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动物新近纪、第四纪陆生动物植食性简介大地懒又叫大懒兽、美洲大地懒,是最大的地懒,见于更新世中美洲和南美洲。双足行走,在林地和草地上食草。前肢大,后肢短但体积不小。趾具爪,行走时以足外缘着地。大地獭身体庞大,同时期的猎食霸王剑齿虎也要退避三舍,所以并没有天敌。它生活在更新世的中美洲和南美洲,距今10万~1万年前。体形与亚洲象差不多,是最大的地懒。约8000年前,大地懒和美洲的很多大型哺乳动物一起神秘灭绝了,具体原因还不太清楚,可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大地懒的头比较小,它的牙齿结构简单,没有坚硬的釉质,所以它会不断生长出新的牙齿,来替换被磨损的牙齿。由于它的牙齿特征和骨骼结构与现今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树懒非常类似,血缘与行动缓慢的树懒是近亲,加之它又生活在地上,所以叫地懒。

大地懒的化石最早于1788年在阿根廷被发现。它们的体形比现生的树懒大500倍、体重可达4~5吨,是冰河时代全美洲仅次于猛犸象、乳齿象的第三大陆生兽类。

中文名

大地懒

别名

大懒兽

体重

最大4吨

体征

前肢大,后肢短但体积不小。趾具爪,行走时以足外缘着地

大地懒科

动物界

披毛目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大地懒属

美洲大地懒

分布区域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林地、草地和荒野地带

拉丁学名

Megatherium

体长

最大6米

亚科

大地懒亚科

发现地点

阿根廷

食物

树叶

食性

植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生存时期

新近纪

物种简介

说起“大地懒”(Megatherium),在古生物学的研究史上可谓赫赫有名,它的化石最早于1788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被发现,当时以不知名的史前巨兽称之。阿根廷当局曾经将该化石呈赠给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后来又陆陆续续在南美洲地区发现许多大地懒的化石,也辗转流传至欧洲地区。最后这许多大地懒化石传到了当时著名的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手上。19世纪初期,居维叶正致力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他将这批史前巨兽的化石仔细推敲比对,发现它与现生的三趾树懒在牙齿特征与骨骼结构上非常类似,因此将之命名为“美洲大地懒”。[2]

居维叶一生中研究了数以千计的古生物,也完成过无数件脊椎动物化石的复原与装架。而他所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美洲大地懒。大地懒灭绝的时间相对较近,这意味着科学家能找到几种地懒的毛样本,因为毛是DNA非常好的来源。加拿大麦马斯特大学的赫德里克·庞纳称:他从距今约3万年前的大地懒粪便化石中萃取了DNA。复活这种动物的难点可能在于缺乏合适的替代性动物。它的活着的最近的亲戚是三足树懒,相比之下,这种动物体型很小。科学家们可能使用三足树懒的卵合成大地懒的胚晶,但是,胎儿将很快大得大过它的“代孕妈妈”。

大地懒

形态特征

大地懒身体庞大,体形相当于一头现代小象,约有几吨重。腿粗、脚大、脚上长着尖利的爪子,但头部较小,口鼻部向前延伸得很长,有一条很长的舌头,在下颌前部没有牙齿,上颌两侧各有5枚颊齿,下颌两侧则各有4枚,均终身生长。它的皮很厚,布满许多小骨片,四脚长有大而有力的爪。双足行走,前肢大,后肢短但体积不小。趾具爪,行走时以足外缘着地。它有齿,但没有牙珐琅质,是由深埋在颚中的不断生长的方柱组成,在下颌前部没有牙齿,颊齿一般为上五下四,顶端呈杯状。这些牙齿长达2.5~3.8厘米,且终身生长。。全身的体表都覆盖着粗糙的长毛,皮肤下还有许多小骨片一样的硬疖。这些硬疖由内层皮肤角质化形成,虽然不如现生的犰狳、穿山甲等的鳞甲那样坚固,也可以对身体起保护作用。它们的躯干骨骼非常发达,后肢明显比前肢粗壮,前肢的3个内侧趾上生有40厘米长的巨爪,后脚的爪子也很大。另外,相关研究也可以确信,大地懒有一条很长的舌头。

栖息环境

居住在数万年前更新世的阿根廷彭巴斯大草原,也可见于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林地、草地和荒野地带。

类群特点

在第三纪时,贫齿目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最早的古贫齿目动物发现于北美洲始新世的地层中。在南美洲和北美洲大陆分离之前,这些古老的贫齿目动物就由北美洲进入南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大陆分开之后,南美洲的贫齿目动物很快发展起来,成了南美洲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并且一直生活到现代。南美洲的贫齿目动物,在第三纪时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向着巨大的身体和披毛的方向发展,如南美新生代晚期的大地獭,体形大小与一只小象相仿,体重可达数吨。现生的树獭和食蚁兽,则是大地獭的近亲。另一个是向着披甲的方向发展,如现生的犰狳和已经绝灭了的雕齿兽等  。

贫齿目动物中,犰狳类为陆栖或半穴居,树獭类为树栖,食蚁兽类为陆栖或树栖。犰狳类和食蚁兽类主要以白蚁及其他软体的无脊椎动物为食,但犰狳类食性较杂,也吃鸟卵、浆果以及腐肉等。树獭类则以树叶、树芽、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它们的种数和数量都不多,分布仅局限于西半球从美国南部至南美洲一带  。

生活习性

大地獭化石

大地懒主要在地面上活动,行动比较迟钝、笨重,能像大食蚁兽一样用后肢脚侧直立行走,以足外缘着地,脚印呈逗号的形状。它们主要以树的枝叶为食,可以只靠后肢站立而形成两足的站立姿势,再加上强壮尾巴形成三足鼎立,这样的姿势使它能方便地以树枝和树叶为食,它强壮的手臂与巨大的爪子可以将整个树枝拔下,再用长长的舌头伸出嘴外卷取枝叶。不过,偶尔它们也会捕捉动物性食物,用巨爪将猎物抓伤,然后用强有力的前臂使猎物就范,而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吃腐肉或从其他食肉动物的口中夺食。

主要品种

中文名拉丁学名
1美洲大地獭Megatherium americanum
2草原大地獭Megatherium americanum
美洲大地獭

美洲大地獭

美洲大地獭(拉丁文名:Megatherium americanum),是生活在南美洲大陆的最大型哺乳动物之一。

居住在数万年前的阿根廷彭巴斯大草原,有一种奇特的贫齿类动物,名为美洲大地懒。这种动物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万年至10万年前)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为当时体型最为庞大的哺乳动物。身高可达6公尺,体重约5吨,前肢和后肢都具有强壮且尖锐的爪子。由于它的后肢骨非常粗壮,能够撑起全身的重量,所以可以形成两足站立的姿势,再加上它那强壮尾巴可形成稳固的三足鼎立,这样的姿势使它能方便地以前肢抓取树枝和树叶为食,它那强壮的手臂与巨大的爪子甚至可以将整个树枝拔下。

谈起美洲大地懒在古生物学的研究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它的化石最早于1788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被发现,而以不知名的史前巨兽称之,阿根廷曾经将该化石呈赠给当时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后来又陆陆续续在南美洲地区发现许多大地懒的化石,也辗转流传至欧洲地区。最后许多化石传到了当时著名的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手上。居维叶一生中研究了数以千计的古生物,也完成过无数件脊椎动物化石的复原与装架。他所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美洲大地懒。

草原大地獭

草原大地懒

草原大地獭生活在草原深处的地下洞窟中,主要分布在南美、非洲、外蒙大草原上。同样是大地獭,它不同于生活在丛林中的丛林地獭,与它的远亲树獭差别更大。

草原大地獭更多地继承了地獭的祖先冰河大地獭的特性,体形格外的大,主要以肉食为生,很少在阳光下活动,最喜欢捕食大蝙蝠、大地鼠、蟒蛇等生活在地下的动物。草原大地獭的猎食方式是以静制动,很少会主动出击,它们静静地隐藏在黑暗之中,一动不动,有时一潜伏就是数天,不饮不食,等有动物从身边经过,这才突然闪电般地伸出大嘴,一口吃掉对方。[1]

灭绝原因

大地獭

在更新世中,大地獭和其他原始哺乳动物受到影响,造成绝种的危机,原始哺乳动物灭绝,同时大地獭灭绝。

目击传闻

由于大地獭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并不长,除大量化石之外,在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洞穴中和火山口里,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的一些地区,还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地獭木乃伊,包括多个属种的遗体。这里的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能够使动物的软组织在腐烂之前就全部脱水,并能保存部分的皮、毛、腱、爪等。而且,大地獭的最后幸存者可能延续到几千年前——这些并不很久远的遗骸,暗示着大地獭很可能仍然生活在当地的荒野中,并没有灭绝,尽管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

同时,如今在南美丛林中,仍有关于大地獭的目击传闻,不过也并没有被证实。据说,20世纪初,当地印第安人曾多次在南美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巨大的未知怪兽,这是一种比南美犰狳和未知的猿类物种还要庞大和危险的动物。当地林区的人称之为“玛平瓦赫伊”(Mapinguary,也译为“马文格亚利”)。科学界某些人士曾长时间追寻研究这种被称为“玛平瓦赫伊”的怪兽,从收集到的那些有价值的资料(包括目击资料)来分析,他们相信,所谓“玛平瓦赫伊”怪兽,很有可能是一种仍然存活着的大地獭  。

也正由于大地獭灭绝的时间相对较近(如果它已经灭绝的话),这意味着科学家能找到几种地獭的毛样本,因为毛是DNA非常好的来源。加拿大麦马斯特大学的赫德里克·庞纳称:他从距今约3万年前的大地獭粪便化石中萃取了DNA。这样,采用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大地獭有可能被复活。当然,复活这种动物也有难点,主要可能在于缺乏合适的代孕动物。它的活着的最近的亲戚是三趾树獭,相比之下,这种动物体型很小。科学家们可能使用三趾树獭的卵合成大地獭的胚晶,但是,胎儿将很快大得大过它的“代孕妈妈”。当然,这些动物并非一科,成功复原可能性极低,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许最终会想出好的办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