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时间 | 院校 | 专业 | 学位 |
1976年~1981 | 华中师范大学 | | |
1985年~1987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博士 |
工作经历
艾晓明教授
1981年~1985年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1994年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化基础部。
1980年代末和1990年底中期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岭南大学中文系访问研究。
1994年至今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
1999年~2000年在美国田纳西州南方大学任访问学者,进修妇女与性别研究。
2002年曾访问英国桑德拉大学艺术、设计、媒体与文化学院。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论文
论文名 | 期刊名 | 发表时间 |
论五四时期巴金的思想与活动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1年02期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延与内涵的思考 | 《中州学刊》 | 1985年05期 |
《激流》三部曲创作过程初探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年02期 |
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上) | 《中国社会科学》 | 1987年03期 |
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下) | 1987年04期 |
展开表格其他作品
纪录片
纪录片名 | 出版机构 | 出版时间 |
红色美术(与胡杰合导) | 香港:采风电影有限公司 | 2010年 |
我们的娃娃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 2009年 |
公民调查 |
开往家乡的列车 | 2008年 |
关爱之家: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影像工作室 | 2007年 |
展开表格出版著作
著作名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89年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9年 |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991年 |
浮城志异:香港小说新选(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1年 |
小说的智慧:认识米兰·昆德拉 | 长春:时代文艺出师社 | 1992年 |
展开表格出版译著
译著名 | 原著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古典主义 | 塞克里坦 | 昆仑出版社 | 1989年 |
表现主义 | R.S.弗内斯 |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
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唐红梅、柯倩婷合译) | 玛丽・塔尔博特 | 2004年 |
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与宋素凤,冯芃芃合译) | 休。索海姆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
展开表格社会活动
担任“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项目主持人,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召集人,2003年中山大学首届“性别教育论坛”主持人、中山大学与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体与性别”项目协调人,广东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2003年因介入孙志刚案和黄静案,被《南风窗》杂志授予“为了公共利益良知奖”,同时被上海《东方女性》杂志读者投票选为“最有影响十大人物”之一。
2003年带领中山大学的师生,公开演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中文版《阴道独白》。这是一部全球各地女权主义者尊崇的“神剧”,亦是各国妇女反抗针对妇女性暴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2003年04月28日,新华网,《广东中山大学艾晓明教授 就孙志刚被毒打致死之事 愤而撰文》。
2004年03月08日,新华网,《专访女性专家艾晓明“老婆管钱”不是男女平等》,原载于《国际先驱导报》。
2006年11月09日,新华网,《中山大学建立同性恋社团称只是为了研究》,原载于《新民周刊》。
2008年03月08日,新华网,《艾晓明:深受<民权公约评注>影响》,原载于《新京报》[1]。
获得荣誉
时间 | 奖项全称 | 颁奖机构 |
2003 | 为了公共利益良知奖 | 《南风窗》杂志 |
2003 | 最有影响十大人物 | 《东方女性》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