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形动物都是三胚层动物,身体身长,多为扁长形核圆长形,有前、后、背、腹之分,且左右两侧对称,大多数肌肉发达。形态基本相似,但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各类在身体结构、器官系统的发育程度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

中文名

蠕形动物门

隶属

三胚层动物

特点

身体身长,多为扁长形核圆长形

分类

原环虫纲,蛭纲等

具体腔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为一类属种较多的蠕形动物。其共同特征为:身体分节,具真体腔,多数种类具疣足或具肛毛,以佐运动;据闭管式循环系统即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并有网状微血管分布到组织内,没有流入组织间隙,从而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开管式循环系统不同。具按节排列的肾管,直接发育或有变态的担轮幼虫。

分类

原环虫纲虫益门(Echiuroidea)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多毛纲星虫门(Sipunculoidea)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

寡毛纲鳃曳动物门(Priapuloidea)

蛭纲帚虫动物门(Phoronida)

无体腔的后生动物

中生动物门(Mesozoa)

扁形动物门(Playhelminthes)

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s)

袋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Ehtoprocta)

分类详解

原环虫纲

虫益门(Echiuroidea)

本门为一群海生动物,身体呈长圆柱形或卵圆形,不分节,无疣足。前段腹面有一对腹刚毛,体后端在肛门周围有时具1-2圈尾刚毛。身体前端有一个伸长的吻。躯干表面光滑或有突起。虫益虫生活于海滨泥土中,常营穴居,潜穴呈“U”字形。某些种类在岩石、珊瑚缝隙内生活。虫益门的化石除发现于美国石炭系一种外,全为现生代表,但某些潜穴化石可能由虫益门挖掘而成。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毛颚动物仅有三属,其重要代表是Sagitta(箭虫)。体形似箭,围绕口有刚毛,身体不分节,缺外皮层纤毛,有一个类似高等动物的尾鳍。海生,浮游生活。本门化石记录来自布尔吉斯页岩,其中所产的Amiskwia(阿米斯克毛颚虫),其形态与Sagitta有许多类似之处。

多毛纲

星虫门(Sipunculoidea)

本门动物全为海生。身体很小,常呈圆柱形。其形态构造及生活习性与虫益门动物很相似,但星虫的吻长,相当体长的1/6,更重要的是,吻能自由翻转,叫翻器。吻前端有口,口周围有星芒状的能伸缩的触手褶。躯干无分节痕迹,无疣足,也无刚毛。星虫常分布于海岸潮间带到5000m深,底栖缓慢爬行,固着或埋栖生活。除布尔吉斯页岩种发现可疑的代表外,全为现生物种。

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

须腕动物是一类海生、非常长的蠕虫形的后生动物,最长可达36cm。整个身体可分为三部分:前体、中体和后体。前题具很长的触手,中体作二分状,后体分节。现生代表生活于海洋深水中。骨骼为几丁质管子,身体栖居其中。须腕动物的真体腔和许多成虫的形态特征,表明它们与半索动物有亲缘关系。

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以及我国陕西省南部、湖北和湖南省西部震旦纪的地层中曾有这类可疑化石的报道。

寡毛纲

鳃曳动物门(Priapuloidea)

鳃曳动物形体小或中等,最大8cm。现生代表如Priapulus(鳃曳虫)。身体呈圆柱形,分化为吻、躯干和尾部。吻能翻转,生有25纵列的刺,躯干表面有体环,但不分节。鳃曳动物分布很广,常在海洋软质底质营底栖生活,在潮间带至8000m深处均有。布尔吉斯页岩可能有其化石代表,云南澄江下寒武统也可能有(孙卫国、侯先光,1978)。

蛭纲

帚虫动物门(Phoronida)

身体呈长圆柱形,栖居在几丁质栖管中。身体分化为触手环、躯干和球根三部分。触手环呈马蹄形,上具纤毛。无附肢,有“U”形消化道。许多早古生代的遗迹化石如Skolithos可能是由帚虫形成的。

中生动物门(Mesozoa)

本门包括许多亲缘关系未定的具简单组织的后生动物。

体呈长卵形或近圆形等,形体很小,大者不过6-7mm,细胞层不明显。如Dicyema(二胚虫),营寄生生活,长7mm,包括一个“头”或帽状物和伸长的身体。身体具一个或更多大的轴细胞和周围一层具纤毛的表皮细胞。未见化石报道。

扁形动物门(Playhelminthes)

身体扁平不分节,如Dugesia(蜗虫),有口和真正的肠,但和腔肠动物一样仍无肛门,具眼点。体内各系统(肌肉、神经、生殖等)都较发达。有机体结构较腔肠动物大有进步。生活于海水、淡水、陆地,也有寄生的,如Schistosoma(血吸虫)、Taenia(绦虫)等。化石稀少。石炭纪、二叠纪和第三纪昆虫体中,曾见有寄生的扁形动物。

其他

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

本门动物体长由数毫米至数米,有长至27m,背腹扁平,身体延长成纽带状,故名。不分节,消化道有口和肛门。前段背面有一长吻。排泄器官为原肾管。多数产于海中,少数在淡水、湿土中,也有寄生生活。化石稀少。侏罗纪至现代。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s)

这类动物是一群庞杂的动物,体圆,无体节。

袋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

这类动物,也叫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体长而圆,身体不分节或仅具环状纹。消化道通常直而宽,具肛门。肛门的出现促进了肠在生理机能上的分化。体表有表皮层分泌的角质膜,可覆以纤毛。自由生活或寄生。在有机体结构上,肌肉和神经仍较原始(类似腔肠动物),但内部器官较复杂。生活于海水、淡水或土壤中,也有寄生于动、植物体内。化石稀少,发现于石炭纪、白垩纪和新生代岩层以及昆虫、哺乳动物等生物体内。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棘头动物门全为寄生,体圆筒形或略扁。长15-65cm,多数为25cm。体表具环纹,有假分节现象,前段有能伸缩的吻,其上具角质倒钩,可插入寄主体壁中。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消化道中,无自由生活阶段。本门有时视为线形动物门的一个纲。

内肛动物门(Ehtoprocta)

本门为固着水生动物,具有触手环,触手有纤毛,触手环内具口和肛门。过去曾归入苔藓动物,但内肛动物为假体腔,与具体腔的苔藓动物明显不同。

内肛动物以海水产为主,单体或群体。身体小,2-3mm,分化为萼和起支持作用的茎杆。群体种类的茎干部具有蔓延生长的匍匐根,如Pedicellina(海花柄)。萼为身体主要部分,其上缘生有一环短的触手,触手内侧长有纤毛。取食时触手展开呈花形,避敌时则向内屈折。消化管呈“U”字形。常固着于海藻或其他动物体身上。未见化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