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豫剧团是誉满台湾、驰名国际的“飞马豫剧队”的前身;原隶属于留越国军管训总处。

简介:

国宝级豫剧艺术大师张岫云女士,于富国岛一无所有的艰困环境中,呕心沥血、克服万难,创组而成的一个行当齐全、角色兼备的剧团。

经历:

1949年年底,国军38000千余人,在黄达云将军率领下,进入越南欲假道来台,不料法人罔顾国际正义,将这些人一律羁留越北蒙阳地区的荒野中,在露天下度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集中营生活。张岫云女士就是在这种饥寒交迫、精神极度苦痛的状况下,欲以其身怀豫剧绝艺,来调剂同胞们的苦闷生活。但所谓“红花还须有绿叶扶持”,颇有“孤掌难鸣”之慨;适巧幸遇一位爱好豫剧的杜倩筠女土及会拉曲剧弦的赵径高同乡,于是他们就凑合起来,拟排演一出《秦雪梅·观文》。岫云女士主演秦雪梅,并教授杜女士演小生商林,再教赵同乡摸索着拉梆子弦。如此加紧排练,没几天,居然在蒙阳营区演出了。就此牛刀小试,竟轰动了整个营区,使全体受难者精神上获得莫大的鼓舞。张女士精湛的剧艺,深获赞誉。这是豫剧在越南展演的开端。

1950年四五月间,留越军民由蒙阳陆续集中到富国岛之后,张女士又结识了酷爱豫剧且能唱老生的张子明和会拉梆子弦的张本立,还有略懂鼓艺的胡君等几位同乡,经过十余日的排练,竟又排演了一出《南阳关》。张女士主演小生伍云昭,子明饰演韩擒虎,本立操琴、胡君司鼓,终于在管训总处的晚会上献演了。就此一鸣惊人,博得一致的佳评。于是张女士便开始发挥其高度的智慧,施展其蓄意已久的伟大抱负,致力于剧团的创组与成立。

嗣经张女士苦心孤诣、精心策划、到处访求,又访到几位能唱曲剧的同乡暨几位略具京剧根底的同仁,与其聚集在一起,自任总教头,教授他们重新学习豫剧。在二总队的隶属下,一个小型剧团一新生豫剧团就诞生了。大家都“教不倦”、“学不厌”地勤加排练,不数月间,张女士的拿手好戏,如《贩马记》、《桃花庵》、《秦香莲》、《香囊记》等名剧,均能次第在各单位演出。由于张女士出神入化的演技及其他人员学习进步的惊人,豫剧简直风靡了全富国岛。此时,营区内在上级的积极倡导下,宛如雨后春笋似的相继成立了十多个剧团,计两个京剧团,粤、越、川、滇、冀、评等各地方戏,应有尽有,但都远不及豫剧团广受欢迎,而使豫剧独获最高评价。每逢有要员或侨界领袖莅岛巡视及慰问时,欢迎的晚会上必然要演出豫剧。因此豫剧非特蜚声全岛,且更声震西贡。

1952年春夏之间,张女士因演出成绩卓越,表现特优,被荣调管训总处,而“新生豫剧团”亦随之晋级改组为管训总处的“中州豫剧团”了。此时,张女士乃更积极地延揽人才,扩大组织,加紧培训;未几,不仅文戏能演,即征讨挞伐之武戏亦都能上演。随即展开一连串的劳军演出。到处备受欢迎和赞誉。

职员介绍

团中司职的人员,除总负责人张岫云女士领衔主演兼总教师外,计有32人:(一)团务行政李久涛,“衣箱”画制王三河;(二)文场领导张本立、赵径高,武场领导郑希臣,下手活有胡君、赵希昌、黄忠立等;(三)演员——坤小生杜倩筠、王淑娴,小生(兼青衣)魏成钧,老(须)生张子明、路允亭,二旦王松鑫,花旦钱宛平,老旦王更新,彩旦杜伍堂,净角杨文炳,三花杜书振,丑角孙化敏,配角杨诗荣、丁颖俟,龙套李根绪、王福星、杨青山、傅坎川;(四)后台衣箱常树彦、于红海,包头牛振雷,盔头李伦心,前台检场老孙,炊事员王鸿举。

上述这些演员暨文武场人员,大都是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只是秉持着个人的天赋、爱好及苦学精神,在短时间内都能有长足的进步,且能入戏和称职;同时,所用的服装道具和场面上用的乐器,更都是他们凭借智慧与万能的双手,利用麻袋、破帐幕、被单、木、竹、破铜、烂铁等各种废物,以手工制作而成。实不能不令人感佩而视之为奇迹[1]

代表作:

所演出过的剧目,计有:《南阳关》、《贩马记》、《桃花庵》、《莲花庵》、《秦香莲》、《秦雪梅·观文·别俯·吊孝》、《大祭桩》、《香囊记》、《洛阳桥》、《阴阳河》、《玉虎坠》、《三上关》、《白马关》、《老羊山》、《破洪州》、《平辽东》、《三上轿》等20余出。这些戏中所有的戏词念白,因属无剧本,全是张女士从记忆中得来,以口授方式教给大家;每个角色的唱腔与做表,无不是由张女士各自一一地口传心授;连文武场的配乐,亦复如此。演出的结果,却出出都会使人赏心悦目而击节称赞。尤其是《贩马记》、《桃花庵》、《秦香莲》、《刀劈杨藩》、《香囊记》等,更使人有百看不厌之感。

“中州豫剧团”自成“军”后,全体人员在张岫云女士领导下,不辞辛劳,不计代价,不停地为演出而碌碌终日,艰苦备尝,从不怨尤,无任何目的,为的是调剂同胞们的生活,激励民心士气,藉以宣扬中原文化,推展豫剧艺术。

1953年4月,应侨团之邀,将赴越都西贡公演。正当大家准备加工排演之际,欣闻即将返台的确实消息到来;大家都急切地期待着登航起程,自然放弃了西贡之行。回到台湾之后,“中州豫剧团”便易名改组为“陆战队飞马豫剧队”。使豫剧艺术在台湾愈加发扬光大,绽出了灿烂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