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琴也称坠子、坠弦,传统拉弦乐器。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一种说唱音乐)坠琴时,持伴奏乐器小三弦,改革、发展成为坠琴。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音色浑厚。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鲁南、冀南,尤以河南最为盛行。

中文名

坠琴

外文名

Play the piano

别名

坠子、坠弦

出现地区

山东吕剧、河南琴书乐队

乐器类型

传统拉弦乐器

适用领域

曲艺和戏曲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

材质

乌木和红木、蟒蛇皮、蚕丝

简介

坠琴

坠琴,也称“坠子”,是山东吕剧、河南琴书乐队中的主奏乐器,亦称主弦,还用于某些曲艺音乐、歌舞音乐以及其他地方戏曲音乐中。在清末由小三弦演变而来,流行于河南、山东。富有浓 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喜爱。除用于曲艺和戏曲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

坠琴音色浑厚、高亢、柔美,同时还可以模仿各种特有的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乐器。是河南说唱“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因有较长的指板,大幅度滑音最具有特色,对唱腔能衬托入微。

演奏者在拉奏坠琴的同时,还脚踏坠梆击节,为演唱者伴奏。本世纪初由小三弦改革制成。

结构同小三弦,红木、花梨木制,全长90—95厘米。琴杆、琴头、指板仍保留着原制。音箱较小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梧桐木薄板。琴头两侧各置一轴,张两弦。架于琴码上,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定坠琴多以四度关系定弦,常定为a 、d1 ,音域从a ~d3 ,一般有两个半八度。

历史

坠琴

坠琴已有近百年历史。清代末年,在河南流传着“莺歌柳”和“三弦铰子书”等说唱音乐形式,为它们伴奏的主要乐器是小三弦。

经过民间艺人长期的演奏实践,深感弹拨的小三弦与演唱者的拖腔不能紧密配合,难于满足艺术要求。

于是,有些艺人就仿效胡琴,在小三弦的外弦和中弦之间穿上一支马尾弓(保留里弦做共鸣弦),作为拉弦乐器使用,在伴唱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拉三弦”。

后来,在说唱艺术中随着女演员相继出现,演唱者的音区和音色有了显著区别,为了提高乐器的定弦和增加音色的明亮度,适应坠子书发展的需要,进而又把“拉三弦”的蟒皮面改为桐木板面并去掉里弦。

最初说唱音乐“三弦铰子书”用小三弦伴奏,后在“莺歌柳书”中将三弦改为二弦,又将琴鼓上所蒙蟒皮改为薄桐木板,用马尾弓拉奏,始成今之坠琴。

结构

坠琴

坠琴仍保持小三弦形制,琴筒与四胡琴筒相同。坠琴的构造和小三弦基本相同,琴杆、琴头、弦轴和指板,仍保留着小三弦的形制,共鸣箱较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以梧桐木薄板,使用 江苇竹制作的马尾弓拉奏,音色浑厚。

坠胡的琴筒与四胡琴筒相同,用铜板或硬木制作,呈圆筒形,较四胡琴筒短而粗,长8 厘米,直径11 厘米,前口蒙以蟒皮。琴杆和琴头形似三弦,但琴杆较短,琴头较小,指板较宽。用马尾弓拉奏,音色纯净、柔美,宜于表现优雅抒情的曲调。

琴筒为硬木、红木或黄桐木,八方形,前口蒙蛇皮,后口有镂空的边框。琴杆部份与三弦的琴干相似而较短。全长约 90 公分,兼做指板,张两弦,架于弦马上,弓在弦内运行。用马尾竹弓拉奏。音域约两个半八度。坠胡音色高亢、柔美,除用于伴奏之外,还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

规格

坠琴的规格主要有6种,1号坠琴也就是最大的坠琴,长度在110厘米左右,琴筒直径在12厘米左右,这种坠琴声音清脆婉转,比较适合模仿女声唱腔或尖脆的鸟叫,或其它优美的声音。

坠琴

2号坠琴也叫小擂琴,长度在140厘米左右,琴筒直径在14厘米左右,这种坠琴声音粗犷、深沉,比较适合模 仿男声唱腔,或粗犷的猛兽吼叫,如老虎、雄狮等,还可以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声音。

3号坠琴也叫专业琴,长度在92厘米左右,琴筒直径在10厘米左右(一般是10.4厘米),琴筒长度6.8厘米,适用于专业的艺术团体演奏。

4号坠琴也叫高音琴,长度在70-80厘米左右,琴筒直径在9厘米左右,琴筒长度7厘米,发音清脆,适宜在阴雨天使用。

5号坠琴也叫儿童坠琴,长度在50-80厘米左右,琴筒直径在8厘米左右),琴筒长度6-7厘米,适用于少年儿童演奏。

6号坠琴属于纯工艺欣赏坠琴,长度在30-50厘米左右,琴筒直径在5厘米左右,琴筒长度4厘米,一般只用于收藏,不用来演奏。

制作

制作琴杆

制作琴杆首先要选木料,一般选用进口的乌木和红木,进行烘干,直到木料中的水分小于2%,再进行粘接定型。粘接用的黏合剂,原先使用的是大鳔(用一种鱼熬制的胶质)或水胶,现在基本上是用化学胶。

制筒

原先用制琴筒的是杂木,先做成长方形以后再卷成圆筒,现在,用定制的含铜为62%的合金铜板卷成,用合金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音清脆,并且有余音。卷成筒形以后再焊接、打磨成型。

蒙皮

琴筒上蒙的皮,原先是采用热带雨林中蟒蛇的皮,现在,用优质桐木板代替了蟒蛇皮,但是这种桐木,最好是选用山东地区沙土地中生长的梧桐木。制作之前,将这种桐木削磨成厚度2毫米左右的薄板,在摄氏40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来用特殊的黏合剂粘贴在琴筒上即可。粘贴好的琴筒,5天以后就可以和其他部件进行整装。

挂弦调音

制作坠琴

在琴杆的两端(琴头和下面的底端)安装上螺丝,在两端螺丝之间安置两根琴弦,原先是用自己制作的丝弦,将蚕丝用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现在的弦分为银弦和铜弦两种,银弦发音柔和优美,铜弦韧度大,发音清脆有力。琴弦有两根,即子弦和老弦,也叫外弦和里弦,子弦一般三股,清脆嘹亮,老弦一般六股,粗犷深沉,琴杆一般四度定弦,大体上分四个音区,多用“哆、发”定弦和“嗦、哆”定弦,但无明显标志,根据弦的张力和演奏者的指法来调节曲调。原先是凭感觉来定音,现在为了演奏的需要以及与其他乐器配合,用校音器来定音,更加准确。做弓子

选用竹节稍长、直径在1厘米左右、长度在90厘米左右的优质实芯竹(一般是半年生的新竹)作为弓杆,经过蒸煮以后,两头打弯定型,在一头钻孔,另一头设置自动调节弓毛长短的螺丝(无螺丝也可以直接栓在上面),其次将60根左右的马尾安装在弓子上,马尾的多少也可以按照坠琴的功能要求来定数量。

做琴把

原先是选用同琴杆一样的优质木料,在琴杆上打好孔,将制作好的琴把放入。现在是选用机械铜轴,可以调解琴弦的张力,更加精细和美观。原先的木制琴把调解琴弦的曲调是粗调,用现在先进的铜轴可以进行微调。

做琴头

选用同琴杆一样的木料,制作成各种样式的琴头,根据顾客的要求随时变换图案,主要有龙、凤、如意、马头、鱼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技法

传统坠琴的演奏形式多为自拉自唱,演奏时将坠琴置于腿上,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持弓拉奏。将一本梆系一架上,置于脚前,击木梆的锤棒一端固定于架上(锤棒可活动),控制锤棒活动的一端系绳绑于脚上,自拉自唱时,脚有节奏地摆动以拉动绳子击板。

坠琴主要技法,左手弓法多用长弓(分软弓、硬弓两种)、半弓、短弓、连弓、断弓、顿弓、抖弓、颤弓、碎弓、甩弓、双弦等;左手特点由于坠琴琴杆长,有指板,把位大而又移动频繁,因此滑音特别是大跳的滑音、双滑音等很有特色。

此外,常用指法还有双弦、揉弦、颤音、拨弦、泛音等。近代著名的民间艺人、坠琴演奏家有王殿玉,擅长模拟各派著名戏曲演员的重要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