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贺号航空母舰(日文:かが,英文:Kaga Aircraft carrier),是旧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原始设计是战列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1920年7月开工,由神户川崎船厂(カワサキ/kawasaki)建造。1921年11月17日下水。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加贺”号1922年停工,原计划解体。

日本将停建的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天城号”、“赤城号”改装为航空母舰。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龙骨被扭曲而报废,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舰体稍小的战列舰“加贺”号接替“天城号”,改造为航空母舰。中途岛海战时加贺被美军击沉。

中文名

加贺号航空母舰

航速

28节

研制时间

1920年7月19日

所属国家

日本

服役时间

1928年3月31日

生产单位

日本川崎重工横须贺海军工厂制造厂

编制

1,708人

满载排水量

43600吨

型宽

29.6米

舰载机

舰战16架,舰攻28架,侦察机16架

动力

蒸气涡轮引擎(4座4轴)

下水时间

1921年11月17日

舷号

184

外文名

Kaga Aircraft carrier

参考价

530万日币

续航力

8,000海里/14b节

武器

10台主炮、8台双联装高射炮

装甲

水线带152毫米、水平装甲38毫米

甲板尺寸

171.4m×30.5m

除籍

1942年08月10日

航员

1,269

吃水深度

9.5米

发动马力

127400马力

续航距离

10000里/16节

舰种

战列舰→航空母舰

建造单位

神户川崎造船厂(カワサキ/kawasaki)

舰长

247米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加贺号改装前的烟囱排烟口特写

本舰原为八八舰队计划中第三艘建造的战列舰,1919年1月,海军对川崎造船厂下令准备建造加贺号的前置作业,这也是川崎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战列舰。

1920年7月19日于神户川崎造船厂以战列舰设计起造,1921年11月17日早上8点30分在作为天皇代理人的伏见宫博恭王及10万民众的观礼中下水。按照原先设计,加贺级战列舰为当时刚完工的长门级改良级,不但装备了更强大的五座41厘米联装舰炮,最高航速也达26.5节。然而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下日本决定将计划中天城级战斗巡洋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加贺级因舰体设计较为粗短相对不适合改装成航舰,而被列入废舰的行列。于是1922年2月5日,建造加贺号的工程停止,并列入靶舰作为新级鱼雷与炮弹之实验品,已经下订的资材则转用给天城级改装航空母舰的作业中。

新建完工后的加贺号线图

但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地震震落船台龙骨扭曲,因此报废,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战列舰“加贺”接替“天城”改造为航空母舰。加贺号改造成航舰的最初方案将是一艘全长217.93米(715呎)、最大船宽33.52米(715呎)、标准吃水船宽30.87米(101呎3寸)、吃水6.67米(21呎9寸)、排水量26,950公吨、20cm炮10门、12cm炮6门、12cm高射炮12门、舰载机36架、满载极速27.6节的航空母舰。舰体工程仍在原先川崎造船厂继续,12月13日改由横须贺海军工厂负责改造成航舰的工作,最后于1928年3月31日完工,编入横须贺镇守府服役。其姊妹舰土佐号则在停工后充作靶船沉海。建造沿革

1928年3月31日完工,编入横须贺镇守府服役。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时被击沉。

技术特点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布局形式与赤城号相似,采用双层机库,且受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空母舰的两段式飞行甲板影响而采用3层飞行甲板的三段式构造。三段式的想法是将起飞、降落的空间隔开,最上层甲板作为降落用、第二层甲板作为战斗机等小级机种起飞用、最下层也是最长距离的甲板则作为轰炸机等重级机种起飞用,借此提高出击及回收效率。加贺号改造时将舱间简化,以牺牲舰体损管控制的代价下获得日本帝国海军航舰中最大容量的舰载机搭载能力。三层甲板的想法低估了航空工业的进步速度,1930年代初的飞机又比1920年代要更大更重,需要的降落空间与指挥装置也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管制飞行作业,加贺号在1932年在前升降机右舷增设了塔级舰桥充当飞行指挥所使用。

三段式甲板(“赤城”号)

加贺号的主机是由川崎制造,英国设计的柯蒂斯-布朗式蒸气涡轮机,战列舰时代评估91000匹马力的输出可以满足时速26.5海里,但因为改装成航空母舰后重量减轻因此极速提高到27.5节。加贺号的锅炉则采用12部ロ号(B级)舰政本部式锅炉,操作压力为20公斤/平方厘米(2,000kPa;280psi)。其中8部专烧重油,4部油煤混烧,携带8000长吨的重油与1700长吨的煤炭。因此续航力较为不足。

加贺号建造时日本海军仍然摸索最适合的航舰烟囱设计,凤翔号的经验发现可动烟囱成效不佳,赤城号的经验认为设置在右舷的烟囱排烟会影响战机的起降,当时研发舰体设计的霞浦技术研究所使用风洞也找不出更好的答案;因此加贺号的烟囱有别于凤翔和赤城,采取另一种假设设计。加贺号的左右两舷装设巨大排烟管,侧舷延伸到舰尾,试图将烟引导致舰艉排放,这项设计则是参考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而来。这却引发甲板与住舱的邻近区域平均摄氏40度的高热问题,同时引导到舰尾的废气仍然会干扰降落作业,而且排烟管进浪的风险也被加大,这项设计在当时的航舰中堪称失败。加贺号同样安装重巡洋舰级的200公厘舰炮,其用途为压制以鱼雷奇袭舰队的水面舰。

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之后的加贺号

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加贺”号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原先设计是想参考美国海军的列星顿级航空母舰作为范本,但是在“友鹤事件”之后所有日本船舰都进行重心的再计算,为了减少侧风面积因此列星敦级的舱面甲板设计被全面放弃,改为与赤城号类似的航舰设计。

主要修改之处是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因为占用舰艇空间过多加上烟囱温度让舰内环境不良(烟囱靠近舰员生活区)因此取消,改成与“赤城”号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往海面大幅弯曲的样式,这个修改让“加贺”号减轻了100吨的重量,舰载机降落时乱流问题减少,也让以往在烟囱旁的士官兵住舱以及飞行甲板高热问题得以解决。

因为跑道过短无法适应新级飞机的起降,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改装全通式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在飞行甲板前方预留了飞机弹射器装设空间,但是直到击沉前日本的弹射机仍未研发完成;升降机增为3座。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右舷,便于与“赤城”(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左舷)编队并行时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飞行甲板改装时“加贺”号同时进行主机更换,将2具英制布朗-柯蒂斯式涡轮机(browncurtisturbine)更换为国产的舰政本部式涡轮机,因此舰尾略微延长。

1941 年时的加贺号线图

舰艇武装在改装时也做了近代化,原先旧式的120公厘双连装高射炮撤除改换新级127公厘双连装高射炮,提高高射炮炮位让高射炮火网可掩护僚舰;20公厘主炮则维持10门,在火力上是当时日本航空母舰的首位。而近代化改装后的“加贺”号,在“信浓”号服役以前亦为日本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主机更换与舰内可用容积增加后,舰内燃油搭载量增加至8200吨,“加贺”号的标准搭载机增加到90架,有必要时最大搭载机可到103架(这是使用九六式舰上战斗机等旧级机时状态);最高航速增加至28.3节,巡航速度由14节8000海浬提升至16节10000海浬;但是这种速度在珍珠港事件前被第二航空战队长山口多闻嫌太慢,因此在一开始时曾经建议把第一航空战队排除在攻击序列(赤城短腿,“加贺”速度不足),但是因为“加贺”号的舰载机人员是日本海军中参战经验最丰富的一群,因此力保此舰得以参战。

性能数据

改装前改装后
标准排水量28000吨38200吨
航速28节28节
主火力10门410毫米口径主炮
副火力22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0门200毫米口径舰炮、30挺13.2毫米高射机枪
舰载机常用72架、备用18架,合计90架。[舰载战斗机18架、舰载轰炸机27架、舰载攻击机27架(1941年12月)]
展开表格

服役动态

“加贺”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藩国名即位于北陆道的加贺国,这与大部分是使用飞翔的动物作为命名的其它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加贺”号在开工建造时是一艘战列舰,但在建造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却没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战列舰命名所致。

加贺(KAGA)在 1941 年 12 月

“加贺”号服役之后,早期因日本航空母舰数量不足,因此未编入航空战队之内。“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两舰均参加过1932年日本侵华“一二八”事变。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

加贺号航空母舰

在一二八事件时是以混合舰队的方式编入对上海作战的战列中,当时舰上的三式舰上战斗机除了对上海轰炸外亦发动了史上第一次的舰载战斗机空战,1932年2月5日,6架三式舰上战斗机与4架十三式舰上轰炸机与中华民国空军的4架O2U侦察机发生空战,但是双方皆未遭到击落;2月22日,“加贺”号所属生田乃木上尉所驾驶的三式舰战机击落了美国籍驾驶员所驾驶的波音218,2月26日,“加贺”号的2架十三式舰上轰炸机在攻击机场时遭到击落,无论是击落对手还是遭到击落“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都是首开日本帝国海军之先。1935年大改装后,因为龙骧号的服役让航空母舰的数量得以补齐,“加贺”号编入第二航空战队,随后因苍龙号与飞龙号服役因此编入因赤城号进行现代化工程而战力不足的第一航空战队,编制舰载机为16架九十式舰上战斗机、16架九四式舰上轰炸机、28架八九式舰上攻击机。

在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时“加贺”号再度到上海外海支援日军作战,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1937年8月15日,“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日机第一天进行作战便遭到严重损失:8架八九舰攻与2架九四舰爆遭到击落,其它轻重损伤不计,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为此日本海军赶紧在8月22日调度新级机参战才挽回严重的交换比,在上海战线逐渐稳定后,9月15日“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6架九六舰战、6架九十舰战、18架九四舰爆、18架八九舰攻更换驻地至上海公大机场。

1937年9月下旬,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和战斗人员10万人,力图打通江阴防线。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1937年9月22日和23日,日海军轮番轰炸中国海军及岸上阵地,旗舰平海号遭到80架以上飞机的轰炸,平海号的姊妹舰宁海号也遭到至少70架次飞机的轰炸。

1937年9月22日,天气阴沉无风,江阴战役中最残酷的部分揭开了序幕。

日本海军出云号巡洋舰

上午10时20分,瞭望台发出空袭警报,各舰炮位随即进入一级战备。5分钟后,传来紧急警报,片刻18架敌机出现在视野中,由下游向“宁海”、“平海”两舰左舷方向扑来——这是属于日军“加贺”号上原陆基第2联合航空队第12航空队的92舰攻12架和95舰战6架。

两舰舰舷的机炮立即调整射击位置,将炮口对准钻过江阴峡口几乎呈水平状超低空扑来的敌机。日军此次采用的是集团轰炸战术,18架飞机组成紧密的队型扑向“平海”和“宁海”舰。海军各舰与江阴要塞立即对空猛烈炮击。日军机群在火网中突然分编为两队,第1队由东南向西北,第2队由北而南,以倒“V”形大编队向舰队两面夹击过来。

第1队日机冒着猛烈炮火扑向舰队上空,坚决保持队形并禁止个别投弹。“平海”、“宁海”、“应瑞”、“逸仙”舰与要塞的防空火炮猛烈射击,均未能击落敌机。第1队日机渐渐逼近并降低高度,终于到达舰队上方的攻击阵位。第一批10多枚60公斤炸弹落在“平海”舰与“宁海”舰之间,冲起一阵红光,继之以天崩地塌的一声爆炸,激起巨大的水柱,竟将“平海”全部船影遮住。这些落在“平海”左舷的近失弹虽然没有伤及舰体,但是破片对甲板上的人员和仅有薄弱装甲防护的装备造成了巨大损害。舰首锚链舱受损,第2高射炮位被破片摧毁,炮手一等兵周兆发、枪炮上士陈得贵殉职,见习指挥高级防校毕业生高昌衢少尉见炮位枪炮兵全部负伤,奋不顾身,亲自操炮射击,也壮烈殉国。

前部米舱开始浸水,舰尾亦被多块破片击中,正在发令的舰长高宪申腰部受创,伤势甚重,但他命人找来绷带,将伤死死缠住,坚守在指挥位置。

“宁海”号舰尾亦被弹片击中。第一攻击波转瞬即逝,中国炮火未能击中敌机。第2队日机见第一波攻击得手,从上游钻过云层,以“平海”为目标再次进行水平投弹。20余枚炸弹发别落在“应瑞”舰前后以及“平海”、“宁海”舰之间。“平海”舰的舰尾又遭到近失弹碎片击中,第1炮位见习指挥孟汉霖殉职,机枪手负伤。汽艇舵手二等兵郑礼湘看见机枪无人操作,奋不顾身地冲向机枪,手握到枪柄时胸部即被击穿,壮烈牺牲。

再扑身向前抢枪的帆缆中士严祖冠也被破片击中殉职。正修理机枪的枪炮上士张玉成身负重伤。做为第二轰炸目标的“宁海”舰也有两名士兵负伤。

这次投弹也击伤了“应瑞”舰,致使该舰的左鱼雷发射管被击穿,前桅与舰侧铁板被击穿十余孔,并有士兵三员负伤。中国防空炮火仍无斩获。11时30分,警报声再次响起,“加贺”号上海基第2航空战队的6架96舰攻片刻便飞临要塞上空,首先向“宁海”号发起攻击。此时中国海军各舰高炮存弹量已经不足,但仍英勇地开火迎击。在弹幕中敌机被迫提前投弹,数十枚250磅重型炸弹均落在“宁海”、“平海”两舰附近,无一命中。但是这批重磅炸弹的威力却使“宁海”军舰的船舷及甲板被击穿10余孔,水兵4人被炸成重伤。“平海”轻重伤十数人。

下午4时30分,敌第2联合航空队第12航空队的92式舰攻6架与95式舰战3架再次来袭,攻击矛头仍是“平”、“宁”两舰。海军以炮火远距组成拦截火网,打乱敌队形,使敌机无法接近俯冲投弹。敌无奈,高飞钻入云端,向“海容”、“海筹”、“应瑞”舰仓促投弹,但均未命中。后敌机将剩余炸弹全部投入江阴县城进行报复,中国无辜平民伤亡数十人。

1937年9月22日这天,从早上8时至下午5时,中国集结在江阴水面的诸舰和岸边炮台的官兵作战达9小时,“宁海”军舰消耗高射炮弹400余发,机枪弹8000多发;“平海”军舰消耗高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余发。敌机的空袭未造成太大损失,仅“平海”舰阵亡5人,伤23人。当晚,陈季良司令召开各舰舰长会议,下令“平海”绝不能因为避开日机重点轰炸而降下桅顶的司令旗,各舰也不得为了机动,向上游驶去。

1937年9月23日,决战爆发。

清晨5时,下游监视哨突然报告:日军10余艘军舰正向江阴前进!旗舰挂起了备战的战旗,备战的笛号在江阴江面回响着。“平海”、“宁海”与“逸仙”舰三舰官兵冲上甲板,在炮位中安静地等待最后的厮杀——舰队对决。然而新式战争注定不会给旧思维的中国海军这种机会。

日舰只推进到长山附近就折返了,中国海军官兵莫不感到万分失望。上午7时,“平海”舰下令各舰收炮。10时30分,瞭望台报告:敌侦察机两架在“宁海”右舷上空盘旋,但距离较远。指挥部预料今日必有恶战,便命令各舰提前开午饭,同时命令水兵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准备决战。下午1时55分,警报声响起,2时5分,紧急警报再起,几分钟后,敌第13航空队的12架94舰爆自舰队右后方的西面袭来,距离尚远,似乎在空中等待战机(实际上右舷这个机队只是牵制机队,所以只在远方盘旋待命),同时左舷又发现敌机14架(第13航空队的96舰攻)!左后方则有一个20架敌机的编队(自“加贺”号起飞的94舰爆和96舰攻各8架,96舰战4架)!舰尾方向还有作为要塞火力压制的敌12航空队9架92舰攻和3架95舰战在虎视“平海”、“宁海”两舰!共有敌机58架前来攻击弱小的海军舰队,可见日军已决心通过这仗一劳永逸。

日本海军“赤城”号航母

中国军舰的高射炮兵急忙开炮迎敌,但难以抵挡敌机的轮番轰炸。日机冒着猛烈的炮火,一架接一架地向中国两艘主力舰俯冲投弹,但无一命中。反而有一架敌机被炮弹直接命中,坠入江中。第一波攻击结束后,敌机又分散成10余个小队,由四面八方向“宁海”俯冲而下,大量炸弹随之落在军舰四周。“宁海”舰陈宏泰舰长临危不乱,急令高射炮专打空中敌机;高射机枪改为平射,对付俯冲低飞的飞机。然而,双拳难敌四手,虽然两架敌机在中国两主力舰的炮火中坠落在江心,技术拙劣的日机也没能投中任何一枚直接命中弹,但中国战舰仍被敌机破片屡屡炸中,大量密集的近失弹使“宁海”薄弱的舰体遍体鳞伤。

下午3时30分,“宁海”舰进水已经甚多,舰体向右倾斜。如再在此处挨炸,军舰沉没就只在转瞬之间了。因为舰首的起锚机已经损坏,舰长陈宏泰命令:“斩断锚链向上游转移!”轮机兵江铿惠下士在横飞的弹片中,操起一把消防斧冲上舰首,迅速地砍断了锚链销;随即主机启动,“宁海”在硝烟中蹒跚向上游驶去。

由于进水过多,“宁海”的舰身向右舷和舰首方向倾斜,只能勉强航行;因轮机和指挥系统受损,操作亦极不灵便。敌机群见“宁海”受重创,更是组织了10余机跟踪轰炸。当时舰上各炮位的炮手伤亡惨重,高炮弹库也开始浸水,但陈舰长下令所有勤杂士兵尽量补入炮位,奋战的官兵没有一人离开自己的岗位。枪炮上士陈永湘面部遭破片击伤,一面拭血一面换枪管,若无事然。枪炮员刘崇端在各炮位间巡视,一旦有炮手负伤需后送,就亲自代为操炮,直到新炮手补入,维持了军舰的火网密度。

帆缆中士陈秉香与一位引港员配合操舵,向上游快速蛇行。然而志在必得的日机在投完炸弹之后马上返回机场挂弹,维持高强度的攻击。杀红了眼的“宁海”舰官兵又先后将三架敌机击落。但在起锚后20分钟,前桅右后方直接落下一颗炸弹,桅杆顿时倾倒,水柜与一根烟囱全毁。同时,下望台与海图室半毁,前三足桅被轰毁了一足,左舷的高射炮与轴皮被炸飞,右舷的鱼雷炮损坏,悬挂的舢舨4艘也全毁,机舱严重浸水,舵机也开始失灵。

日本海军“龙骧”号航母

轮机长姚法华上尉跑上舰桥,向一直坚持在指挥位置上的陈舰长报告:“锅炉舱、前后风机舱全部进水,枪炮副军士长陈耕炳在指挥炮击敌机时,被敌击中胸部,当场阵亡。”陈宏泰正准备下命令,一颗炸弹在指挥室左门口爆炸,弹片穿过他的左腿肌肉,又钉入指挥室的墙壁镶板中,顿时,陈宏泰左腿血流如注。正在指挥室中的几名军官大惊失色,连忙上来搀扶,陈宏泰脸色刷的一下变得苍白,但他推开左右,用手支持在指挥台上,大声下达着舵令。

此时,舰上水兵已经死伤过半,高炮前、后段指挥陈惠与陈嘉浔均重伤,枪炮上士某氏被一块弹片削去了半边脸,鲜血染红了半个身子,仍然在炮位上坚持着;枪炮军士长林树椿、枪炮员刘崇端则拖着流血的身子瞄准、击发。但不多时,炮弹已告竭。舰长陈宏泰的脚边已留了一大滩血,虽然经卫生员紧急处置,但因大血管被炸断,力不能支,晕倒在指挥室内。后经副舰长甘礼经中校等人一再规劝,才同意去接受治疗。

4时30分,“宁海”号为保全舰体,驶入水浅的八圩港,并在北岸搁浅。敌机3架仍不散去,在空中对它轮番扫射投弹。二等兵叶民南,在即将被水淹没的弹药舱底,捞出一颗高射炮弹,飞快跑上舱面,装填入舰尾高炮,待敌机再度俯冲时,突发一炮击中敌机尾部。3架敌机这才护卫着受伤的飞机,向东面返航。“宁海”舰,这艘被海军视为宝贝的军舰,舰身倾斜,静静搁浅在河滩中,舰上弹痕累累,死伤士兵枕籍。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结束了,这艘2526吨的轻巡洋舰也结束了它的海军生涯。在这场血战中,它击落了敌机5架,共发射炮弹700余发,高射机枪15000余发。敌机向它投弹约300颗,致使官兵62名伤亡,其中19人殉国,轻重伤者43人。

“宁海”号在江阴要塞之战后的1938年被日军打捞出水,修复后改名“五百岛”。1944年1937年9月19日在本州南端御前崎南方八丈岛被美国潜艇“鲋鱼”号击沉。

就在“宁海”号拼死抗击敌机的同时,其他军舰也在浴血反击。尤其“平海”号战斗最为激烈。因为“平海”悬挂着旗舰的旗帜,所以大量敌机轮番向其轰炸扫射,急欲将其一举击沉,使中国舰队群龙无首。“平海”的高射枪炮不断抛射出密集的火网。

俄而一架日机在“平海”舰的斜左方被直接击中,坠入长江。见“平海”舰首开记录,日机马上组织为一个小队向“平海”右舷俯冲。已有多次迎战经验的“平海”舰枪炮官们熟练的组织起对空火网,打散了编队带头俯冲的前几架领头机,后续的日机随即在惊慌中失去方向感,俯冲队形,四散逃开。然而有一队敌94舰爆仍然突破舰上炮火拦截,向第3高射炮位俯冲而来。3号位枪炮见习指挥刘馥指挥炮手调整角度拼命向为首的敌机开火,终于将之击伤。

日本海军“凤翔”号航母

敌机摇晃着爬升,投下4枚60磅小炸弹,掠过军舰后桅在左舷20公尺外江面爆炸,将3号高射机枪震坏。后续的2号机再无勇气完成俯冲,没冲到攻击位置就爬高,将炸弹丢在“平海”舰数十公尺外的江面上。当敌3号机进入航道之后,第3炮位因为刘馥冒着敌弹雨进行修理,已经恢复了战力,并继续射击。在这架轰炸机冲到距“平海”约200公尺处的时候被第3炮位的浓烈机枪火网攫住,机身一歪,栽下江面。因为江水的阻力,这架飞机在江面翻了个大跟斗,但推进器仍然继续旋转,卷起壮丽的水柱将飞机拽入江底。

第4架敌机紧跟着3号机的航路。在3号机被击落之后,我第3炮位的射手在兴奋中停止了射击,4号敌机乘机缩短了距离,投下4枚近失弹。“平海”舰舰体在巨大的震波中被震出江水,然后再重重地落在江面上。4号敌机又向我舰俯冲扫射。

刘馥发现高射机枪支架被4号机炸断后,即用胳膊抱住打得发红的几十斤重的枪身继续朝天空射击,以致左臂皮肉全被烧焦。

2时40分,“平海”号发出撤退信号后,领航向上游水道驶去。日军随即以两个编队30余架96陆攻追击“平海”舰,轮番扫射、投弹。因为当天气象条件恶劣,日军遂对“平海”及跟进的“逸仙”舰改用9机编队水平集体投弹。此时“平海”舰新补充的100枚空炸榴弹已经将近用尽,所以各高炮连穿甲弹乃至照明弹都用上了。

日机在两舰上方来回投下两批250磅炸弹,准确地落在“平海”舰四周附近,对该舰再度造成重创。“平海”舰在起锚上行之后,射出了所有可以使用的各种对空炮弹,这个弹幕至少又击落了一架日机。但“平海”军舰的右舷舰身在23日下午的轰炸中已遭重创,舰首的3英寸高射炮弹舱首先开始进水;在水平轰炸结束后,水线下各舱纷纷进水,并倾斜至20余度。

陈季良司令不得已将旗舰转到“逸仙”军舰。炮弹已经打光了的“平海”舰则驶近江边,努力堵漏。23日午夜,前来督战的陈绍宽部长下令“平海”舰撤离非必要人员。

25日清晨,“加贺”号上的日军海基第2航空战队又以94舰爆、96舰攻机各8架在96舰战4架的掩护下集中攻击“平海”舰。

“平海”军舰高炮弹药用尽,军舰的下沉已经无法控制,于是叶可钰副长下令军舰驶往江北十二圩的浅滩搁浅,并且开始拆卸火炮与重要零件运往南京,参加首都保卫战。

这艘中国自制的海军主力舰在搁浅之后舰身继续向左倾斜到45度,缓缓滑入长江。战斗中,官兵共阵亡11人,负伤20余人。后来有人回忆到,“平海”号所有的牺牲官兵的遗体,均在各炮位下面,负伤者亦全是在战斗中挂彩。全舰所有官兵,在23日的大战中,均未离其战斗岗位一步。

“加贺”号则结束一个月的出征于9月26日返回佐世保。

珍珠港事件前,“加贺”号作为6艘参战航空母舰之一,为了领取最新级的浅水用鱼雷因此最慢从吴港出发,这100枚鱼雷为日本航空舰队在当时唯一可对珍珠港战列舰进行水下攻击的武器。“加贺”号在珍珠港行动中损失最多,共有15架战机未归队,占日军整体损失的一半。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26架

(5架未归)

水平轰炸队14架(指挥官:飞行队长桥口乔少校)、

鱼雷队12架(指挥官:分队长北岛一良上尉)、

零式战斗机9架

(2架未归)

(指挥官:分队长志贺淑雄上尉)

九九式舰上轰炸机26机

(6架未归)

(指挥官:分队长牧野三郎上尉)

零式战斗机9架

(2架未归)

(指挥官:分队长二阶堂易上尉)

中途岛战役前的“加贺”号

珍珠港事件后,“加贺”号与其它航舰一同回国整补,在1942年1月12日开往楚克岛,在1月19日与赤城号一同从楚克出发对拉包尔空袭,在1月21日空袭邻近的卡维恩;2月19号协同“赤城”、“苍龙”、“飞龙”号航空母舰一同空袭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但是在任务结束后于帕劳港触礁,被迫回国修理,因此未参加印度洋空袭;维修完后原预定要进行MO作战,但是这项任务在考虑第五航空战队的培育状况因此交由“翔鹤”与“瑞鹤”执行,因此错过了珊瑚海海战。

因为错过多次战役到中途岛战役,所以在中途岛战役中“加贺”号的舰载机编制是日军航舰部队中最完整的满编状态。

中途岛战役中“加贺”号航母中弹示意图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加贺””在发动对中途岛基地的袭击之后,在换装舰载机武装时,被美国海军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突袭,总共被命中5发炸弹,其中一发直接命中舰桥,舰长冈田次作上校以下的舰上主要军官绝大部分当场死亡,令损管现场缺乏有效指挥,最终导致大火完全失控。下午2时放弃抢修,下达全员离舰命令,下午4时26分,火势延烧到汽油槽引发大爆炸,舰体断成两截不久沉入大海。

可以看到,在航母前段的的红色日军标志的后缘被击中,是当时美国海军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俯冲并投下炸弹完成的,当时那名飞行员,以超过九十度角向下直冲,为了提高命中率,飞机在200米高空才拉起,差点坠海,那枚炸弹穿过甲板爆炸(侧面可以看到)给其重创。

发现于中途岛外海的航空母舰残骸被鉴定属于日本航空母舰“加贺”号

Nauticos公布的加贺号残骸

Nauticos公司和CombinedFleet网站在今天宣布已确切证实一件重要的人造物品属于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战役里被击沉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加贺”号。1999年9月,由海军海洋学部及Nauticos公司组织的一支联合探险队在中途岛外海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来自航空母舰的残骸。经过去年在海军海洋探测船USNSSUMNER(T-AGS-61)上的协同探测和研究,探险队已经收集了该残骸的声纳图形和照片。

随后,CombinedFleet派出三位历史学家(JonParshall,TonyTully,andDavidDickson),通过研究对比,确认该残骸属于“加贺”号航空母舰。“加贺”号于6月4日上午10点20分被美国舰载机击中四枚炸弹并立即起火,在海面上燃烧了九个多小时后沉入海底,814名舰上人员阵亡。另外三艘日本航空母舰“赤城”、“飞龙”、“苍龙”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击沉。

该残骸上包括两座防空炮台及飞行甲板的一部分,原位置在船尾右舷的高射炮阵地。残骸沉没在17000英尺的水底,可以清晰看见连接炮台的走道,一座观测平台,及一座降落指示标志(帮助飞行员在甲板上安全着陆)。今后的分析将着力于这块残骸的来源,并期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加贺”号的主舰体。

这块残骸是太平洋战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中途岛战役是历史上至关紧要的海战之一,这块残骸的发现对于发现“加贺”号的主舰体非常有帮助,并可能最终发现其他三艘沉没的航空母舰的位置。

2021年10月,日本已完成“出云”号驱逐舰第一阶段改造,提升飞行甲板强度和耐热能力,并按美海军的规范绘制供短距垂直起降飞机起降的黄色中心线。下一步将展开第二阶段改造,包括改变舰艏甲板的形状以及内部系统重组等,预计2025年完成全部改造工程。同时,日本启动同级驱逐舰“加贺”号的航母化改造,预计2026年前完成,意味着日本将实现双航母配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