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的中间储存。

中文名

准时化生产方式

外文名

just in time

概述

准时化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是一种产生于日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产管理方式。

指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工序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1]

JIT 的产生

jit系统的前提是准时生产,然后对出生产过量的浪费(以及其他方面的浪费)、设备、人员等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如此不断循环,促使成本逐渐降低,计划和控制水平也随之不断简化与提高。JIT首先出现于日本,与其国情十分有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大,加之自然资源贫乏,因此在生产管理中,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避免各种可能的浪费;另一方面,土地昂贵,工厂布局必须尽量合理,占地面积小,同时要求物流通畅,减少仓储面积;在他们看来,有库存积压是一种浪费,当然废品则是更大的浪费。JIT的创立者们认为,生产技术的改进固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当各企业在生产工艺上的差异不存在或很小时,只能采取合理配置使用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的方式,以较多地降低成本。[1]

JIT 系统简介

JIT分为:

1.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JIT 要求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所需的产品,即准时生产。JIT的产品仅当后续工序提出要求时才生产,它是一种“拉动”式的生产方式,后工序需要多少,前工序就生产或供应多少。它改变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工序送货的方式,却反其道而行: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提取产品。前道工序按“看板”要求只生产后道工序取走的数量的工件作为补充,现场操作人员根据“看板”进行生产作业。看板系统是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利用看板技术控制生产和物流,以达到准时生产的目的JIT的生产现场控制系统由于使用了看板卡,它是JIT的表现形式。[1]

2.JIT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看板的应用建立于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的基础上。为便于看板的应用,通常在JIT系统中,要进行广义上的生产系统设计,包括市场、加工工艺、生产管理、质量工程、销售、产品设计、工厂布局等。

JIT 方式的目标

JIT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浪费以及无效劳动。具体来说就是:

(1)零废品(2)零准结时间(3)零库存(4)最低搬运量(5)最低机器损坏率(6)短生产提前期(7)低批量 设计者将浪费、无效劳动分为:

(1)制造过剩零部件的浪费和无效劳动(2)空闲待工的浪费(3)无效的搬运劳动(4)库存积压的浪费和无效劳动(5)加工本身的无效劳动(6)动作方面的无效劳动(7)生产不合格品的浪费和无效劳动 为消除上述浪费、无效劳动,就必须不断追求最优生产系统设计和最佳操作状态。[1]

JIT 方式的原则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JIT 对于产品和生产系统设计考虑的主要原则有:

(1)应使产品的设计与市场需求一致(2)应考虑出便于生产的产品设计(3)应尽量采用成组技术和流程式生产(4)应与原材料或外购件的供应者建立联系,为JIT 供应原材料[1]

参考文献

1. J.Browne:《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1989.WadcworthPubliching Company.

2.中国人民大学工业企业管理教研室:《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 3.M.A.Vonderembse and G.P.White:《Operations Man-agment》,1998.West Publishing Company. 4.K.Lockyer : 《Pu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8.Pitman Publishing.[1]

如何运行JIT

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JIT生产方式还需要相应的手段来确保各目标的实现,通常有以下三种手段:

——适时适量生产

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降低甚至避免这种无谓的浪费,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必不可少。

首先,为了实现适时适量生产,首先需要致力于生产环节的同步化。即工序间不停留,一道工序加工结束后,立即转到下一工序,装配线与机械加工几乎同步进行。

其次,要注意对产品的合理设计。具体方法包括模块化设计,设计的产品尽量使用通用件、标准件,设计时应考虑有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以降低时间成本。

再次,JIT要求均衡化生产,即总装配线在向以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来生产各种产品。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必须考虑均衡化生产,将其体现于产品实现计划中,使物流在各作业、生产线、工序、工厂之间均衡地流动。为达到均衡化生产,JIT采用月计划、日计划,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

——弹性配置作业人员

劳动费用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求企业要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求尽量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生产活动。这种人员弹性配置的方法一反历来生产系统中的“定员制”,对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工人必须成为具有各种技能的“多面手”。

——质量管理贯穿其中

JIT生产方式打破传统生产方式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成反比关系,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中来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与低成本,具体方法包括:

纠正措施。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存在产品或设备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这样便可防止次品的重复出现,并杜绝类似产品的再产生,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

预防措施。安装各种自动停止装置和加工状态检测装置,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次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1]

通常的质量管理方法只是在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进行检验,不能有效预防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因为发现问题后如不立即停止生产的话,难免会持续出现类似的问题,同时还会出现“缺陷”的叠加现象,增加最后检验的频次,无形中成本增加。JIT生产方式中发现问题就会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改进。久之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少,企业的生产过程质量就也逐渐增强。

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弹性配置作业人数,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1]

质量保证方法

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自动化是指融入生产组织中的这样两种机制: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第二,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1]

JIT实施手段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也可以概括为下述三方面:生产流程化、生产均衡化、资源配置合理化。[1]

JIT实施手段之一:生产流程化

即按生产汽车所需的工序从最后一个工序开始往前推,确定前面一个工序的类别,并依次的恰当安排生产流程,根据流程与每个环节所需库存数量和时间先后来安排库存和组织物流。尽量减少物资在生产现场的停滞与搬运,让物资在生产流程上毫无阻碍地流动。

“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量的变比。众所周知,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避免这些浪费的手段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为了实现适时适量生产,首先需要致力于生产的同步化。即工序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使其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装配线与机械加工几乎平行进行。在铸造、锻造、冲压等必须成批生产的工序,则通过尽量缩短作业更换时间来尽量缩小生产批量。生产的同步化通过“后工序领取”这样的方法来实现。 “后工序只在需要的时间到前工序领取所需的加工品;前工序中按照被领取的数量和品种进行生产。”这样,制造工序的最后一道即总装配线成为生产的出发点,生产计划只下达给总装配线,以装配为起点,在需要的时候,向前工序领取必要的加工品,而前工序提供该加工品后,为了补充生产被领走的量,必向再前道工序领取物料,这样把各个工序都连接起来,实现同步化生产。

这样的同步化生产还需通过采取相应的设备配置方法以及人员配置方法来实现。即不能采取通常的按照车、铣、刨等工业专业化的组织形式,而按照产品加工顺序来布置设备。这样也带来人员配置上的不同作法:弹性配置作业人数。降低劳动费用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将生产量减少了的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数减下来。具体方法是实施独特的设备布置,以便能够在需求减少时,将作业所减少的工时集中起来,以整顿削减人员。但这从作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标准作业中的作业内容、范围、作业组合以及作业顺序等的一系列变更。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变更,作业人员必须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1]

JIT实施手段之二:生产均衡化

生产均衡化是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所谓生产的均衡化,是指总装配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生产各种产品。为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必须加以考虑,然后将其体现于产品生产顺序计划之中。在制造阶段,均衡化通过专用设备通用化和制定标准作业来实现。所谓专用设备通用化,是指通过在专用设备上增加一些工夹具的方法使之能够加工多种不同的产品。标准作业是指将作业节拍内一个作业人员所应担当的一系列作业内容标准化。

生产中将一周或一日的生产量按分秒时间进行平均,所有生产流程都按此来组织生产,这样流水线上每个作业环节上单位时间必须完成多少何种作业就有了标准定额,所在环节都按标准定额组织生产,因此要按此生产定额均衡地组织物质的供应、安排物品的流动。因为JIT生产方式的生产是按周或按日平均,所以与传统的大生产、按批量生产的方式不同,JIT的均衡化生产中无批次生产的概念。[1]

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均衡化生产和单件生产单件传送的又一重要前提。丰田公司的标准化作业主要是指每一位多技能作业员所操作的多种不同机床的作业程序,是指在标准周期时间内,把每一位多技能作业员所承担的一系列的多种作业标准化。丰田公司的标准化作业主要包括2个内容:标准周期时间、标准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存量,它们均用“标准作业组合表”来表示。

JIT实施手段之三:资源配置合理化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是实现降低成本目标的最终途径,具体指在生产线内外,所有的设备、人员和零部件都得到最合理的调配和分派,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及时的方式到位。

从设备而言,设备包括相关模具实现快速装换调整,例如,丰田公司发明并采用的设备快速装换调整的方法是SMED法。丰田公司所有大中型设备的装换调整操作均能够在10分钟之内完成,这为“多品种、小批量”的均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生产区间,需要设备和原材料的合理放置。快速装换调整为满足后工序频繁领取零部件制品的生产要求和“多品种、小批量”的均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这种颇繁领取制品的方式必然增加运输作业量和运输成本,特别是如果运输不便,将会影响准时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合理布置设备,特别是U型单元连结而成的“组合U型生产线”,可以大大简化运输作业,使得单位时间内零件制品运输次数增加,但运输费用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为小批量频繁运输和单件生产单件传送提供了基础。

人员而言,多技能作业员(或称“多面手”)是指那些能够操作多种机床的生产作业工人。多技能作业员是与设备的单元式布置紧密联系的。在U型生产单元内,由于多种机床紧凑地组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并且便于生产作业工人能够进行多种机床的操作,同时负责多道工序的作业,如一个工人要会同时操作车床、铣床和磨床等。[1]

JIT与看板管理

在实现JIT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看板(Kanban),看板是用来控制生产现场的生产排程工具。具体而言,是一张卡片,卡片的形式随不同的企业而有差别。看板上的信息通常包括:零件号码、产品名称、制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容量、看板编号、移送地点和零件外观等。[1]

看板管理看板的功能

JIT生产方式中,看板的功能如下:[1]

(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看板中记载着生产量、时间、方法、顺序以及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工序领取。“后工序领取”以及“JIT生产”就是这样通过看板来实现的。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一条规则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表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通过看板的运用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以及适量运送。

(3)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易于管理。通过看板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库存情况等等。

(4)改善的工具

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的中间储存。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制品库存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道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而且即使有人员过剩,也不易察觉。根据看板的运用规则之一"不能把不良品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所需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全线停工,由此可立即使问题暴露,从而必须立即采取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生产线的"体质"不断增强,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JIT生产方式的目标是要最终实现无储存生产系统,而看板提供了一个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工具。

看板管理的五大原则

后工序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向前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需要彻底改变现有流程和方法。

前工序应该只生产足够的数量,以补充被后工序领取的零件:在前两条原则下,生产系统自然结合为输送带式系统,生产时间达到平衡。

不良品不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没有库存,后工序一旦发现次品必须停止生产,找到此品送回前工序。

看板的使用数目应该尽量减小:看板的数量,代表零件的最大库存量。[1]

应该使用看板以适应小幅度需求变动:计划的变更经由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紧急状况,依照看板取下的数目自然产生。

看板的分类

在实际JIT系统中,根据需要和用途的不同,使用的看板可以分类为:

在制品看板(production card):(1)工序内看板,(2)信号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必须生产和定购的零件、组件的种类和数量。

领取看板(withdrawal card):(1)工序间看板,(2)对外订货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应该向之前工序领取的零件、组件种类和数量。

临时看板[1]

看板与JIT的关系

看板管理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因此也有人将JIT生产方式称为“看板方式”。但是严格地讲,这种概念也不正确。日本筑波大学的门田安弘教授曾指出:“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生产技术综合体,而看板管理仅仅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工具之一。把看板管理等同于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因为如前所述,JIT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而看板只不过是一种管理工具。决不能把JIT生产方式与看板方式等同起来。看板只有在工序一体化、生产均衡化、生产同步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运用。如果错误地认为JIT生产方式就是看板方式,不对现有的生产管理方法作任何变动就单纯地引进看板方式的话,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在引进JIT生产方式以及看板方式时,最重要的是对现存的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组。[1]

JIT的运作流程模式和条件

一、运作模式

1.供应商就近设厂。

2.企业给供应商长远的订单和FCST。

3.供应商据此备合理库存。

4.企业派品检人员驻厂检验。

5.供应商根据需求DN送货结款。

二、JIT 对供需双方的优劣势分析

1.企业获得了更少时间、更低资金占用、更少库容占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程序复杂的大厂,仅仅签核就需要2天-2周,而现在一个FCST就可以搞定。由于按需求交货,按交货付款,所以企业几乎没有资金占用。由于供应商几乎是随叫随到,企业备库存只有1-2天,故而资金和库容占用非常少。

2.对于供应商来说,好处是获得了长远订单,并有充足的备料时间。但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如果企业素质不高,订单或FCST不够准确,生产无计划,那么就会频繁交料,就会有库存无限增大,却还面临砍单而致呆滞的风险。

三、JIT的若干条件

JIT的运行并不是无条件的,也不适合所有的行业。

1.仅适合零件组装行业,如汽车、电子行业。对于这些行业而言。每款最终产品有非常多的零件,而超过组装需要的零件都是浪费。[1]

2.产品必须重复生产,最好是由模具生产(即一款产品在某段时间内有很多间断和非间断需求)。

3.走JIT的企业一般是制造业大厂,程序比较复杂,因此可节约很多时间。

4.走JIT的企业对土地、资金的占用看得比较重,所以在保税区的企业一般采用。

5.订单和FCST必须要有一定的准确度和参考性。

6.物料最好是共用料,便于一款产品死掉后,被其它产品吸收。

四、JIT的实质

1.将供应商变成企业的仓库。

2.将资金成本占用在供应商处,即让供应商代垫物料成本。

3.在供应商家品检,避免往返补料和异常而影响生产。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降低成本这一基本目标,对应于上述这一基本目标的三个子目标,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也可以概括为下述三个方面:

1、适时适量生产。即“Just In Time”本来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当今的时代已经从“只要生产得出来就卖得出去”进入了一个“只能生产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否则的话,由于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而避免这些浪费的方法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JIT的这种思想与历来的有关生产及库存的观念截然不同。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在劳动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降低劳动费用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将生产量减少了的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数减下来。这种“少人化”技术一反历来的生产系统中的“定员制”,是一种全新的人员配置方法。

实现这种少人化的具体方法是实施独特的设备布置,以便能够将需求减少时各作业点减少的工作集中起来,以整数削减人员。但这从作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标准作业时间、作业内容、范围、作业组合以及作业顺序等的一系列变更。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变更,作业人员必须是具有多种机能的“多面手”。

3、雇员保证。历来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即要提高质量,就得花人力、物力来加以保证。但在JIT生产方式中,却一反这一常识,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这里所讲的“自动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设备、监控系统的自动化,而是指融入生产组织中的这样两种机制: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监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的设备运行机制。为此在设备上开发、安装了各种自动停止装置和加工状态监测装置;第二,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和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动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依靠这样的机制,不良产品一出现马上就会被发现,防止了不良产品的重复出现或累计出现,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于一旦发生异常,生产线或设备就立即停止运行,比较容易找到异常的原因,从而能够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异常情况的再发生,杜绝类似不良品的再产生。[1]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在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进行检验,如有不合格进行返工或作其他处理,而尽量不让生产线或加工中途停止。但在JIT生产方式中,却认为这恰恰是使不良产品大量或重复出现的“元凶”。因为发现问题后不立即停止生产的话,问题就得不到暴露,以后难免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一旦发现问题就使其停止,并立即对其进行分析、改善的话,久而久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企业的生产素质就会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