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简称SDBS,是常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难挥发,易溶于水,溶于水而成半透明溶液。对碱,稀酸,硬水化学性质稳定,微毒。

中文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外文名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化学式

C18H29NaO3S

分子量

348.48

HLB值

10.638

CAS号

25155-30-0

EC编号

246-680-4

简称

SDBS、LAS

性状

固体,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外观

固体,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毒性

无毒

密度

1.02 g/cm³

研究简史

20世纪30年代末期,人们将苯与氯化石油进行烷基化,然后将生成的烷基苯进行磺化制得烷基苯磺酸盐。这便是烷基芳磺酸盐的第一批工业产品,当时绝大多数产品用于纺织工业,随后家用配方便很快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它是石油催化裂化的副产品四聚丙烯作为烷基化试剂与苯反应,再经磺化制得的。

由于石油化学品公司能够将大量的四聚丙烯转化为十二烷基苯,产品质量高,价格低廉,因此以十二烷基苯为原料的洗涤剂迅速的取代了肥皂,而且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很快便成为美国用量最大的有机表面活性剂,此时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虽然应用性能良好,但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便是它们在污水处理装置中的生物降解速度很低,而且降解不完全,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60年代早期,洗涤剂工业便开始由支链烷基苯磺酸盐的生产转向直链烷基苯酸盐。由于直链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解决了50年代洗涤剂 行业的焦点问题,即洗涤剂泡沫造成的污染问题。在此之后,烷基芳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品的需求量和销售额不断提高。

物理性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分子式:CHNaOS

分子量:348.48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10.638

分解温度为450℃,失重率达60%。

性状:固体,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溶解性: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

临界胶束浓度(CMC值):1.2mmol·L-1

红外光谱: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参考资料来源:物竞化学品数据库化学性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碱,稀酸,硬水化学性质稳定

2、能与强酸建立平衡体系:

R-Ph-SONa+HCl⇌R-Ph-SOH+NaCl

3、磺基中的羟基也可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磺酰氯:

3R-Ph-SONa+PCl-----→R-Ph-SOH+NaCl(~200℃)

4、水解反应是磺化反应的逆反应。在强酸催化下,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水共热,可脱去磺基,反应的实质是H+作为亲电试剂进攻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3R-Ph-SONa+HO----→R-Ph+NaHSO(~200℃,HSO)

实验室制法

通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器的250mL四口瓶中,加入十二烷基苯35mL(34.6g),搅拌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98%硫酸35mL,温度不超过40℃,加完后升温至60~70℃,反应2h。

将上述磺化混合液降温至40~50℃,缓慢滴加适量水(约15mL),倒入分液漏斗中,静止片刻,分层,放掉下层(水和无机盐),保留上层(有机相)。

配制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80mL,将其加入250mL四口瓶中约60~70mL,搅拌下缓慢滴加上述有机相,控制温度为40~50℃,用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调节pH=7~8,并记录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总用量。

于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渗圈试验清晰后过滤,得到白色膏状产品,即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相关化学反应为:·L-1工业制法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由十二烷基苯与发烟硫酸或三氧化硫磺化,再用碱中和制得。用发烟硫酸磺化的缺点是反应结束后总有部分废酸存在于磺化物料中。中和后生成的硫酸钠带入产品中,影响了它的纯度。目前,工业上均采用三氧化硫-空气混合物磺化的方法。三氧化硫可由60%发烟硫酸蒸出,或将硫磺和干燥空气在炉中燃烧,得到含SO4%~8%体积分数的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入装有烷基苯的磺化反应器中进行磺化。磺化物料进入中和系统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最后进入喷雾干燥系统干燥。得到的产品为流动性很好的粉末。

生产工艺流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直馏煤油经脱氢后,十二烯烃和苯由供料泵进入烷化器,再将生成的十二烷基苯(LAB)送入磺化器1,与进入磺化器的三氧化硫(3%~5%),瞬间发生磺化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器2、循环泵3、冷却器4处理之后,部分回到反应器底部,用于磺酸的急冷,部分反应产物被送入老化器5,调整反应保持时间再进入水化器6成酸,最后经中和器7制得烷基苯磺酸钠(LAS)。尾气经除雾器8去酸雾,再经吸收塔9吸收后放空。洗涤作用

烷基苯磺酸钠是黄色油状体,经纯化可以形成六角形或斜方形强片状结晶,具有微毒性,已被国际安全组织认定为安全化工原料。可在水果和餐具清洗中应用烷基苯磺酸钠,在洗涤刑中使用的量最大,由于采用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价格低廉,在洗涤剂中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有支链结构(ABS)和直链结构(LAS)两种,支链结构生物降解性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直链结构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性可大于90%,对环境污染程度小。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中性的,对水硬度较敏感,不易氧化,起泡力强,去污力高,易与各种助剂复配,成本较低,合成工艺成熟,应用领域广泛,是非常出色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纳对颗粒污垢,蛋白污垢和油性污垢有显着的去污效果,对天然纤维上颗粒污垢的洗涤作用尤佳,去污力随洗涤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对蛋白污垢的作用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且泡沫丰富。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两个缺点,一是耐硬水较差,去污性能可随水的硬度而降低,因此以其为主活性剂的洗涤剂必须与适量螯合剂配用。二是脱脂力较强,手洗时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洗后衣服手感较差,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柔软剂漂洗。近年来为了获得更好的综合洗涤效果,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最主要用途是配制各种类型的液体、粉状、粒状洗涤剂,擦净剂和清洁剂等。

乳化分散剂

乳化剂是一种改善乳浊液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或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是表面活性物质,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它聚集在油/水界面上,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和减少形成乳状液所需要的能量,从而提高乳状液的能量。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亲水性较强,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达到乳化作用。因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化妆品、食品、印染助剂、农药等乳状液配制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抗静电剂

任何物体都带有本身的静电荷,这种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静电荷的聚集使到生活或者工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危害,将聚集的有害电荷导引、消除使其不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或危害的化学品称为抗静电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织物,塑料等表面亲合水分,同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因而可以使静电及时泄漏,从而降低因静电造成的危险及不便。

其他作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产品用途十分广泛,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应用外,在纺织助剂方面还常作为棉织物精炼剂,退浆助剂,染色时的匀染剂,在金属电镀过程中用作金属脱脂剂;在造纸工业中用作树脂分散剂,毛毡洗涤剂,脱墨剂;在皮革工业上用作渗透脱脂剂;在肥料工业中用作防结块剂;在水泥工业中用作加气剂等诸多方面或单独使用或作配合成分使用。

危险品标志

XnHarmful 有害物品

风险术语

R22吞食有害。

R36刺激眼睛。

R37刺激呼吸系统。

R38刺激皮肤。

R41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R37/38刺激呼吸系统和皮肤。

安全术语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27一旦衣物受到污染,请立即脱去。

S37戴适当手套。

S39戴护目镜或面具。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物质毒性

低毒,半数致死量:1260 mg/kg(大鼠经口)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复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