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马拉海(英文名称:Sea of Marmara,土耳其语作Marmara Denizi),史称普罗波恩蒂斯(Propontis)。土耳其内海,土耳其亚洲和欧洲部分分界线之一段,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余处被土耳其领土所包围,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属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面积1135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平均深度约494米,又译马摩拉海。平均含盐度22。海中有两个群岛,常有地震。克孜勒群岛在东北面,接近伊斯坦布尔,为旅游胜地;马尔马拉群岛在西南面,与卡珀达厄半岛相望。自古就开采大理石、花岗岩和石板,沿岸城镇均为兴旺的工农业中心,有些是旅游胜地。

如果没有马尔马拉海,黑海就成一个湖泊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合称土耳其海峡(Turkey Cannal)。

中文名

马尔马拉海

外文名

Sea of Marmara

占地面积

11350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马尔马拉海气候

平均深度

494米

周边国家

土耳其共和国

最深处

1335米

历史事件

“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的意思为大理石(Μ?ρμαρα),而马尔马拉海的附近有马尔马拉群岛,盛产大理石,因而得名。

海水温度

5~25℃

面积

11350 km²

历史沿革

马尔马拉海风光欣赏

“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的意思为大理石(Μ?ρμαρα),而马尔马拉海的附近有马尔马拉群岛,盛产大理石,因而得名。

马尔马拉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往来的捷径,因而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地中海就成为列强争夺的场所。

18世纪初,英国曾把马尔马拉海当作自己的“内湖”。

19世纪初拿破仑横行欧洲时,就曾想夺取英国对地中海的控制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成为交战双方海军积极活动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海军同英国的马尔马拉海地中海进行过激烈的争夺。

时至今日,西方大国正在地中海进行着日趋激烈的争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迄今,美国第六舰队一直以地中海为根据地,西方一些大国的海军舰只也经常在这里游弋,加剧着紧张气氛。从舰艇数量看,今日的地中海,已成为一些西方军事大国军舰凑集密度最大的海域。土耳其为了保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要求军事大国的舰队和军事基地全部撤出马尔马拉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尔马拉海东西长270千米,南北宽约70千米,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只相当于中国的4.5个太湖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小的海。

地质条件

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强地震带之一。这里水下地壳破碎,地震、火山频繁,世界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即分布在本区。

马尔马拉海海底起伏不平,海岭和海盆交错分布,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到非洲突尼斯一线为界,把地中海分为东、西两部分,海底地形崎岖不平,深浅悬殊,最浅处只有几十米(如亚得里亚海北部),最深处可达4000米以上(如爱奥尼亚海)。有的地方,一条航行着的船只,船头与船尾之间,水深相差竟有四五百米之多。

马尔马拉海

由于马尔马拉海是一个较大的陆间海,冬暖多雨,夏热干燥,海水温度较高,蒸发作用非常旺盛,使海水含盐度高达39‰左右,盐业生产成了沿岸各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这里的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和河水的补给量,据计算,一年之内,蒸发可使海面降低1.5米,如果封闭直布罗陀海峡,马尔马拉海将在3000年左右干涸。但是,地中海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它有特殊的水体交换的缘故。由于海水温差的作用和与大西洋海水所含盐度的不同,使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水可发生有规律的交换。含盐份较低的大西洋海水,从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流入地中海,增补被蒸发去的水源,含盐份高的地中海海水下沉,从直布罗陀海峡下层流入大西洋,形成了海水的环流。但由于地中海四周几乎都是陆地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这种环流的严重障碍,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和养料的混合被严重阻隔,成为马尔马拉海的生物比之其他靠大陆海区的生物要稀少的主要原因。地形地貌

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达1355米。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是欧亚大陆之间断层下陷而形成的内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达1335米。原先的一些山峰露出水面变成了岛屿。岛上盛产大理石。希腊语“马尔马拉”就是大理石的意思。海中最大的马尔马拉岛,也是用大理石来命名的。

左边海岸上是加利波利镇,看起来是相当的阴暗,与北方瑞典城镇的风格几乎没有两样,当然,除了高耸着的白色的宣礼塔之外。每座房屋都有与北欧民居相同的红色尖顶,带有小花园。它们样式古老,色调阴暗。门上有木结构的阳台,漆成红色,窗子悬在墙外。整个地方有一些黑暗和腐朽的气氛。有几座建筑物临近大海,那边的风浪很大,海风刺骨,在南行途中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寒冷的海风。能够体验到什么叫冷酷。在欧亚两洲的海岸上都有灯塔;矮小、但草木不长的荒凉的悬崖峭壁,从加利波利向外伸展,是一片平整的绿野,好似丹麦的风光。而在亚洲的海岸上,则是绵延不断的小山,一列挨着一列。

岛礁分布

马尔马拉海的海岛上盛产大理石。海中有两个群岛:克孜勒群岛在东北面,接近伊斯坦布尔,为旅游胜地;马尔马拉群岛在西南面,与卡珀达厄半岛相望。马尔马拉岛很早以前就开始开采大理石,沿岸城镇是兴旺的工农业中心,并且景色优美,是土耳其的旅游胜地。

气候特征

1.马尔马拉海气候的特点

马尔马拉海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

2.气候成因的典型性

马尔马拉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种气候类型中,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中,除马尔马拉海气候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可见,对马尔马拉海气候的成因考查,既考查了学生对副热带高压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20~40度)和西风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60度)分布状况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问题。可以说,如果学生能对马尔马拉海气候的成因准确理解,理解其他气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3.气候分布的广泛性

马尔马拉海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马尔马拉海气候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马尔马拉海气候的分布地区中,以马尔马拉海沿岸最为明显。其他地区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南及东南沿海等。其分布区大多经济比较发达,也是世界热点地区。

周边城市

城市名称

伊斯坦布尔,洛尼基,布尔萨,于斯屈达尔。

建筑特色

马尔马拉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各异,但是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各国的地中海风格呈现出一些一致的特点。通常,“地中海风格”的家居,会采用这么几种设计元素: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

当然,设计元素不能简单拼凑,要有贯穿其中的风格灵魂。地中海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

旅游信息

那里是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

整片平整的绿野,好似丹麦的风光。而在亚洲的海岸上,则是绵延不断的小山,一列挨着一列。

海风和大潮在袭击,马尔马拉海上乌云翻滚,浪花四溅。浊浪扑上船头,化成大雨,向坐在那里的土耳其人劈头盖脸地泼来,其中有一人淋得透湿。他抖一抖身上的斗篷,然后取下头上戴的三层帽子,外边的一层已经灌满了水。大家知道,所有土耳其人,他们的头发都梳成一种高髻的形状,凭着这一点,当世界末日来临的那一天,救命的天使可以揪住它把他们从坟墓里拉出来。这个男子头上戴着三层帽子,里面一层是白色的睡帽,第二层是红色的小圆筒帽,然后是红色的大圆筒帽盖顶,还垂着一绺丝穗子。

现在是航行的良机,可是海风如同在北方那样冷得令人无法忍受。很快就看不到岸上的景物了,无论是欧洲的还是亚洲的海岸上。正迅速地向马尔马拉岛前进,它景色优美,在风大浪高的海上扬扬得意。午饭以后,已进入它的背风之处,这里的海面稍见平静。太阳正在西沉,阳光照射在它的绿树成荫的美丽的土地和小山似的白色大理石建筑上。想起了《一千零一夜》,虽然海上寒冷,却感到仿佛置身在它那些奇异的故事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假如这匹泥塑的小马和马耳朵背后的小鸟有了生命,立刻一变而成高头大马,驮着和小佐莱卡飞上马尔马拉岛;一接触到地面,她立刻变成一位同她现在这样美丽的妙龄女郎,两只乌黑的眼睛像太阳那样放射着光芒。——觉得是不会对这些变化感到惊奇的。可是这匹泥塑的小马不可能获得生命,因此也不可能升空而起。海浪越来越高,不得不回到舱内去躺着,虽然这时还不到晚上七点半。冰冷的马尔马拉海步步拦阻轮船前进,因此它的每一根肋骨都在格格作响,似乎全船的横木都将被拆散了。时间像蜗牛一样在爬动,每次看时钟,长针难得能移过半个小时——这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啊!后来就睡着了,这时轮船正在马尔马拉海的浪花中舞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