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叶杨(拉丁学名:Populus adenopoda Maxim.)是杨柳科杨属植物,乔木,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树冠卵形。小枝较细,暗赤褐色,芽圆锥形,有粘质,叶片卵状圆形或卵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内曲圆锯齿,齿端有腺点,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侧扁,苞片条裂,有长缘毛,花盘齿裂。花序轴有毛;蒴果卵状长椭圆形,种子倒卵状椭圆形,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阳坡灌丛中、杂木林中,或沿河两旁,有时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交成林。

木材白色,心材微红,干燥易裂,供建筑、器具、造纸等用。

西天目山禅源寺一带有三百年以上的古老响叶杨大树,高达38米,胸径60厘米。

中文名

响叶杨

杨柳目仅杨柳科(Salicaceae)1科。

外文名

ChinaAspen

拉丁学名

Populus adenopoda Maxi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杨柳目(Salicales)

别名

风响树

杨属(Populus L.)

亚属

白杨组(Sect. Populus)

响叶杨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79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白杨组

变种

大叶响叶杨

变型

小果响叶杨、楔叶响叶杨

形态特征

响叶杨

乔木,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光滑,老时深灰色,纵裂;树冠卵形。小枝较细,暗赤褐色,被柔毛;老枝灰褐色,无毛。芽圆锥形,有粘质,无毛。叶卵状圆形或卵形,长5-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内曲圆锯齿,齿端有腺点,上面无毛或沿脉有柔毛,深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幼时被密柔毛;叶柄侧扁,被绒毛或柔毛,长2-8(12)厘米,顶端有2显著腺点。

雄花序长6-10厘米,苞片条裂,有长缘毛,花盘齿裂。果序长12-20(30)厘米;花序轴有毛;蒴果卵状长椭圆形,长4-6毫米,稀2-3毫米,先端锐尖,无毛,有短柄,2瓣裂。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2.5毫米,暗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主要变种

变型

小果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axim.f.microcarpa C.Wang et Tung):与原变型区别,蒴果较小,长2-3毫米;果序较细较短。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海拔1400米地区。

楔叶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axim.f.cuneata C.Wang et Tung):该变型与响叶杨(原变型)主要区别在于叶基部楔形。分布于中国云南。

变种

大叶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axim.var.platyphylla C.Wang et Tung):小枝粗壮。冬芽大,长达2厘米。叶宽大,卵圆形,长15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疏齿至粗锯齿。分布于中国云南。

生长环境

响叶杨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阳坡灌丛中、杂木林中,或沿河两旁,有时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交成林。为喜光树种,不耐蔽荫,不易维持较好的郁闭,在浙江省西北部山区,常见于瘠薄的向阳山地灌丛中或散生在向阳的山麓,后者一般长成通直的大树。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黄壤、黄棕壤,沙壤土、冲积土、钙质土上均能生长。在海拔300米上下土壤深厚肥沃的冲积土上,生长最为迅速;在贫瘠的向阳露岩上,长成弯曲细长的干形。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幅度较大,酸性、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响叶杨对气候的适应力很强,耐早、耐寒,能忍受40℃的高温和-20℃的低温。但其最适应的气候条件为:年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温度10-20℃,相对湿度在70%左右。

分布范围

响叶杨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临安天目山、龙泉风阳山、富阳、建德、淳安、奉化、天台、云和、泰顺和杭州等地)、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繁殖方法

采种

种子成熟因地而异,浙江西北部山区在4月中旬;浙江南部地区在4月上旬。响叶杨是易飞散的种子,必须每天观察果的变化,当部分果实裂嘴,刚刚吐出白絮时,就要抓紧采收。用采种刀采取果穗或小枝。果穗采得后,在室内放置后熟3-4天,选晴朗无风的天气,把果穗搬到晒场上晒,待日落后用细软的竹枝抽打,边打边翻动,使絮毛与种子脱离,然后过筛。每百斤果穗约可出纯种子0.5千克左右。种子千粒重为0.37克,每市斤约右135万粒。处理好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放置15天后,发芽率降低50%,一个月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率。如隔年贮存种子,需充分晾干后,置于有干燥剂的密封容器内,在低温条件下贮存。

播种

响叶杨应随采随摇,发芽率达95%。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将种子与沙拌匀后撒于播种沟内,不需覆土,但需覆草。若遇干旱,每天喷水一次。7天后,揭去覆草,苗木已基本出齐。每亩播种量为1千克。

要抓好苗期管理。虽然响叶杨发芽率高,出土快而整齐,但忽视管理,苗在1-2天内会全部枯死。不是在林问育苗的,必须搭好荫棚。苗木出土后,要保持苗床表面湿润,天晴每天要用喷雾器喷水,喷水不宜过多,至表土湿润即可。真叶形成后,根系逐渐深入土层,应减少浇水次数而增加水量。同时开始间苗拔草,避免土壤过湿,注意通风,定期喷洒波尔多液以防治立枯病、炭疽病及叶斑病。60天后,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此时不但需要大量水分,而且需要养料,这段时间的中耕、除草、施肥应及时进行,并继续做好间苗、定苗工作。9月底,苗木进入生长缓慢期,10月底叶片开始变色,应停止浇水和施肥,以防苗木徒长而受冻害。当年平均苗高150厘米,根径1-1.5厘米,每亩产苗3万株。

栽培技术

选地:

响叶杨的造林地应选择酸性、微碱性的黄壤、黄棕壤。最适宜的是海拔300-700米的向阳山坡,同时宜与杉木、马尾松混交。

定植:

响叶杨宜在荒山挖大穴造林,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深60厘米,株行距2米×2米。

抚育:

造林后3年内,进行块状抚育,逐年扩大。将杂草埋于距恨际30厘米的上坡处。3年后幼林已接近郁闭,可以进行全面的劈草松土抚育,让其恨系亢分舒展,加快生长速度。

病虫防治

响叶杨的主要虫害是为害叶子的避债蛾,可喷洒90%敌敌畏1000倍液杀之。少数树干发现天牛为害,可用药剂堵塞蛀孔。

主要价值

木材白色,心材微红,材质和强度都比一般杨树好,少心腐病。是中国浙江省用作黄杨木雕的重要用材。另外,可供房屋建筑、家具,造纸等用材。叶含挥发油0.25%,叶可作饲料。为长江中下游海拔1000米以下山区土层深厚地方重要造林树种。根入药,行气温中,主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