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学名:Larix potaninii Batalin)是松科落叶松属植物,乔木,高达50米,胸径1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纵裂粗糙;枝平展,树冠圆锥形;叶倒披针状窄条形,表皮有乳头状突起。球果矩圆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近基部较宽,上部微渐窄幼时红色或紫红色,后呈紫褐色或淡灰褐色。种子斜倒卵圆形,淡褐色,具不规则的紫色斑纹。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红杉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甘肃南部(舟曲、岷县)和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大小金川流域、道孚、乾宁至康定等地,西南部有少量分布。喜光照,适应性强,能耐干寒气侯及土壤瘠薄的环境,能生于森林垂直分布上限地带;在气候温凉、土壤深厚、肥润、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带生长迅速,宜作分布区的造林树种。

边材淡黄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材质较轻软,比重0.45,耐水湿。可供建筑、电杆、桥梁、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树干可割取松脂,树皮可提栲胶。

中文名

红杉

松科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松杉纲

松杉目

学名

Larix potaninii Batalin

亚科

落叶松亚科

落叶松属

红杉组

红杉

变种

大果红杉

命名者及年代

Batalin,1893

形态特征

红杉

乔木,高达50米,胸径1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纵裂粗糙;枝平展,树冠圆锥形;小枝下垂,幼枝有毛,后渐脱落,一年生长枝红褐色或淡紫褐色,很少淡黄褐色,直径1.5-3毫米,有光泽,通常无毛,稀叶枕之间的凹槽内有短毛,二年生枝红褐色或紫褐飞色,老枝和短枝灰黑色;短枝直径3-4毫米,顶端叶枕之间密生黄褐色柔毛;冬芽卵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有光泽,外层芽鳞先端尖,微开展,边缘具睫毛。

叶倒披针状窄条形,长1.2-3.5厘米,宽1-1.5毫米,先端渐尖,上面中脉隆起,每边有1-3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3-5条气孔线,表皮有乳头状突起。

着生雄球花的短枝通常无叶,雄球花长5-7毫米,径约4毫米;雌球花紫红色或红色,生于有叶短枝的顶端,苞鳞通常直,稀上端微反曲。

球果矩圆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近基部较宽,上部微渐窄,幼时红色或紫红色,后呈紫褐色或淡灰褐色,长3-5厘米,径1.5-2.5厘米,种鳞35-65枚;中部种鳞近方形或方圆形,长0.8-1.3厘米,宽0.8-1.1厘米,先端平截或微圆,稀微凹,边缘稍内曲,背部有淡褐色细小瘤状突起和短毛;苞鳞矩圆状披针形,紫褐色,通常直伸,长1.4-1.8厘米,基部宽,中部常微窄缩,上部渐窄,先端渐尖或微急尖,稀急尖,露出部分直或微反曲。

种子斜倒卵圆形,淡褐色,具不规则的紫色斑纹,长3-4毫米,径约2毫米,连翅长7-10毫米,种翅倒卵形,宽约4毫米;子叶5-7枚,针形,横切面三角形,长1.4-1.8厘米,上面每边有2-6条气孔线,下面无气孔线,初生叶条形,两面中脉隆起,上面无气孔线或先端有1-2条不完整的气孔带,下面每边有粉白色气孔带。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1]

生长环境

红杉生于海拔2500-4000米,气侯温凉或干寒,棕色森林土或山地草甸森林土地带。以四川北部及西部高山地区分布为广,常与鳞皮冷杉、川西云杉等阴性针叶树种组成混交林,在海拔3800-4000米比较干寒的高山地带常成单纯林。红杉喜光照,适应性强,能耐干寒气侯及土壤瘠薄的环境,能生于森林垂直分布上限地带;在气候温凉、土壤深厚、肥润、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带生长迅速,宜作分布区的造林树种。

红杉

分布范围

红杉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甘肃南部(舟曲、岷县)和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大小金川流域、道孚、乾宁至康定等地,西南部有少量分布。

生长繁殖

选地整地

苗圃地应选开阔平坦、向阳、排灌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表土深厚,要求土壤耕作层在30厘米以上的沙壤土或轻黏壤土,土质以弱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好。用作第2年新播的休闲地,在当年秋季深翻1次。深度为30-40厘米,结合翻地,每亩施入5%甲拌磷10千克(或5%呋喃丹10千克),杀灭地下害虫,同时捡净石头等杂物。第2次在开春土壤解冻后进行浅耕,同时每亩施入有机肥2500千克、70%多菌灵10千克。整地要平整,之后作苗床。苗床为高床,东西走向,利于采光,提高地温。床宽100厘米,床高15-20厘米,步道为30-40厘米。床面要平整,播前镇压,以利于播种和种子发芽扎根。

红杉

种子处理

处理方法是:水选,用水浸4小时左右,除去瘪种、杂质,再用水温为50℃、浓度为0.2-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0小时,然后捞出种子。处理种子的同时,筛选干净的细河砂,采取种子和砂子比例为1∶1的混砂堆积法催芽。每天早晚用40℃左右温水喷洒并搅拌,催芽至50%种子芽嘴裂开,露出白色,即可播种。

播种

播种期宜在4月中、下旬。每亩净种播种量15-20千克,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条播,播幅宽8厘米,行距15厘米,覆土以腐殖质土为最佳。腐殖质土在播前应进行筛土,之后拌入70%硫菌灵粉剂和5%甲拌磷颗粒剂堆积,达到土壤消毒和杀虫的目的。随播种随镇压、覆盖,覆土厚度为0.5-0.8厘米,可选用竹帘或草帘进行覆盖。

苗期管理

覆盖:

播后立即覆盖,待出苗60%以上时撤除覆盖物。

搭设荫棚

:1-2年生苗木可搭设荫棚,高度为50厘米,便于松土除草和灌溉。

预防鸟害:

幼苗出土期,幼苗顶壳容易遭到鸟类啄食,造成缺垄断性和苗木减产,因此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

松土除草:

幼苗出土需20天左右,此时杂草相继滋生,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做到有草就除。发现床面板结时进行适当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幼苗生长。

施肥:

苗木生长期适当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发育的关键。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掌握“勤施薄施、多次少量”的原则,以施氮肥为主,并及时灌水加速溶解。当侧根出现、二轮针叶形成时,施用0.3%氮肥硝酸铵或0.3%尿素,二者任选一种,每亩施肥液500千克左右,以便在幼苗木质化期继续积累干物质。追肥一般1-2次为宜,最后1次不得迟于7月底。

防霜与越冬:

幼苗期要特别注意早、晚霜危害,1-2年生幼苗应采取烟熏加以防护。苗床越冬覆盖从10月底开始至翌年4月初。覆盖物多用竹帘(若无竹帘,可用草帘代替),覆盖前要用70%多菌灵进行严格消毒,防止苗木感染病害。

间苗:

幼苗密度大,会因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争夺营养、水分、光照而形成苗木分化。当幼苗出现真叶后,应分期进行间苗。

栽培技术

造林地选择

红杉造林宜在自然分布区内的半阴半阳坡,宜选择采伐迹地、林中空地、火烧迹地以及撂荒地。造林以春季为主。

整地方式:

整地深度至少要保证苗木根系处在松土层内不窝根为宜,一般为30-40厘米。

栽植密度和造林方法:

造林密度167-222株/亩。红杉以原床苗造林为主,宜用3年生合格苗木。

抚育管理:

红杉造林后到成林郁闭,约需15年,这段时间抚育可划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造林后头3年,重点是除草松土(每年2-3次),清除周围灌木。第2阶段是造林后的5-8年,重点是砍掉林地上的杂灌木丛。第3阶段是抚育幼林,一般应在每年林木开始旺盛生长前进行。

红杉

防治方法

当幼苗基本出齐时,每隔7-10天喷洒1次1:1:100波尔多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防止立枯病、猝倒病和落叶病发生。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并撒些生石灰进行消毒。同时要采取防治措施,防立枯病、猝倒病每亩喷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50千克,喷后要浇水洗苗;落叶病于早春发芽前,用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喷洒1-2次,以防蔓延。

一般采用3年生苗木出圃造林,每亩产苗10-13万株。其标准为:苗高25厘米以上,地径0.6厘米以上,叶色正常,生长健壮,顶芽完整,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

主要变种

大果红杉(Larix potaniniiBatalin var.macrocarpaLaw):该变种与红杉的主要区别在其球果较大,长5-7.5厘米,径2.5-3.5厘米;种鳞多而宽大,约75枚,长1.4-1.6厘米,宽1.2-1.4厘米,质地通常较厚;苞鳞长1.7-2.2厘米,宽4-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径3毫米,连同种翅长1.2-1.4厘米,种翅宽约5毫米。着生雌球花的短枝上无正常叶,仅有10余枚变型叶;短枝粗壮,直径4-8毫米,顶端叶枕之间通常无毛或近无毛,稀具密毛。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海拔2700-4000米高山地带。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边材淡黄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材质较轻软,比重0.45,耐水湿。可供建筑、电杆、桥梁、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树干可割取松脂,树皮可提栲胶。

药用价值

【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杉的树干内皮。

【性味】辛、涩,温。

【功能】涩肠止泻。

【主治】痢疾,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剂:6-15克;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腹泻稀水:红杉皮15克,水煎服。

红杉

植物文化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将几株加州红杉树苗,作为礼物赠送给中方。此后,加州红杉树已在中国一些省市成功引种,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奥巴马将一把加利福尼亚州红杉木制作的长椅赠送给习近平。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ver3.1)——无危(LC)。

红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