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山药,河南省焦作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秦汉时《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焦作古称怀庆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驰名中外。怀山药作为“四大怀药”之首,医家评价其“温补”、“性平”,是“药食同源”的典范。“铁棍山药”为怀山药中的珍品,因其色褐间红、质坚粉足、身细体长,外形酷似铁棍而得名,主产区为温县。[4]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山药”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1]

中文名

怀山药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拉丁学名

Dioscorea opposit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亚目

百合亚目 Subordo Liliineae

别名

山药

薯蓣属 Dioscorea

分布区域

中国、朝鲜、日本

品质特点

肉质肥厚,长短不等,温补性平

种源

采自日本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时间

2003年08月07日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3年第72号

产地名称

河南省焦作市

物种简介

产品特点

怀山药

怀山药又名薯蓣,一名山芋,药用其根,因其药效可与人参相比,又称“怀参”。为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根肉质肥厚,略呈柱形,长短不等。怀山药是具有健脾胃补肝肾的药食同源珍贵药材,中国山药产地众多,但以河南省焦作市的山药最为优秀,焦作古称怀庆府,因此这里的山药也叫怀山药。怀山药被历来医家评价为“温补”、“性平”,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可以当成正常食物充饥使用,用者没有避忌。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16)厘米,宽2-7(-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1]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1]

分布范围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薯蓣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苗期生长最适温度15-20℃。生长盛期最适温度25-28℃,20℃以下生长缓慢。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种和块状种在土层较浅、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长。薯蓣比较耐旱,但不耐涝,不宜种在地下水位太浅或过分潮湿的土壤中。砂质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为宜[1]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627次播放03:30怀山药分为两种

怀山药主要成分为淀粉16%(淀粉酶),蛋白质(其中糖蛋白质包括16种氨基酸)、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皂甙粘液质、维生素、铁及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其它多种成份,有条干直、色洁白、粉性足等特点。

铁棍山药是产于温县的山药品种,属怀山药中的“极品”,根茎呈圆柱形,长60—8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以上,身细而坚,水分少,汁液较浓,味道鲜美,入口“面而甜”,并伴淡淡的麻味。主要成分为皂苷、粘液质、胆碱、山药碱、淀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碘质、16种氨基酸,以及铁、铜、锌、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健脾、补肺、固肾、宜脑、益智、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肾功能、兴奋制血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怀山药中药用价值最高、滋补作用最佳的品种。经常食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滋养皮肤,延缓衰老,而且对肾虚腰痛、痛经、肾虚精亏、食欲不振、食少便糖、脾虚泄泻、肺虚久咳、肥胖等颇有良效。[2]

药用价值

怀山药

怀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肾经,系重要滋补药品,具有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神经衰弱等症。生山药常用于手足冻疮、痰喘、尿频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补药之一。加工后的山药称光山药。光山药入药前要进行泡制,即用清水泡3-4成,捞出润透,晒至四成干,闷润至内外均匀,切片、晒干可入药。9164次播放01:37中医专家为您讲解山药的神奇功效 平补脾胃、生津止渴、固精锁阳甄别选择

1、看直径

铁棍山药粗细均匀,通常直径1—2厘米(如成年人拇指般),表皮颜色微深,根茎有铁红色斑痕;若直径太粗或表皮太光滑,就说明不是正宗的。

2、看铁锈

将铁棍山药折断,可以感到其肉质较硬,粉性足,其断面细腻,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黏液少;普通山药不仅肉质没有这么坚硬,且粉性也不够足。[2]

3、尝一尝

由于铁棍山药中水分含量少,山药多糖等含量丰富,因此,其液汁较浓,煮食后口感较干腻、甜香,入口觉得“面而甜”,并伴随淡淡的麻味。

生长习性

怀山药田

河南省焦作市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冲击平原,史称“覃怀、河内、怀州、怀庆府”。由太行山涌裂南出的丹河、沁河、济河,带来了丰饶的矿物质元素,与黄河泛滥淤积,形成了特殊的肥沃土壤,加之迎风坡、海拔、光热、水文等因素,当地驯化栽植历史悠久的地黄、菊花、山药、牛膝,形成了独特的药性禀赋,分别被冠以“怀”字,成为“四大怀药”。[3]

植物文化

历史渊源

“四大怀药”的独特功用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俗语云,怀地黄、怀山药生长一次,拔尽10年山川地气。

据史书记载,周平王三十七年(前734年),卫桓公举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向周王室朝贡,周王室用后大悦,赞其为“神物”。从此“四大怀药”成为历朝贡品。而“四大怀药”中,又以怀山药居首。

清乾隆年间,怀山药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怀庆府组成“怀帮”经营怀山药,赚得钵满盆溢。民间有云:十三帮一大片,抵不上怀帮一个殿(店)。

怀山药

抗战期间,日本曾派本国的专家将今焦作市武陟县辖区内的山药品种及土壤运回日本,分析研究并尝试调配土壤进行山药等中药材的种植实验,结果是长出的山药徒具其“形”,用于临床才发现药力大大下降。中国的山药还是把“神”留在了中国。

20世纪20年代,今焦作温县的几位药农从山西太古引进部分高产的山药品种,结果引种几年后,引进的产品味道与药力都逐步趋同于本地品种。

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焦作市武陟、温县、孟州、沁阳等县多数农户靠怀药维持生计。

1962年,中国从《本草纲目》1892种中草药中选出44种为“国药之宝”,怀山药名列其中。

20世纪70年代,政府为缓解怀山药供应紧张,曾组织18省区到焦作市武陟县引种,结果本地品种在其他地区种植后,很快就出现品种退化、药力大减的现象。

《温县志》记载:20世纪80年代,受“以粮为纲”思想影响,产量低、轮作期长的“铁棍山药”种植走向衰落,品种濒临灭绝,21世纪初几乎绝种。岳村乡一农户保存少量种栽,“铁棍山药”才延续至今。

2008年9月8日,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来河南省视察时,专门考察了焦作的怀山药,当年铁棍山药市场大振。

此后,无序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周边省市扩种蜂起,严重冲击了原产地主产区的怀山药市场秩序。总量大,价格低迷,更是追求单产量,形成了恶性市场环境。农产品为增产,普遍滥用农药化肥,影响了品质。一般农户种植山药,除了施用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杀菌药外,一些人还施用膨大素之类的激素药。在无序的农产品市场面前,生产健康的食材陷入困境,寻找健康的食材成本颇高。

怀山药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课题组牵头,中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中医药大健康保健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生态农业单位的负责人一行20余人,在“四大怀药”核心产区之一的武陟县大封镇召开座谈会,探讨中医药发展及政策的最新动态。[3]植物传说

古时候,焦作一带有一个小国,叫野王国(今沁阳市),野王国比较小,常被一些大国欺负。一年冬天,一个大国派军队入侵野王国,野王国的将士们虽然拼死奋战,但最终战败,在敌人的追赶下逃进深山。当时,天上飘着大雪,敌人觉得山中峰高沟深,易守难攻,便封锁出山道路,欲将野王国的军队困死山中。

大雪纷飞,逃进深山的将士们饥寒交迫,许多人已经奄奄一息。绝望之际,一名士兵抱着几块树根样的东西跑过来,说是自己在地里挖的,甜甜的,很好吃。将士们一听有东西可以吃,立刻动手挖掘。大家刀剑并用,很快就挖了一大堆。将士们饱餐后,感觉体力大增,就连吃那种植物的藤蔓和叶枝的马也强壮无比。之后,将军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般冲出山林,夺回了失地,保住了国家。

后来,将士们为纪念这种植物,给其取名“山遇”,意思是绝望时在山中遇到的东西。后来,随着更多人食用这种植物,人们发现它具有治病健身的效果,遂将“山遇”改名为“山药”。

生产情况

2010年—2011年,温县种植铁棍山药面积,由19000亩增至33000亩。但因受自然灾害影响,遭遇普遍减产。

2011年,焦作温县“铁棍山药”种植山药面积3.3万亩,拥有24家怀药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百余家,注册品牌10家以上,年销售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经营主体3个,山药总量的97%由一般农户为主体对外销售。

获得荣誉

民国三年(1914年),怀山药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展出并荣获金奖,被誉为“华药”之宝。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山药”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3]

防治方法

地域保护范围

怀山药原产地域范围以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焦政文〖2002〗11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介于北纬34°48′—35°30′、东经112°02′—113°38′之间,为河南省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现辖行政区域。

整地挖沟

山药属浅根性作物,生长期长,一年一茬,一般在春季地温达到10℃时田间栽植。山药种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轻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宜连作,一般应隔2--3年轮作1次。

挖栽培沟时一般沟距1米左右,深0.6~1.0米,宽25厘米。挖沟时将表土和下层土分开堆放,使土壤得到充分风化。春季土壤解冻后,先将下层土壤填入沟内,再将表土填入,使之不乱土层。结合填土一般亩施土杂肥1000--1500千克,磷肥50公斤-70公斤、碳铵25公斤-30公斤、硫酸钾25公斤-30公斤施入其上。忌施入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发生烧根和块茎分杈。

种块处理

在种植前20-25天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极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一端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以杀菌和促进发芽。若要增加繁殖系数,必须将块根切断繁殖。即选长1m左右,横径2.4-4.5cm的较细块根,切分成15-20cm长的若干小段,并用毛笔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石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和防霜冻工作。

栽植

山药栽培沟填入土肥后,沟上做成1米左右宽的平畦。栽植时在平畦中间开深10厘米左右宽的栽种沟,然后浇水。待水渗下将山药栽子按株距15~20厘米单行平铺到沟内,每亩栽-4000株左右。盖土8~10厘米,再加盖地膜保墒,增加土壤温度,促进出苗。利用“山药豆”繁殖山药栽子的,可一畦中两行,提高繁殖系数,行距40~5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每亩栽12000株左右。

栽后管理

山药的茎叶喜高温干燥的环境,不耐霜冻。块根日平均温度10℃以上开始发芽,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茎叶生长以25℃-28℃为最适,块茎膨大以20℃-24℃最快。山药栽种后经35天才能出苗。

搭架引蔓:

山药的地上茎细嫩,出苗后应及时支架扶蔓。按山药茎右旋的特性,引蔓盘旋上升,架高1米左右。如主蔓基部侧枝过多,也可适当摘除,以利通气透光。在叶腋间有大量“山药豆”形成时,也可及早摘除一部分,以节省养分。

中耕培土:

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以后拔除杂草。要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Ocm、宽3Ocm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

适时化控:

多效唑对山药地上部分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零余子发生,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为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70克,加水50公斤混合均匀进行喷雾。生长过旺的田块可间隔7-10天喷第二次。

合理追肥:

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施l次,一般亩追施高浓度复合肥25~35千克。或距植株20~30厘米开沟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千克。施肥后浇水。以后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粒现象,可再追施尿素10kg/亩。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O.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以保叶防老。

排灌结合:

山药为耐旱作物,但脱粒丰产,也要适当浇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也要清晨浇凉水抗旱。山药更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适时收获

山药经初霜后,地上茎叶逐渐枯黄,地下块茎进入休眠状态,可收获出售或放在菜窖中贮存。也可在栽植畦上培土防冻,留存地里随用随收。

虫害防治

金针虫、蝼蛄、蛴螬,把山药地下块茎钻很多洞,有时还藏在块茎内休眠。金针虫本身有一层膜质,药剂不易渗透其体内触杀,以胃毒药剂较好。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其方法如下:

1、深翻土地冬前深翻土地25-30厘米深,把越冬的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

2、施肥腐熟的有机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能改变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虫性。轮作换茬也是防病、防虫的有力措施,一般3-4年轮作一次较好。

3、毒谷用0.15公斤90%敌百虫30倍液,拌秕谷制成,每667平方米施1.5-2.5公斤。撒到土表面,再用锄头把表土松一松,这样有些药在土内,有些在土表。

4、毒铒0.15公斤90%敌百虫30倍液,拌炒香的麦麸或豆饼(或棉籽饼)5公斤制成毒铒,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施用效果好,拌时应加铒料重量1-1.5倍的水。或用40%-50%乐果乳油100克兑水5公斤拌50公斤炒至糊香的铒料(麦麸、豆饼、玉米碎粒等),每隔2米左右刨一趟,每3-4米刨一个碗口大的坑,放一撮毒铒后再覆土,每667平方米用毒铒1.5-2.0公斤。此法防治蝼蛄、蛴螬很好。

5、灌根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0倍液,每株灌药液0.15-0.2公斤。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每667立方米3-4公斤,撒于近株表土,再用锄头把土和药粉掺匀。此法对于防治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每株灌药液0.15-0.2公斤。