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巡洋舰具有多种作战能力,主要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战舰。用于海上攻防作战,掩护航空母舰编队和其他舰队编队,保卫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攻击敌方舰艇、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标,登陆作战中进行火力支援,担负海上编队指挥舰等。由于其巡洋舰装备有与其排水量相称的攻防武器系统,精密的探测计算设备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因此按主炮口径分为重型巡洋舰和轻型巡洋舰。主炮在127mm到155mm之间的为轻型巡洋舰,155mm到203mm之间的为重型巡洋舰。

中文名

轻巡洋舰

外文名

light cruiser

排水量

0.8万吨-2万吨

简称

CL

概述

巡洋舰(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历史上巡洋舰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帮助。但是在现代这个区分已经消失了。

现代巡洋舰排水量一般在0.8万吨-2万吨,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大部分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它们的作用完全被驱逐舰代替。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巡洋舰为两级: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以及苏联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历史背景

早期

轻型巡洋舰海上工作

轻型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9世纪出现,早期称为护卫舰。在帆船时期,护卫舰指的是小的、快速的、远距的、装甲轻的(只有一层炮甲板)的船只,这些船一般用来巡逻、传递信件和破坏敌人的商船。舰队的主体则由战列舰组成,这些舰只比护卫舰大得多,也慢得多。护卫舰一般逃避这样的战舰,也不参加这样的战舰之间的舰队海战。最早的铁甲舰也只有一层炮甲板,因为它们的装甲太重了,没法像更早的风帆战列舰一样装备多层炮甲板。尽管它们是带有大炮的大船,而且也可以像战列舰一样作战,它们依然被称为护卫舰。因此护卫舰这个词的意义就开始变化了,原来的小帆船被改称为巡洋舰。发展

长时期里巡洋舰弥补了非常轻型的船只如鱼雷艇与战列舰之间这个空子。巡洋舰足以抵挡小的船只的进攻,而且足以能够远离自己的基地航行。而战列舰虽然在作战时威力非常大,但它们太慢和需要太多的燃料(尤其是在使用蒸汽机后这个区别就更加明显了),它们很难远距离作战。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和20世纪初巡洋舰是一支舰队的远程威慑武器,而战列舰则待在基地附近。巡洋舰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袭击敌人的商队。巡洋舰比较注重速度,采取瘦长、利于加速的船体以优化高速航行。

重巡洋舰

19世纪前后,殖民地遍布世界的英国皇家海军尤其注重巡洋舰。一支强大的巡洋舰舰队使得英国能够使用比较少的耗费来控制大量海域。这些巡洋舰可以侦查敌情,保护战列舰舰队开赴远处,也可以群攻。比如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尾随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直到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到达并击沉俾斯麦号。一艘英国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得以分散德国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的优势火力。虽然英舰受创,但是德舰不敢恋战,最后决定逃往港口。

进入主力编队

轻型巡洋舰也被编入主力舰队作为侦查和巡逻用。随着战列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吃水和大小也不断增大。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比较小的、很快的战列舰。19世纪末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数年后下水的巡洋舰就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战列舰。美国的白色舰队在下水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一支舰队往往含有很老的舰只,也含有很新的舰只,而新舰往往比老舰大得多。

中国早期轻型巡洋舰

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被迫开始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轻巡洋舰的炮径为6.1英寸(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以上(8英寸,即203毫米)。华盛顿海军条约中8英寸为巡洋舰的炮径上限。但有几艘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之上:它们分别是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德国)、两艘敦刻尔克级(法国)、两艘阿拉斯加级(美国)。它们是条约时期的超级巡洋舰,是战列巡洋舰在二战的延续。护卫巡洋舰

1880年至1910年期间各国还建造了许多小得多的护卫巡洋舰。由于它们的装甲很少,这些装甲不是装在船侧,而是装在甲板内。

一种更小的巡洋舰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快速装配了小炮的商船。这些船被用来为其它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航速慢、火力弱、装甲弱,因此它们实际上几乎无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均使用装配了巡洋舰火炮的小商船来袭击盟军商船,因为这些商船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些到底是什么船。一些大的远洋轮也被这样改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袭击敌方,这些船的优点在于它们的高速度(56千米每小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再次使用这样的船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英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保护商船队。

改进创新

轻型巡洋舰

轻型巡洋舰改进之后得到战列舰,战列舰在设计时的一个不成文规定是它们的装甲应该可以在常规交战距离上抵挡它们自己的炮火,这样的设计才被看作是合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有过一种破坏这样均衡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比战列舰要快得多,但是在火力上与战列舰一样的舰只,这些舰只的作用在于追击敌人的巡洋舰,尤其是活跃于各大洋、主要用于破交战的装甲巡洋舰。在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阿巴斯诺特·费希尔主持下,这种被称为战列巡洋舰的军舰的首舰1907年4月14曰在阿尔维克船厂下水,它就是“无敌”号。

这些介于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的军舰吨位、火力与战列舰相当,但其装甲却很薄弱,仅相当巡洋舰水平,省下来的重量被投资到引擎和火力中。其结果是一种拥有高机动性的战舰:比任何巡洋舰火力都强,但比战列舰更快。战巡之父对这种军舰赞赏有加,因为当时仅次于战列舰的海军主力----装甲巡洋舰在面对战列巡洋舰25节以上高速时,等待后者的只有屠杀。

它们的设计非常成功,至少圆满完成了设计需求。例如1914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和随后的多格尔沙洲海战中,战列巡洋舰就对其设计对手显示了其绝威力。但是在舰队作战时针对敌人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它们非常脆弱。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这种缺陷是很明显的,遭到重大损失。战后英国海军将许多战列巡洋舰拆毁了,剩下的在其允许状态下装甲被加固。不过拆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重型军舰的数量和排水限制。

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舰队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过程中也显示出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脆弱的弱点。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炮火上与俾斯麦号一样强大,但是在装甲上却弱得多。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还未能够击中俾斯麦号就被俾斯麦号炮火击中,胡德号装甲被击穿后引起弹药库爆炸,断裂为两半,迅速下沉。1419名水手中只有三人幸存。

发展历程

世界著名轻型巡洋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即使最快的巡洋舰也比不上飞机快,而飞机的作战范围不断扩大,最后可以跃大洋作战。这使得单艘船只或者小部队独立作战的机会减小。20世纪后期只有非常大规模的舰队一起作战,这样的舰队可以抵挡几乎所有空袭。这使得大多数海军注重设计只完成一个任务的船只,尤其是反潜和反空船只。大多数舰队中的多功能大船消失了。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秘鲁海军、意大利海军是如今尚拥有巡洋舰的海军。

苏联海军将巡洋舰当作它们的作战舰队的基础。战后它们建立了一支拥有大炮的舰队,但很快它们就被装载大量导弹和大量反空导弹的大船取代了。苏-俄最著名的巡洋舰是在80~90年代建造的基洛夫级,共4艘。其核动力系统可为本舰提供30节以上高速和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除最新的“彼得大帝”号外,其它三艘的目前状态均很差,前两舰“乌沙科夫”(原“基洛夫”号)和“拉扎列夫”号(原“伏龙芝”号)甚至已经在筹备拆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的中心是航空母舰。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本来设计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意图在于提供极强大的反空力量。出于公共关系的考虑这些船被误名为巡洋舰,目的在于强调神盾战斗系统的作战能力。不过从1981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下水后这个级别的船只获得了一系列改善,使得它们的反潜和对地面攻击的力量(使用巡航导弹)大大加强。与它们的苏联对手一样,这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也可以作为整个作战群的中心。

著名战舰

建造背景

现代轻型巡洋舰

由于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美国海军自1936年10月开工建造圣路易斯号后,直到1940年4月没有开建一艘巡洋舰,这个时期长达40个月。为了应付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军迫切需要建造新舰,但在舰型的设计上还未能达成一致。伦敦海军条约限制轻巡洋舰的最高吨位是8000吨,且主炮不超过6英寸。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建造就相当于缩小版的布鲁克林级,另一种意见是建造更轻型的巡洋舰,以便与驱逐舰协同作战。在投标竞争中发现双联装的6英寸/47倍身管长的主炮效能不佳,因此采用了5英寸/38倍身管长的新式主炮。经过一年多的争论,1937年7月才最终确定了建造标准排水量6000吨的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配置

亚特兰大级的船体类似布鲁克林级,保留了舰尾的横梁,后甲板下甚至还有机库。主机包括四台高压锅炉。与其他美国巡洋舰不同的是,它采用了与驱逐舰类似的双轴涡轮,可产生75000马力,达到32.5节的最高航速。在试航中亚特兰大号开出了78985马力,33.67节的最高速,当时的排水量为7404吨,在战时因为装备了更多的武器,航速有所下降。

武器

主炮为16门5英寸Mk12型,口径与驱逐舰的相同,但是炮塔超多,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舰桥前方和舰尾各有三座双联装炮塔,在舰体后部指挥塔两侧还有两座。防空设置包括三座四联装高炮,两座并列于舰桥左右,第三座在后部指挥塔上方。为了更符合驱逐舰编队旗舰的作战身份,还安装了两座从早期重巡洋舰上拆除的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后来又换装了从西姆斯级驱逐舰上拆下来的四联装发射管。其他武器包括声纳和深水炸弹,无舰载机。

亚特兰大级共建成四艘,两艘战沉,堪称美国海军战功卓著的一级战舰。因其在战争初期就已建成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几乎参与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每一次军事行动,为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海军在本级舰的基础上变动了防空武器,又建造了七艘奥克兰级轻巡洋舰。

战斗经历

原始轻型巡洋舰模型

亚特兰大号:完工后编入大西洋舰队,为第10巡洋舰舰队的旗舰。后转入太平洋舰队的第11巡洋舰舰队,仍担当旗舰。1942年6月,编入第16特混舰队,与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一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后来作为TF61.2的成员南下瓜岛,8月24/25日参加东所罗门群岛海战,10月又编入TF64参加了圣塔克鲁斯海战。后来一直活跃于该地区,不断为瓜岛守军输送补给。11月12/13日,在瓜岛战役里最惨烈的瓜岛以北海战中,遭遇日本舰队。本舰首先被日驱逐舰“晓”号的鱼雷击中,后又遭到己方“旧金山”号重巡洋舰的误击(也有资料认为是日本军舰击中了它),美舰队副司令斯科特将军也在此时阵亡。鱼雷给亚特兰大号的左舷动力舱造成很大破坏,使其逐渐丧失动力。13号中午在瓜岛北方三海里处被放弃并自沉。日舰“晓”号也在此役战沉。朱诺号

完工后编入大西洋舰队第10巡洋舰舰队,后转入第8巡洋舰舰队。在1942年8月22日转入太平洋舰队前,参与了对维希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岛(Martinique)和瓜达鲁佩岛(Guadaloupe)的封锁。在太平洋舰队中,它首先服役于第11巡洋舰舰队。9月上旬,编入第18特混舰队,该舰队的主力是“黄蜂”号航母,但不幸的是该舰于9月15日被日潜艇击沉,“朱诺”号救起了部分幸存者。后又加入TF17(主力为“大黄蜂”号航母),参加了对肖特兰岛的空袭和圣塔克鲁斯海战。11月上旬,作为TG62.4的成员也参与了12号晚上的战斗。在“亚特兰大”号被重创的同时,“朱诺”号的左舷挨了一枚鱼雷,丧失了一半动力。第二天中午返航途中,这艘不幸的战舰又中了日本潜艇伊-26号的鱼雷,在20秒钟内即沉入大海,其余美舰因为害怕被攻击而未施救援,“朱诺”号上仅10人幸存。阵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从此美军不再把一家人分配在同一艘战舰上。

1945年日本投降后,停泊在横须贺军港的“圣地亚哥”号,总算是为沉没的姐妹舰报了仇。

圣地亚哥号

完工后即在珍珠港加入了TF17特混编队,参加了瓜岛战役,负责护送运输船队。当时参加了对肖特兰岛的空袭,几周后又参加了圣塔克鲁斯海战。后来的数月中,它一直在南太平洋海域奋战,参加了对蒙达和布干维尔的登陆。1943年夏天编入美英联合舰队TF36.3(包括美国航母“萨拉托加”号和英国航母“胜利”号),支援对新乔治亚岛的登陆。11月,编入TF38参加对拉包尔基地和塔拉瓦岛的空袭。12月,支援对吉尔伯特群岛的登陆后,又支援了对夸贾林岛日本基地的袭击,击伤了日巡洋舰“五十铃”号和“长良”号,后返回旧金山整修。1944年1月回到珍珠港,加入TF58,参与了对马绍尔群岛日本基地的袭击、对恩尼威托克岛的登陆、和对特鲁克岛的袭击。此后再次返回旧金山整修。1944年5月参加了对马儿库斯岛和威克岛的空袭,6月支援在关岛和提尼安岛的登陆,并攻击了帛硫群岛。年底,又参加了对冲绳岛和台湾的袭击。10月,加入TG38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后加入快速航母编队进攻台湾、菲律宾、印度支那、冲绳岛和日本本土,直到战争结束。日本投降后,本舰是第一艘进入东京湾的美国战舰。战后被用来运送回国的军队,1946年11月4日除役封存,1960年在西雅图解体。

圣胡安号:1942年6月在圣地亚哥海军基地加入TF18,随即护送部队前往所罗门群岛并在图拉吉岛登陆。8月,参加瓜岛战役。8月4日的萨沃岛夜战中,因隶属东巡逻队而未受损伤。圣塔克鲁斯海战中,隶属TF61,在空袭受伤。在努美阿基地修复后回到南太平洋,继续同航母编队一起活动在珊瑚海。12月它返回Mare岛进行整修。1943年2月返回太平洋后参加了对恩尼威托克岛的登陆。整个1943年间,它参与了对帛硫、雅普、乌立提群岛的攻击和在荷兰迪亚的登陆。1944年夏,参与了马里亚纳海战,后随航母编队袭击了硫黄岛。8月至11月在旧金山整修。后加入TF38,袭击了拉包尔地区的日本空军基地。12月,在南中国海,参与了对台湾和菲律宾的攻击。1945年3月,前往攻击硫黄岛和冲绳岛。1945年6月5日,遭到台风袭击而受损伤,但7月已再次修复,且编入TG38.4参加了对日本本土基地的袭击。战后用于运送南太平洋地区的美军返回祖国,1946年11月9日除役封存,1962年解体。

简史

美国海军轻型巡洋舰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海军列强的航空母舰和主力舰的数量,但是对于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巡洋舰只规定了主炮口径不超过203毫米,数量则未作限制。1930年的伦敦条约对各国的巡洋舰的数量和吨位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因此,怎样在条约的规定下最大限度的

提高巡洋舰的战斗力成为海军列强面临的问题。30年代初,日本率先开始建造最上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5毫米主炮,满载排水量超过10000吨。美国也不甘示弱,于3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2毫米主炮,标准排水量达9700吨。出现了轻巡洋舰重型化的局面。相比之下,当时英国的几级轻巡洋舰相形见绌。根据伦敦条约规定,英国拥有的巡洋舰数量不得超过15艘,而且新建的巡洋舰排水量应在9100吨以内。作为对最上级和布鲁克林的回应,英国开始设计建造9100吨级,装备12门152毫米主炮的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南安普敦级轻巡的设计很成功,在二战中也有不俗表现。此后英国在它基础上发展了格洛斯特级和爱丁堡级轻巡洋舰,与南安普敦级合称城级(TownClass)轻巡洋舰。格洛斯特级在南安普敦的基础上改动不大,因此有的资料把3艘格洛斯特级——“格洛斯特”号(HMSGloucester62)、“利物浦”号(HMSLiverpool11)和“曼彻斯特”号(HMSManchester15)——也归入南安普敦级。

设计综述

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是英国在二战前最后一级按照伦敦条约设计建造的巡洋舰。它们符合1930年伦敦条约巡洋舰9100吨的限制。共有5艘,按建造时间分别是“纽卡斯尔”号、“南安普敦”号、“格拉斯哥”号、“谢菲尔德”号和“伯明翰”号。

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全长180.3米,水线长178米,型宽19.5米,吃水6.1米,标准排水量9100吨,满载排水量11540吨,舰员750人。外形设计具有浓厚的英国特色。采用艏楼船型,新设计的主楼比起前几级轻巡显的很宽大。4座三联装主炮炮塔首尾各有两座。中部两座向后倾斜的烟囱之间布置着水上飞机弹射器和吊臂。

该级巡洋舰的设计初衷是要能和吨位大致相同但装备203毫米主炮的巡洋舰相抗衡。主炮选择了152毫米口径,这也是30年代后英国一直坚持的主张。表面上看,203毫米主炮具有射程和威力的优势,然而事实上英国主张采用152毫米主炮的设计有它的优越性。射程方面,装备203毫米主炮的巡洋舰由于射程要远几公里,理论上能在装备152毫米炮的巡洋舰的射程外就消灭对方,但是由于命中率的限制,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距离的优势作用不大,而且装备152毫米炮的巡洋舰可以凭借其高速度很快缩短和对手之间的距离。威力方面,虽然152毫米炮弹的重量不到203毫米的一半(约为100磅比250磅),但是数量优势和高射速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南安普敦级巡洋舰上的12门152毫米火炮在每分钟发射的弹药重量是对手的3倍(约7200磅比2000磅)。虽然最上级和布鲁克林级主炮达15门,但英国还是选择了只配备12门主炮,这一设计是比较理性的,减少了甲板空间的占用,有效的节约了建造费用,而且降低了排水量。如果在9100吨的前提下增加一座主炮塔,那么必然大大减少了全舰的装甲防护水平。事实上,美国在布鲁克林级之后建造的轻巡洋舰也只采用了12门主炮。南安普敦级的四座三联装Mk.XXIII型152毫米炮,为50倍口径身管,射速8发/分钟,最大射程23317米(仰角45度时),每发炮弹重50.8公斤,在失去动力时可以人工装填,而203毫米炮弹则不行。

技术改装

二战前,除了“谢菲尔德”号在1938年加装了79Y型对空雷达之外,南安普敦级巡洋舰基本没什么改动。二战爆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考验,各舰均进行了多次改进。主要是增强防空火力和更换先进的雷达设备。1940年4-5月,“纽卡斯尔”号安装了2座的多管火箭发射器(这种防空武器在“胡德”号,英王乔治五世级等舰上也安装过,由于实际效果不尽人意而淘汰),但在1941年11月拆除,同时它还拆除了12.7毫米机枪和286型雷达,并在相应位置安装了9座单管20毫米炮和273、291型雷达。1942年10-11月,它拆去水上飞机弹射器和291型雷达,增加10门20毫米炮。1943年7-9月,4座双联装20毫米炮取代了原先6座单管20毫米炮。战后,它又接受了进一步的改装。“南安普敦”号由于较早的战沉,改动不大,只是在1940年5月安装了279型雷达。“谢菲尔德”号在1941年夏天安装了284和285型雷达,同年9月它安装了6门单管20毫米炮并拆除12.7毫米机枪。1942年4月到7月的改装中,281、282、283、293型雷达取代了279型雷达,加装3座单管20毫米炮。1943年3月和6月又加装了5座。1944年初,飞机弹射器拆除,单管20毫米炮又增加了8座。1944年到1945年在美国进行的改装时,X炮塔和273型雷达被拆除,安装277型雷达。并用4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和10座双联20毫米炮代替了原有的15座单管20毫米炮,大大增强了防空火力。“格拉斯哥”号1940年安装了两座防空火箭发射器和286型雷达,前者1年后拆除。1942年夏,12.7毫米机枪和279型雷达拆除,安装了9门单管20毫米炮和273、281、282、284、285型雷达。1942年12月,5座单管20毫米炮拆除,安装8座双联装20毫米炮。1943年又安装了2座单管20毫米炮。到1944年4月时,它共有双联20毫米炮8座和单管20毫米炮7座。在1944年6月到1945年5月间,它拆除了X炮塔、2座双联装20毫米炮和4座单管20毫米炮、飞机弹射器和273、281、293型雷达,在相应位置安装2座四联装2磅炮,4座单管2磅炮和274、293、281型雷达。“伯明翰”号也在1940年安装了1座防空火箭发射器,一年后拆除。1942年5月,拆除了12.7毫米机枪,安装7座单管20毫米炮和284、291型雷达。在1943年4-8月间,又陆续拆去飞机弹射器,5座单管20毫米炮和291型雷达。取而代之的是8座双联装20毫米炮和273、281型雷达。1944年下半年,X炮塔拆除,安装了4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和2座双联装20毫米炮和5座单20毫米炮。

服役使用

南安普敦级巡洋舰在战争中广泛的使用:参加挪威战役、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护航、

在南大西洋搜索德国的破交战舰,支援缅甸作战和在印度洋打击德国潜艇供应船只、支援诺曼底登陆以及在二战后参加了朝鲜战争等等。

1937年3月5日于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建成后加入第2巡洋舰队服役,战争之初进行了改装。1939年9月中,它加入英国本土第18巡洋舰队,用于为商船护航和西部海岸的巡逻,之后在英国北方巡逻。11月它在“拉瓦尔品第”号(HMSRawalpindi)事件后发现了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在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修理之后,它南下到普利茅斯保卫本土。1940年10月11日,“纽卡斯尔”号对德国占领的法国瑟堡进行了报复性炮击。几天后它和“绿宝石”号轻巡洋舰(HMSEmeraldD.66/I.66)及英国驱逐舰“布罗克”号(HMSBrokeD.83/I.83)、“徘徊者”号(HMSWandererD.74/I.74)、波兰驱逐舰“花冠”号(ORPGarlandH.37)、“暴风”号(ORPBurzaH.73)出海拦截扰袭西部海岸的一队德国驱逐舰,可惜敌舰逃脱。11月13日,它到直布罗陀加入H舰队,11月27日在地中海它参加了在斯帕蒂文托角的行动。但12月被派往南大西洋在阿根廷附近海域巡逻,到1941年8月,它驶往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进行修整。1941年12月底,它回到普利茅斯,第二年2月,它加入东部舰队。6月被派到地中海执行在马耳他群岛附近的护航任务。6月15日,“纽卡斯尔”号被德国摩托鱼雷艇S-56发射的鱼雷击中右舷,遭到重创,在印度孟买临时修理了一下后到纽约海军工厂进行大修,但它回到英国时还未完全修好。1943年3月它驶往东部舰队的第4巡洋舰队,在5月27日到达印度基林底尼,之后参加炮击日军占领的岛屿并支援英军在缅甸的作战,一直服役到1945年。1945年5月,它回到本土,在罗赛斯修理,这次的修理持续到1945年10月。1945-1947年,它在普利茅斯执行运输任务。此后它到地中海第1巡洋舰队服役,数年后又返回本土。1950-1951年,“纽卡斯尔”号又进行了改装,是战后英国第一批接受改装的战舰之一。此后它到远东第5巡洋舰队服役,参加了朝鲜战争,它最后的日子就是远东舰队度过的。1958年,它回到本土退役,于8月19日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