薮羚(学名:Tragelaphus scriptus):体长100-125厘米,肩高90厘米,重量45-80千克。雄性略大。主要呈棕红色或黄褐色。它们有明显的垂直斑纹,雄性具螺旋形长角。共有11个亚种,皮毛和脸部的白色条纹和斑点具有不同的图案,这取决于分布地理不同的亚种。

薮羚是非洲羚羊社交性最低的动物。经常单独出现,虽然有时会发现一小群雌性和它们的幼羚。是植食性物种。吃草类和大量植物的叶子、树枝和花朵。薮羚分布于塞内加尔及毛里塔尼亚南部,横跨萨赫勒,东至埃塞俄比亚及厄立特里亚,南至安哥拉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它们栖息在长有林木的大草原、中非共和国、加蓬、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刚果共和国的雨林地区、巴门达高原(Bamenda Highlands)及喀麦隆火山的山区森林、及埃塞俄比亚低地及厄立特里亚的半干旱地区。它们并未深入刚果盆地的雨林。

中文名

薮羚

别名

灌丛林羚

体重

45~80千克

外文名

Bushbuck

肩高

90厘米

牛科

动物界

偶蹄目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薮羚族

薮羚

拉丁学名

Tragelaphus scriptus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体长

100-125厘米

亚纲

兽亚纲

亚目

反刍亚目

亚科

牛亚科

亚种

10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766

林羚属

保护级别

无危

物种简介

薮(音:sǒu)羚,一种非洲羚羊(南非林羚丛莽鹿属),又名安氏林羚。身上长着美丽的竖条纹,头上有可爱的小白点。偶蹄目、牛科。雌雄外形不甚相同。雄性有螺旋状角,角型不大角尖为白色,身上以黑为主,脖颈上有深色的长毛。雌性则毛色偏红,呈鲜艳的赤栗色,无长毛。栖息于平原或山区近水源的密林中,主要在晨昏活动。主食树叶、树枝及青草。

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一种水栖羚羊,学名为Tragelaphusspekei,栖息在非洲中部沼泽地。善游泳和潜水,常在水中进食,可近於完全潜入水中而避敌害。蹄长而宽,脚关节柔韧,因而能在软地上行走。肩高约102公分(40吋),毛粗而蓬松;雌羚浅褐红色,雄羚浅灰褐色。脸部有一白斑,颈上有二白色斑块,有时身上散有多数白色斑纹。雄羚具螺旋形长角。

药用价值

名称

羚羊角

类别

平肝息风药

拼音

LINGYANGJIAO

拉丁学名

CornuSaigaeTataricae

别名

九尾羊角、角、羱羊角

药用部位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产地

新疆、青海。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捉捕。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性味归经

寒;咸;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狂,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宜先煎2小时以上;研末,每次0.3-0.6g;或磨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汤或磨汁涂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

脾虚慢惊禁服。

保护措施

1、对薮羚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2、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薮羚环境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4、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5、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和市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6、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7、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

相关品种

安氏薮羚

安氏薮羚(Tragelaphusangasii)是具有性别体二型的动物,预测其体形大小的差异将对采食行为和生境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利用连续行为取样法检测了雌雄个体在生境和植物利用上的差异,记录采食植物种类和采食高度并进行了性别间比较。在每个采食周期末,采用点中心方形样方法(PCQ)对植被进行一次调查,利用判别函数分析鉴别雌雄个体之间在种类和高度上是否存在差异。

雌羚在三类生境中花费的采食时间相似,但雄羚表现出对砂地林的偏好。另外,在同一生境内雄羚利用更多的草本种类且采食较高的部位,而雌羚喜欢采食低层草本。安氏薮羚雌雄个体在生境内具有食性(采食种类)和空间(生境斑块)上的分离。

可以认为这是由性别体二型引起的性别间营养与能量需求差异和不同繁殖策略造成的,最终使得精食者动物在具有复杂结构空间异质性的生境内表现为空间性别分离。

物种信息

贝拉羚属Dorcatragus

贝拉羚D.megalotis

侏羚属Ourebia

侏羚O.ourebi

山羚属Oreotragus

山羚O.oreotragus

犬羚属Madoqua

柯氏犬羚M.kirkii

林犬羚M.saltiana

艮氏犬羚M.guentheri

银犬羚M.piacentinii

斯氏犬羚M.swaynei

红腹犬羚M.phillipsi

石羚属Raphicerus

石羚R.campestris

黑耳石羚R.melanotis

沙氏石羚R.sharpei

新小羚属Neotragus

倭新小羚N.pygmaeus

桑岛新小羚N.moschatus

贝氏新小羚N.batesi

关注事件

动物园薮羚疑因误食塑料袋等杂物而死

2007年07月23日清晨,云南野生动物园的非洲食草散放区内,一只薮羚倒在了雨后的湿地上。经工作人员检查,薮羚已经死亡两三个小时。而通过解剖得知,薮羚的胃里有1/3的东西是一些塑料袋、糖果包装纸等无法消化的杂物。

清晨8时许,云南野生动物园负责非洲食草散放区的饲养员像平常一样进园区给动物们发放食物,却发现一只薮羚躺倒在地,过去一看才发现它已死亡多时。这只薮羚体长1.2米,身高1.5米左右,于2004年从重庆野生动物园引进,价值8万元左右。

据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介绍,一周前,这只薮羚消瘦了很多,吃的东西特别少,开始以为是缺乏营养,就把它单独隔离,给它充分的食物,补充营养。但效果不佳,后经会诊、拍片,发现它的胃中有不正常的阴影。经验告诉工作人员,这只薮羚很可能误食了一些杂物。昨日,经动物医院的工作人员解剖,才发现这只死亡的薮羚胃中有1/3的东西是塑料袋、糖果包装纸等杂物。正是这些杂物致使薮羚摄取的食物大量减少,因营养严重不足最终死亡。

游客进入云南野生动物园非洲食草散放区,主要是乘坐观光电瓶车,以便能最大限度观察野生动物,“但是有少部分游客在观光电瓶车上游览散放区时,随意丢一些垃圾在散放区内,或者向动物们投掷手中的食物,动物就很容易误食一些无法消化的杂物,日积月累就难以摄取食物,最后动物就会死亡。”云南野生动物园一工作人员说。

现在正是暑期出行高峰期,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希望出行的游客不要随意向动物抛投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