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高原:北美大陆南部墨西哥境内中部的高原。墨西哥高原占全国面积的5/6,北起墨、美边界,东、西、南三面为马德雷山脉所环绕,面积120万平方公里。高原边缘山脉的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使高原在地貌形态上似一方桌隆起在两侧海岸平原之上,故称“梅萨”(意为桌状高原)。墨西哥地形主要为山地和高原,总称墨西哥高原,所以墨西哥又被称为“高原之国”。

中文名

墨西哥高原

外文名

Altiplanicie mexicana

平均海拔

1,825米

位置

北美大陆南部墨西哥境内中部

面积

120万平方公里

简介

墨西哥高原

墨西哥高原地势由北向南逐渐抬升,大致以北纬22°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北部高原海拔约1,000米,内有许多被山岭隔开的内陆沉积盆地,地势平坦,故又称“北部盆地”,当地人叫“博尔松”,气候温热干燥,农业需靠灌溉;南部称“中央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2,000—2,500米,多宽广平坦的山间谷地和火山锥,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是墨西哥主要农业区。富铅、锌、锑、汞、银、锰、铜、铁、锰等矿产资源。

形成原因

连绵的科迪勒拉山系

墨西哥高原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山系的成因,主要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活动与大西洋的张开及南部冈瓦纳大陆的分离,特别是南美与非洲的分开,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影响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新生代。中生代前半期,科迪勒拉地槽处于沉降和堆积阶段,侏罗纪末后,地槽处曾有多次造山运动,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第四纪初期对科迪勒拉山系有一定的影响,从时间上看北段(北美)早于南段(南美),冰川覆盖的范围则北段大于南段。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是科迪勒拉北段的冰川中心,南段主要是高山冰川。强烈的冰蚀作用,对科迪勒拉山系的面貌进行了再雕刻。

至白垩纪末拉拉米运动,掀起了大规模造山运动,其影响范围北起阿拉斯加向南至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南美使安第斯地槽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整个安第斯山的褶皱构造。至此,美洲大陆的面积向西扩展了一大步。这次运动一直延续到第三纪。新生代以后,科迪勒拉山系曾进入一个以侵蚀为主的时期,使山间盆地、山前拗陷及低地处都有大量的陆相沉积,及至上新世又掀起巨大的上升运动,并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及更后,这次运动使科迪勒拉山系重新抬升、褶皱、断裂并伴随岩浆侵入,熔岩喷发和火山活动。经过这次运动,科迪勒拉山系不仅具有年青的现代构造地貌的特征,而且通过中美地峡,使南北美沟通联系,并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山体。

地貌结构

科迪勒拉山系的地貌结构自成一体,它是由一系列纵向山脉、山间高原、盆地和谷地组成,但其南北两段略有差异:墨西哥高原位于北段,北段(北美)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个纵列带。

墨西哥高原

中部为山间高原盆地带。自北而南有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和墨西哥高原。分布范围很广,其构造地形差别也大。墨西哥高原具有断块山与盆地间错分布的特征,南部较高,南缘有一条东西向火山带。

东部以落基山脉为主体,其北有布鲁克斯山,其南为墨西哥高原东侧的东马德雷山。落基山脉南北延5000千米,一般高2000米,南部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落基山构造复杂,大多以褶皱和冲断层为基础,呈现为条状山脉和间隔断层谷地为主。著名的黄石公园就位于它的中段,以温泉和喷泉著称。

墨西哥的气候深受地形的影响,墨西哥的居民、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气候宜人的高原地区。

原始文明

公元14至16世纪初,阿兹台克文化是墨西哥中部最主要的土著文化。阿兹特克人的祖先原属于北部的游牧部落。公元9世纪到13世纪,阿兹台克人由北向南迁移。据传说,其太阳神和战神曾启示他们,一只老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的地方就是阿兹台克人永久定居之地。"墨西哥"在阿兹特克语中的意思是战神指定的地方。墨西哥国徽上鹰啄蛇的图案即源于此。

气候特点

温和高原——墨西哥高原

墨西哥高原在北美洲大陆南部墨西哥境内。除了沿海平原为热带、亚热带的高温区外,其余部分年平均气温都在20℃上下,终年四季如春,有“温和高原”之称。昼夜温差较大,紫外线强烈,外出应注意防晒,每年5-9月为高原的夏季,降雨较多。

墨西哥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沿海和东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高原为草原气候。又称热带高原气候型,常见于热带及亚洲带高原地区,周年温度近于14-17摄氏度,温差小,降雨量因地区不同而异。该地区花卉耐寒性较弱,喜夏季冷凉。包括墨西哥高原。

文化遗产

墨西哥高原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2240米,人口约2000万,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也是西半球最古老的城市,建城已有678年,市内以及城市周围星罗棋布的古印地安人文化遗迹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由于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城市名录。这两处文化遗产,一是结合了阿兹台克文化、西班牙文化和现代文化三种文化特色的墨西哥老城区历史中心,另一处就是市中心以南28公里处的水乡泽国霍奇米尔科。

1987年,霍奇米尔科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它能与保存了大量古老建筑的墨西哥城历史中心齐名的原因是,这里密集的运河和人工岛屿保持了阿兹台克人当年生活的原貌,再现了当地人为生存而不懈努力改造环境的历史。在世界遗产委员会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遗产景观时,这处水乡泽国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特色赢得了高度的关注。

传说早在14世纪,阿兹台克人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了墨西哥中央高原。根据神谕,他们在高原的山谷塔斯科科湖附近发现了仙人掌上叼蛇的雄鹰并定居下来,建立了庞大宏伟的阿兹台克帝国都城特奥奇蒂特兰,这就是后来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然而,在建城伊始,这片土质松软、湖泊众多的土地并不适合居住,阿兹台克人发挥了自己的巨大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沼泽地上挖土开河、填土造田、修堤筑路,利用一道道堤坝把岛屿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座河道纵横、堤坝相通的水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