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本病的发生无性别差异,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胆管癌的发生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胆道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胆管癌的主要表现有腹部疼痛,巩膜和皮肤颜色发黄,尿便颜色改变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胆管癌的首选方法,还可以进行放疗或化疗。胆管癌会引起营养不良、身体消瘦、体重降低、抵抗能力与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引起腹腔大出血。癌症晚期时,会发生转移和扩散。胆管癌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长期生存的可能。

中文名

胆管癌

外文名

cancer of biliary duct

症状表现

体重减轻、身体瘦弱、肝脏肿大,有时并能触及肿大的胆囊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肝胆外科或胆道外科、消化内科或内科、肿瘤科

显状部位

腹部

原因

可能与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有关

多发人群

50~70岁男性

传染性

病因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管结石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说明胆管长时间受结石刺激,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

2.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吃富含亚硝酸盐食物习惯的人群,更易诱发癌症。

3.胆管囊性扩张症

少数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发生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有报道认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癌前病变。

症状

  • 黄疸患者可出现黄疸,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黄疸,伴瘙痒和体重减轻。少数无黄疸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有时伴发热、腹部包块。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
  • 二便异常大便灰白,呈白陶土色,尿色深黄,如浓茶。
  • 胆囊肿大中段、下段胆管癌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但Murphy's征可能阴性;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一般不肿大。
  • 肝脏损害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腹水,或双下肢水肿。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可造成门静脉高压;晚期患者可并发肝肾综合征。
  • 胆道感染患者可合并胆道感染,感染细菌最常见为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及厌氧性细菌。内镜和介入放射性检查可诱发或加重胆道感染,出现右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甚至出现休克。
  • 胆道出血如癌肿破溃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大便潜血阳性、贫血。
肝内胆管癌
  • 腹部不舒服
  • 腹部疼痛
  • 全身没有力气
  • 恶心、想呕吐而吐不出
肝外胆管癌
  • 右上腹疼痛
  • 寒战、高热
  • 甚至休克
  • 巩膜、皮肤颜色发黄
  • 尿色深黄或深茶色
  • 大便灰白色或者陶土样
  • 全身皮肤瘙痒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胺酰转移酶可显著升高。转氨酶一般轻度异常,这种胆红素、转氨酶升高不平衡现象有助于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患者CA19-9、CEA可升高。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有助于明确胆管癌的诊断,了解有无转移灶及评估肿瘤可否切除。

(1)超声显像检查

B超检查简便、快捷、准确、花费少,可发现:①肝内外胆管扩张;②显示胆道的梗阻部位;③梗阻的性质。超声检查是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

内镜超声可以避免肠气的干扰,超声探头频率高,可以更清晰、显示肝外胆管肿瘤。它对中下段胆管癌和肝门部胆管癌的浸润深度断的准确性较高。还能判断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引导下可以做直接胆道造影,也可以穿刺抽取胆汁测定CA19-9、CEA和做胆汁细胞学检查。在超声引导下还可以穿刺病变组织做组织学检查;也可以抽取梗阻部位胆汁做脱落细胞检查。

(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PTC可清晰地显示肝内外胆管树的形态、分布和阻塞部位。该检查是侵袭性的操作,术后出血和胆漏是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

(3)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ERCP不宜作为胆管癌的常规检查,甚至是相对禁忌的。对高位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可以显示胆管癌的部位,也可以置放内支撑导管减黄。ERCP对下段胆管癌有诊断意义,有助于与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胰头癌相鉴别。

(4)CT检查

CT能较准确显示胆管扩张和梗阻部位、范围,对确定病变的性质准确性较高,三维螺旋CT胆道成像(SCTC)有代替PTC、ERCP检查的趋势。

(5)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

MRCP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胆道显像技术。可以详尽地显示肝内胆管树的全貌、肿瘤阻塞部位和范围、有无肝实质的侵犯或肝转移,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6)核素显影扫描

使用锝EHIDA静脉注射,然后用γ相机连续摄影,可获得胆道的动态图像,对病人无损害,方法简单。

(7)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门静脉造影

主要目的是了解门静脉及肝动脉与肿瘤的关系及受侵犯情况,帮助术前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评估。数字减影造影(DSA)可以显示肝门部入肝血流与肿瘤的关系,对胆管癌的扩大根治术有意义。

诊断

  • 根据典型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CT、磁共振成像、十二指肠镜等检查进行诊断。
  • 出现腹部疼痛、巩膜和皮肤颜色发黄等表现。
  • 体格检查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部分病人出现肝大,肝脏质地较硬,有触痛或叩痛;晚期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还会有腹水和下肢水肿。
  • 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P和γ-GT均显著升高,或CA19-9、CEA升高。
  • 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光团,后方无声影。
  • 不同部位的胆管癌在CT上表现各不相同:周围型肝内胆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肿块,可伴有肝叶萎缩及局部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癌和近肝门区的肝内胆管癌有时可见肝叶肥大-萎缩复合征;肝外型胆管癌则在肝门或壶腹周围可见肿块,伴有肝外胆管壁增厚及近端胆管扩张。
  • 胆管肿瘤在磁共振上的特征为:T1加权时为低信号,T2加权时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时相周边强化。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首先考虑胆总管结石,其特点是发作性胆道不全性梗阻,伴有胆石性胆管炎特有的三联症;而恶性梗阻性黄疸一般为持续性。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往往伴胆囊肿大,而结石性梗阻较少见。如果胆囊不肿大,临床上应排除原发性胆管硬化、药物性黄疸、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疾病。

分型

  • 胆管癌按大体形态分成三个亚型:结节型、弥漫性癌和乳头状胆管癌。
  • 组织学类型包括:腺癌、鳞状上皮癌、腺鳞癌、类癌。

分期

  • 目前使用美国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癌症TNM分期系统:
原发肿瘤(T)
  • Tis:原位癌
  • T1a:侵及固有层
  • T1b:侵及肌层
  • T2a:腹腔侧肿瘤侵及肌周结缔组织,未超出浆膜
  • T2b:肝脏侧肿瘤侵及肌周结缔组织,未进入肝脏
  • T3:穿透浆膜和(或)直接侵入肝脏和(或)一个邻近器官或结构
  • T4:侵及门静脉或肝动脉主干,或直接侵入两个或更多肝外器官或结构
局部淋巴结(N)
  •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 N2:≥4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治疗

  • 治疗胆管癌的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手术治疗

胆管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以巩固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于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应施行胆道引流手术,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合并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是胆管癌惟一的根治性治疗,辅助性放射治疗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不可切除和局部转移的胆管癌经有效的胆道引流后,放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与延长寿命。但是,胆管癌一直被认为属于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一般报道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9~12个月。

化学治疗

胆管癌对化学治疗并不敏感,胆管癌较其他胃肠道肿瘤例如结肠癌化疗敏感性差。但化疗可能缓解胆管癌所引起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存活期。

危害

  • 胆管癌会引起胆道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甚至是营养不良、身体消瘦、体重降低、抵抗能力与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 腹腔大出血是胆管癌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也是胆管癌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 胆管癌晚期会发生转移和扩散,影响其他器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转移性

  • 胆管癌会转移,主要转移方式是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和血行转移。

预后

  • 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疗,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很难超过3年。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可能延长生存期。
  • 此外,治疗效果还与疾病的病理特点有关系,腔内生长型的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肿块型次之。如果是管周浸润型,治疗效果是最差的。

预防

  • 不要吃未煮熟的鱼、虾。[1][2]
  • 不要吃富含亚硝酸盐的食物。
  • 及时治疗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

    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