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气,由氰基构成,化学式为(CN)2,是碳与氮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式为N≡C—C≡N)。氰气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气体,带苦杏仁气味,剧毒。燃烧时呈桃红色火焰,边缘侧带蓝色。氰气溶于水、乙醇、乙醚。

中文名

氰气

外观

无色气体(标况)

别名

乙二腈、二氰、甲腈

化学式

(CN)2

分子量

52.04

熔点

-34.4℃

沸点

-21.2℃

水溶性

易溶于水

密度

0.96(相对水=1)

外文名

Cyanogen

安全术语

S23 S45 S60 S61

危险品运输编号

R11 R23 R50/53

EINECS号

207-306-5

气味

苦杏仁味

结构式

N≡C—C≡N

CAS号

460-19-5

BRN号

1732464

摩尔体积

48.3 cm3/mol

摩尔折射率

11.14

编号系统

CAS号:460-19-5

MDL号:暂无

EINECS号:207-306-5

RTECS号:暂无

BRN号:1732464

PubChem号:暂无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高毒气体。有杏仁气味。燃烧时火焰粉红色,边缘带有浅蓝色。

2.熔点(℃):-28

3.沸点(℃):-21.17

4.相对密度(d204):1.076

5.液态沸点时(g/cm3):0.9537 。

6.溶解度:1.1~1.3g/100g水。26g/100g醇。5g/100g醚。

7.相对密度(水=1):0.96 。

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34。

9.饱和蒸气压(kPa):53.32/-33℃。

10.爆炸上限%(V/V):42.6。

11.爆炸下限%(V/V):6.6。

12.溶解性: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

13.折射率(n20D):1.378

化学性质

氰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气体,带苦杏仁气味,有毒。燃烧时呈桃红色的火焰,边缘则带蓝色。氰气溶于水、乙醇、乙醚。

氰气燃烧

氰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很相似,是拟卤素(或类卤素)的一种。氰气会被还原为毒性特强的氰化物。氰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生成氰化氢。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氰化钾和氰酸钾。氰加热至400℃以上聚合成不溶性的白色固体(CN)x。氰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燃烧产物

这个反应其实很复杂,因为这和氧气的量有关。

当摩尔比为1:2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CN)2+2O2=2CO2+N2

当摩尔比为1:4时,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CN)2+4O2=2CO2+2NO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11.14

2、摩尔体积(cm3/mol):48.3

3、等张比容(90.2K):128.3

4、表面张力(dyne/cm):49.7

5、极化率(10-24cm3):4.41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7.6

7.重原子数量:4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71.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 存在于烟气中。

2. 化学性质和卤素很像。氰化物也与卤化物有相同点。

毒性

氰的轻度中毒,病人出现乏力、头痛、头昏、胸闷及粘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者,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出现惊厥,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氰气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有毒性的氰化物,氰化物进入机体后分解出具有毒性的氰离子(CN-),氰离子能抑制组织细胞内42种酶的活性,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脱羧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等。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氰化物最为敏感。氰离子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阻止其还原成二价铁,使传递电子的氧化过程中断,组织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氧而造成内窒息。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大脑首先受损,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外,氰化物在消化道中释放出的氢氧离子具有腐蚀作用。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或吞服大量氰化物者,可在2~3分钟内呼吸停止,呈“电击样”死亡。

用途

氰气可用于有机合成,制作农药,也用作消毒、杀虫的熏蒸剂等。

毒理作用

氰气(CN)一般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人体中的水发生如下反应 (此反应与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类似) 解离出剧毒的氰根离子:

(CN)+HO=HCN+HCNO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暂无

危险品标志:易燃有毒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23S45S60S61

危险标识:R11R23R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