红、紫红、深红、中绿、深绿等,并嵌有银白、灰白、紫褐色色斑和不规则斑点、环带和斑纹。铁十字秋海棠主要欣赏的是叶形和叶色的变化,与其它观叶秋海棠的不同之处大致体现两个方面,首先是叶色沿叶脉变色,上叶面具有黄绿色皱纹,密被橘红色绒毛,中央镶嵌红褐色十字形斑纹,另一方面是铁十字秋海棠的叶背色彩,常呈浅绿或淡紫色,被有绒毛或柔毛。铁十字秋海棠叶片表面的锥状毛和多花的大型圆锥状二歧聚伞花序使它在本属内极易识别,其叶脉花纹的独特性也引起了园艺学者们的关注。

海棠树

海棠多以盆栽为主,在园林常作景箱种植,有时亦可作悬挂种植,常摆放于卧室、阳台等向阳处。作为秋海棠属中观叶花卉的一种,利用铁十字秋海棠独有的特征进行造景,在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可美化环境,使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根据观叶花卉的生长特征及开花习性,配合周围环境,包括园林景观的主题、形式、位置、色彩、图案等,可以综合各种因素从而创造出不同的景色效果。像海棠这类具有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的观叶花卉,不仅可以在园林造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室内栽培和庭院观赏的首选之一。[2]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一些乔化特征明显的、长势较旺的品种。如北美海棠中的白兰地、红衣主教、亚当等,地方品种如西府海棠。

定植

定植园一般多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沙质壤土为宜。乔化栽培选用的株行距比常规栽培方式要大,一年生苗多用2m×1.5m或2m×2m,栽植时间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均可,选择1.5m以上优质壮苗,保持完整的根系,表土填穴浇透水后定植。一般大苗要带土球。

栽后管理

主要加强土肥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翻耕防土壤板结。在行间可适当种植矮杆豆科作物抑制杂草。乔化栽培施肥量方法:3~7月施复合肥每株1~1.5kg,9~10月每亩施土杂肥等有机肥3t。水分管理尤为重要,它对苗木成活、植株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及时浇水、排水,要保持土壤良好墒情。

修剪

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修剪,把枯弱枝、病虫枝剪除,以保持树冠疏散、通风透光。夏季要及时除萌蘖、剪除过密枝、病虫枝、竞争枝、重叠枝等,促进树冠早成形。

防治方法

海棠主要的病害有叶斑病、锈病等,每隔20d交替喷50%多菌灵600倍液、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锰锌800倍液防治。主要的害虫有金龟子、卷叶虫、蚜虫、红蜘蛛和角蜡蚧等害虫。用20%扫螨净1500倍液于6月防治红蜘蛛。花后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蚜虫。用吡虫啉防治金龟子、卷叶虫。6~7月用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9%氧化乐果乳油防治角蜡蚧。[3]

海棠树

下级分类

四季海棠

四季海棠是秋海棠植物中最常见和栽培最普遍的种类。其株高15-30厘米,姿态优美,叶色娇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开放,每当开放的时候花香四溢,是人们室内外装饰的主要盆花之一。[4]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品种,它在所有海棠花中树态峭立,如同一位亭亭少女。其花色艳丽,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果实鲜美诱人。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表达着一种离愁别绪,象征着一种游子思乡之情。其株高为5米,叶片为卵形或长椭卵形,枝叶长为3-8厘米,宽为2-5厘米。每年在3-4月就会盛放开来,进入到9-10月就是果实成熟期。

白海棠1335次播放00:14白海棠

白海棠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树种,具有非常高园林价值,能美化环境作用。在药用上可驱风、顺气、舒筋、止痛的功效,能解酒去痰,煨食止痢。在营养价值上可与猕猴桃媲美,有百益之果著称。

湖北海棠

湖北海棠乔木,枝坚硬开张,幼枝被柔毛,后脱落。与垂丝海棠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缘具细锐锯齿,萼片先端尖,花柱3,果椭圆形。[4]

海棠树

历史渊源

176次播放02:20春雨过后的西府海棠,散发着清香味,被皇帝们称为“国艳”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海棠花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在汉代,海棠花就已经与园林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不论是栽培技术还是种植面积,海棠花在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宋代时期,海棠花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终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就被视为“百花之尊”。元朝战火硝烟不断,很多花卉都受到了牵连,不复唐宋时期的昌盛。但是海棠不同,它仍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中国人民如此喜爱海棠,其根本是在于它的丰厚文化内涵,人们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甚至有“花中神仙”之说,同时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5]

海棠花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史料中,记载的并不是它的观赏性,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海棠花的食用价值:《诗经·卫风·木瓜》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全都是属于海棠类的植物,它们在古时候常常被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

汉代时期,海棠就已经进入皇宫内苑中,《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海棠进入皇宫林苑的事情。原来汉武帝修建了一个林苑,于是群臣敬献珍贵的花卉给汉武帝,在群臣敬献的众多名贵的花卉中有四株海棠。这四株海棠非常得汉武帝的喜爱,于是便种植在汉武帝的林苑之中。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曾经写过《上林赋》,其中有“椁、柰、厚朴”等相关的记载,根据后世的仔细考证,发现“柰”就是指中国绵苹果及小果类苹果属植物,也就是海棠。

晋代,海棠花的美丽妖娆,艳丽动人深得人们喜爱。当时在洛阳有一座花园叫金谷园,是当时的荆州刺史石崇建造的,园中种植了很多海棠。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石崇非常喜爱海棠,只是海棠盛开大多没有花香,让他以为憾事,甚至他曾经对盛开的海棠叹道:“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这说明海棠花的观赏价值已经开始得到汉晋人的喜爱和重视。

唐代,海棠无论是在文化发展还是种植范围,甚至是观赏价值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飞跃。《杨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曾将海棠比作杨贵妃,说明皇宫里种植海棠较多。“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正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样“海棠春色”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从此海棠也有了美女佳人的意思。唐德宗贞元年间贾耽担任宰相,编著了一本《百花谱》,书中赞美海棠为“花中神仙”,这本书是最早使用海棠这一称谓的作品。书中还提及四川“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独靖南者有香,故昌州号海棠香国”。此后海棠作为观赏植物的地位与声望日益突出。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诗有“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的佳句,称道成都锦江两岸的海棠花。

五代后蜀孟昶在蜀地封燕王,燕王宫盛植海棠,南宋诗人陆游任成都府安抚使参议官时写下了《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诗,中有“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燕宫最盛号花海”句,称颂成都海棠花繁茂之极,以燕王宫最盛,有“花海”之誉。唐代有一个人曾担任钱塘令,他叫罗隐,南宋诗人咸淳则称呼他为罗江东。罗隐曾经亲手在县署种植海棠花,北宋诗人王禹偁写过一首诗《题钱塘县罗江东手植海棠》,其有“江东遗迹在钱塘,手植庭花满县香;若使当年居显位,海棠今日是甘棠”的赞美。随着岁月的流逝,唐朝所种植的海棠植株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流,但是所留下的海棠品种、种植技术和对海棠花的喜爱会一直流传下去。[5]

宋代,虽然海棠作为观赏植物的地位、文学成就、栽培技术等方面日益突出是在唐朝,但是海棠花却是在宋代才达到鼎盛时期,在宋代研究海棠的书籍层出不穷,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就是《海棠记》和《海棠谱》。在中国宋朝时期,海棠不但深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宋代的帝王对海棠花更是特别的钟爱,不管是宋太宗、宋真宗、还是宋光宗都留下了许多题颂海棠的诗篇,因此海棠的名声更大了,使得喜欢它的人也随之增多。沈立是一位北宋的文学家,他在《海棠记》中记载:“尝闻真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独步于西州矣。”从上述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宋朝时已经显示出了“百花之尊”的风范。《海棠记》书中对海棠的栽培情况也有记载“今京师、江淮尤兢植之,每一本价不下数十金,胜地名园目为佳致”。这就告诉我们在当时,海棠的栽培面积很广,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一株海棠居然在当时没有低于十金的价格,由此可见一斑。宋徽宗在宋朝末年的时候,各地官员都向朝廷进贡珍奇异宝,其中不乏各种名贵的花卉。于是宋徽宗下令在京城开封建成皇家园林,名字叫做“艮岳”,在园中栽培的全是海棠,所以当时的胜景被称作“海棠川”。宋代海棠的特征和习性已达到全面的认识。沈立《海棠记》也记载了海棠的形态特征、种植技术。“棠性多类梨,核生者长迟,逮十数年方有花都下,接花工多以嫩枝附梨而赘之,则易茂矣。种宜墟壤、膏沃之地。其根色黄而盘劲,其木坚而多节,其外白而中赤,其枝柔密而修长;其叶类杜,大者缥绿色,而小者浅紫色;其红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淡粉矣;其蒂长寸余淡紫,于叶间或三萼至五萼,为丛而生;其蕊如金粟蕊,中有须三如紫丝;其香清酷,不兰不麝;其实状如梨,大若樱桃,至秋熟可食,其味甘而微酸。兹棠之大概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海棠的特征习性了解很深。[5]

宋末元初战火不断,举国上下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战火的打击可是海棠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一样,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海棠依然长盛不衰,元代海棠仍然深的人们喜爱,栽植的热情丝毫不减。四川的海棠栽培著称于全国,孔迩是明代的文学家,著有《云焦馆纪谈》,其中有一段描写“元末明玉珍据蜀,其子明升用大足县香霏亭前的海棠花焙茶,茶味极香醇。”这说明元代四川大足的香海棠栽植仍盛。以种植海棠著称于世的不只是四川,江西信州也是大面积的种植海棠。元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高克恭,他不但会画画而且还很会做诗,他在《过信州》诗中有“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的佳句。在诗中写出道信州官道两侧栽种无数海棠的情景。元代诗人牟巘《和刘朔斋海棠》中有“锦里宣华思旧梦,杭州定慧起新愁”诗句,称颂杭州的海棠。元代的文学家陈普《邵武泰宁途间一路海棠》诗称述福建邵武路旁种植海棠。

明代,海棠在明朝遍及全国各地,可谓是无处不在。花园、道路、庭院、寺庙等处都留有海棠的足迹。明万历文坛领袖王世贞在江苏太仓筑“弇山园”,取其名神仙居所。园中大多栽种海棠,并作《弇山园记》称其景:弇山堂“之北,海棠、棠梨各二株,大可两拱余,繁卉妖艳,种种献媚。……每春时,坐二种棠树下,不酒而醉”,娱晖滩是“垂柳、绯梅、蜀棠交荫”。明代栽植海棠非常的兴盛,在北京最出名的主要是以城内的报国寺和韦公祠两个地方,有诗为证“凤城西南报国寺,海棠双树芷幽邃”和“燕京此花驰声价,韦祠为最此为亚”。清初张远在《隩志》中记载:“京师多海棠,初以钟鼓楼东张中贵宅二株为最,嘉(靖)隆(庆)间数右安门外韦公祠,万历中又尚中贵宅所植,高明区中允大相诗‘解家海棠帝苑边,开时车马日喧闹’是也。”[5]

清代海棠的栽培种植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但海棠的种植仍很繁盛。清顺治朝进士、浙江海盐人张惟赤去官归家建私园“涉园”,清叶燮《涉园记》载其园中“退思轩”“前轩庭海棠六七株,扶疏摇曳,皆百余年物”。清乾隆年间,江南文坛领袖袁枚在金陵小仓山构筑私家园林“随园”,园中多处栽植海棠。其孙袁起《随园图说》描写到:“廊外西府海棠二株,花时恍如天孙云锦,挂向窗前”。晚清胡恩燮在南京建私园“愚园”,俗称“胡家花园”。清邓嘉缉《愚园记》称赞园中海棠是:“编竹为藩篱,海棠八、九株,花时嫣红欲滴,为‘春睡轩’。”苏州和扬州的私家园林中都广植海棠。苏州环秀山庄园林辟有“海棠亭”景点。

明朝灭亡后,清朝时期的北京海棠种植仍盛,清光绪《顺天府志》提到慈仁寺海棠已衰败,而西直门外法源寺则大盛,花时游人络绎不绝,上有轩额称“国香堂”。乾隆末至嘉庆时法源寺海棠仍著称,翰林院编修洪亮吉有“法源寺近称海棠,崇效寺员繁丁香”诗句称道。清代北京极乐寺的海棠也很有名,有很多文人骚客对其称赞,具有代表性的是《同润臣仲穆至极乐寺看海棠因游万寿寺》、《甲申浴佛日偕同直出西直门至极乐寺》、《极乐寺海棠初开置酒会客》等优秀的作品。此外,皇家园林颐和园和皇宫御花园及中南海西花厅也植有海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