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是一种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常见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当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导致切除不完全时,术后容易复发。本病恶变率较小,当深部脂肪瘤体积过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容易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预后较好。

中文名

脂肪瘤

外文名

lipoma

病原学

过于肥胖

症状表现

长于躯干、四肢及腹腔等部位肿块,界限清,质软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或外科

显状部位

全身

是否医保

原因

基因异常突变,导致脂肪组织沉积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刺激、脂肪组织代谢异常和障碍、脑垂体前叶性腺激素水平分泌异常、先天发育不良、肠道营养不良等有关。约1/3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可有家族史。

人体内有一种“脂肪瘤致瘤因子”。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等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脂肪细胞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即脂肪瘤。

症状

脂肪瘤是一种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常见良性肿瘤,质地柔软,常见于颈、肩、背、大腿等部位。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分布在皮下的称浅表脂肪瘤,分布在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的称深部脂肪瘤。本病通常无明显症状。

当浅表脂肪瘤较大时,会导致局部皮肤膨隆起伏不平。

当肿瘤压迫到外周神经时可能会引起疼痛。

深部脂肪瘤引起的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及大小有关,例如较大的纵隔脂肪瘤可能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或心悸。

浅表脂肪瘤除了局部肿块外几乎不引起任何症状。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大小可以从几毫米至几十厘米不等。肿瘤生长缓慢,质地柔软,边界清楚,呈分叶状,推之活动度良好,活动时可引起皮肤凹陷。很少引起疼痛,出现疼痛常常是由于大的脂肪瘤压迫外周神经导致的后期症状。

深部或筋膜下脂肪瘤可引起各种症状,取决于它们的部位和大小。如手术脂肪瘤可引起活动滞涨感或活动受限。较大的纵隔脂肪瘤可引起呼吸困难或心悸。

脂肪瘤常见于肥胖者,而且在体重快速增加时其体积也增大,但相反的,在体重严重下降时,脂肪瘤并不随之缩小。

检查

确诊脂肪瘤需要做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超声检查:圆形的透光性肿块,可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及血液供应情况。

病理学检查:主要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有时可以发现钙化或灶性黏液变性。

1.影像学检查

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可选择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超声检查对于诊断非常有帮助,脂肪瘤表现为圆形的透光性肿块,由于周围组织的密度高可被清楚地显示出来,可以判断肿物位置、大小,质地及血液供应情况。CT显示为具有皮下脂肪组织特征的肿块。核磁T1加权像中,表现为高信号。

2.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切面呈淡黄色,有完整薄层纤维性包膜,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瘤细胞主要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偶见少数脂肪母细胞。瘤内一般血管不多,有时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或骨化。

诊断

医生根据症状、检查等可以诊断脂肪瘤。

出现皮下肿物,质地柔软,边界清楚。当浅表脂肪瘤较大时,导致局部皮肤膨隆起伏不平,有的脂肪瘤伴疼痛等症状。

超声检查发现肿块。

病理学检查切片主要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有时可以发现钙化或灶性黏液变性。

鉴别诊断

脂肪瘤需要与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等疾病相鉴别。

如果出现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的皮下肿物,,自己无法判断是,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通过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该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浅表脂肪瘤一般通过体检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深部脂肪瘤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方能诊断。

治疗

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当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导致切除不完全时,术后容易复发。

直径在1cm内的孤立脂肪瘤一般不需处理。较大者可行手术切除,深在的脂肪瘤有时因较难完整切除,可局部复发,但基本不发生恶性变。多发性脂肪瘤治疗也以局部切除为主。

危害

发生恶变率极小。当深部脂肪瘤体积过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产生不良影响。

预后

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预后较好。

预防

加强锻炼,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瓜果蔬菜,控制体重。

规律作息,放松心态,避免过度疲劳,增强免疫力。

出现皮肤肿块导致局部皮肤膨隆起伏不平、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去医院诊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2]

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